抑郁 | 伯恩斯:反驳自我批评章总结
你是个有价值的人,你没必要完美无缺
我说:原本以为自己辛辛苦苦打这么多字的内容,看的人不多,估计效果也不会有多少。
和一些朋友有过几次聊天,大家都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症状。有的已经治疗好几年,有的还在困惑不知怎么办,有的坦然接受、康复很多,有的想放弃......
有时我觉得自己做的没啥用,有时我就想做给自己看好咯,有时看着朋友有所改善我又真的好开心,总之时而矛盾,时而开心吧。
天气热,容易烦躁~calm down ,吹会空调、晒会太阳,淡定下再继续~
总之,很开心听到你们说喜欢,很开心大家的开心~~
以下内容皆摘抄自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仅供学习~欢迎适合的朋友购买原书进行学习。
反驳质问法
本章中介绍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演讲或教学工作。我曾经在大学和职业团体组织演讲过现代抑郁症研究方面的问题,那时我就想出了“反驳质问法”。尽管我的演讲一般都很受人欢迎,但有一次还是在听众中发现有个人找我的茬。质问者的责难一般都有几个特点:(1)极度挑剔,不过似乎都不正确,或者和我演讲的材料无关;(2)一般只有不受身边同龄人待见或尊重的人才会质问发难;(3)表达时会竭尽刻薄辱骂之所能。
因此,我不得不想出这种“反驳质问法”,这样我就可以用一种不得罪人的方式让质问者安静下来,同时也可以让其他的听众也有机会提问。我发现以下方法尤其有效:(1)马上感谢质问者提出的问题;(2)承认对方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3)强调自己需要了解更多知识才能回答质问,然后鼓励批评者就这个问题开展深度研究和调查。最后,我会邀请质问者在演讲结束后和我一起进一步探讨他(或她)的看法。
尽管任何一种言语方法都不能保证一定有效,但我使用这种乐观的方法却几乎从未失手过。事实上,这些质问我的人还常常会在演讲结束后来找我,称赞我言语宽厚并为此表示感谢。有时质问者会被我的演讲深深打动,他们会成为最欣赏我的人!
总结
图6-2总结了处理批评时徐牢记的各种认知原则和语言原则。一般来说,如果有人侮辱你,你有三条路线可以选择——“悲伤”路线、“愤怒”路线和“乐观”路线。其中的每一条路线都是一种全面体验,它需要将你的思维、感受、行为甚至肢体语言融为一体。

大多数有抑郁症的人都会选择“悲伤”路线。你会下意识断定批评者的话是对的。你不经过任何系统性的调查,就一口断定自己犯了错误,是过错方。然后,你会在一系列错误思维的引导下,将批评的重要性不断放大。你可能会犯以偏概全的毛病,此时你还会给自己贴上“百分百笨蛋”的标签。由于你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你希望自己毫无瑕疵,你很可能会觉得你那所谓的错误足以证明你一无是处。正是因为这些错误思维,你的情绪开始低落,自尊心完全丧尽。这时,你用言语回敬对方时都是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显得软弱不堪,没有一点魄力。
相比之下,你也可以选择“疯狂”路线。你会为自己辩解,这是因为你害怕自己不完美,于是你极力地指责批评者,说他(或她)变态。你还会固执地拒绝承认任何错误,因为根据你的完美标准,这无异于承认你是只一文不值的虫豸。所以,根据以攻为守的策略,你将对方的指责又原样奉还给对方。当你处于备战状态时,你会心跳加速,血脉偾张。你咬紧牙关,浑身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你自以为是、愤愤不平地反击批评者,这时可能会感觉痛快淋漓。你让他(或她)明白了他(或她)不过是个人渣而已!可不幸的是,他(或她)并不赞成这一点;而且从长期来看,你的发泄只会损人不利己,因为你已经毁了双方的友好关系。
要走第3条路线,你必须有自尊心,或者至少能做出有自尊心的样子。这有一个前提:你是个有价值的人,你没必要完美无缺。有人批评你时,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反省。对方的批评是否是有点道理?你做过什么冒犯别人的事?你真的做错了吗?
然后,你可以询问一系列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问题,将问题的范围缩小,接下来就可以提出解决办法了。如果需要妥协,你可以和对方协商。如果明显是你的错,你可以予以承认。如果错的是批评者,你可以谨慎得体地指出这一点。不过,不管做错事的人是不是你,你都应该明白,你在人品方面是没什么错的。因为,你最后会知道,你的自尊心一开始就不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