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 丝瓜
老婆在来福建之前是不吃丝瓜的。
在北京生活了10年。单身的时候我还经常自己炒丝瓜。
后来结了婚,我都是中午吃丝瓜。因为老婆中午在单位吃饭不回家,丝瓜就放在中午做了。
有了孩子以后,老婆辞职在家带孩子,我跟丝瓜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但还是偶尔会买来自己做了吃,问她为什么不爱吃丝瓜,她说不喜欢那种软软的黏黏的口感。

离开北京到了福建后,生活节奏慢了许多,老婆开始自学中医。
起初是为了孩子,后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听到一位中医说夏天吃丝瓜特别好,于是,她开始尝试着吃丝瓜。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了老中医这么说,老婆开始尝试吃,慢慢也接受了丝瓜。
这两年每到夏天,丝瓜成为了我们家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蔬菜。
丝瓜的做法很简单。
"
用削皮刀把丝瓜外面一层白色小茸毛手感比较粗糙的皮刮去
切片炒,或者也会滚刀煮汤
加点盐和姜丝十分鲜美了
其它任何佐料都不需要添加,以免破坏了丝瓜天然的美味
"
丝瓜水分很多炒的时候不需要加水,炒出来也感觉像是被汤泡过,用丝瓜汤拌饭也是极好的。

我这个人出差喜欢早起,不是因为什么养生或者锻炼,而是为了去逛这个城市的菜市。
记得十几年前有一次去广州出差,早上起床去附近的菜市场,发现除了大颗的枇杷外,还看到了一种长条形深绿色表皮有棱角瓜,一根上从上到下有八九条隆起表面没有茸毛。
卖菜的小贩说这是丝瓜。
我纳闷说丝瓜怎么会有这么长的棱。
显然小贩早已看出我的疑惑,告诉我这是广东丝瓜。又指了指对面摊位上的我认为是丝瓜的瓜告诉我,那个是“水瓜”。
在广东,他们把没有棱角表面有一层茸毛的这种丝瓜叫做水瓜,而有棱角的叫丝瓜。
在广东和福建这种有棱角皮硬的“广东丝瓜”会用来炒肉。
两种丝瓜口感上差不多,但可能因为我从小都吃丝瓜,所以广东丝瓜很少买来做。

现在不论是广东丝瓜还是丝瓜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了。
每次看到丝瓜我都会想起外婆,那是因为外婆刮丝瓜皮用的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用的金属削皮刮刀,而是一块儿碎瓷片。就是家里不小心打碎了磁碗,找了一片只有一边粗糙的磁片,大约啤酒瓶盖大小,丝瓜皮就都用这个来刮。
与其说刮皮不如说是把上面一层茸给刮掉。刮完后的丝瓜表面是淡绿色还透着一点里面白,炒出来会有丝瓜的清香味道。
现在的刮刀都是直接把连茸带皮一起刮掉,虽然口感一样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亦或是每当我炒丝瓜的时候总会有儿时的回忆在吧。
尤其是对外婆。对了,外婆不知道是那里的叫法,反正,我从不叫她“外婆”,我叫她“娭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