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的迷思
经过了汉尼拔战争,罗马打败了地中海强国迦太基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然而,罗马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骄傲之中没多久,就发现国家体制存在的很多问题慢慢凸显出来,罗马渐渐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在内部,贫富差距加大,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失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外部,为扩大兵源而逐步降低服兵役所要求的资产数,本无兵役业务的无产者被迫服役,军队战斗力开始下降。种种现象表明罗马在取得汉尼拔战争胜利后开始迷失了。
这段期间,罗马主要经历了三个执政时期。
第一个阶段,格拉古兄弟执政时期。格拉古兄弟提比利乌斯和盖乌斯是汉尼拔战争罗马主将西庇阿的外孙,他们在罗马属于新兴的平民贵族,担任护民官保护平民的利益。提比利乌斯在担任护民官期间提出了《农地法》法案,核心思想是将国有土地租借给无产者并为其提供启动资金,以解决罗马国内严重的失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然而,他的这番改革必定会触犯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在他谋求连任的过程中,支持和反对的两派人起了激烈的冲突,他被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死了,这时他仅仅担任护民官7个月。盖乌斯大概是在哥哥死后十年才在政坛崭露头角,也是同样担任护民官的职位。盖乌斯延续了哥哥的改革思想并做了进一步扩展,提出了《小麦法》、《公用事业法》、《殖民城市建设法》等一系列法案,目的也是解决人口失业问题。然而在执政2年后发生在他哥哥身上的惨剧在盖乌斯身上重演,在与反对派系的斗争中被杀。格拉古兄弟的改革直接触动了富人阶层的利益,赢得了下层民众的支持,这引起了罗马元老院的警觉和敌视。元老院为了维护罗马的共和制,非常警惕个人权利膨胀。尽管格拉古兄弟的执政时间不长,但元老院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在他们死后很多法案依然得到了执行。
第二个阶段是马略和苏拉执政时期。这个时期罗马主要进行了军政体制的改革。马略出身平民,缺少政治资源,所以他是通过在军队里的突出表现,主要是朱古达战争期间一步步走上执政官职位的。马略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军队改革,如将义务兵役制改成了志愿兵役制,这样就吸收了大量失业人口进入军队,形成了职业军人集团。这一举措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提升了军队战斗力。而职业军人集团的形成导致军队出现私人化倾向,为之后庞培、凯撒等人的独裁统治提供了土壤。公元前90年左右罗马爆发了同盟战争,原来属于罗马同盟国的8个地区联合起来打着意大利的名义要求罗马给予拉丁公民以罗马公民权。罗马共和时期,享有罗马公民权的实际上仅仅局限于罗马这个城市的公民,罗马之外即今天意大利半岛的区域是罗马的同盟国,这些区域的公民享有的是拉丁公民权。在汉尼拔战争之前,因罗马势力还不够强大,罗马公民权和拉丁公民权的差异并不显著。可当罗马称霸地中海后,两种权利之间的差异就加大了,拉丁区域的人民要求权利平等的诉求变得强烈并最终引发这次同盟战争。罗马为了缓解战争紧张态势,在战争期间颁布了《尤里乌斯公民权法》,这个法案实质上扩大了罗马公民权的范围,满足了拉丁区域的公民权要求。同盟战争的诉求基础不存在了,因此仅持续了大概2年便以罗马胜利结束。在这场战争中,苏拉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并第一次以武力的方式取得了执政官地位。苏拉执政之后,带着军团向东方进发试图平息希腊叛乱。趁着苏拉远征,马略再次夺回了罗马并进行了血腥的清洗屠杀。然而,苏拉并没有迅速回兵罗马与马略拼个你死我活,反而带着军团在外停留了4年。他在平定希腊之后,又以武力或外交的方式稳定了小亚细亚的局势,树立了罗马的权威。当马略死后,苏拉才带着军团进逼罗马夺回了执政官之位。苏拉执政之后,颁布了无任职限期独裁官法案,这样他就顺理成章成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此外,苏拉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政治、军事、司法等方方面面,这些改革措施核心是在维护以元老院为代表的罗马共和政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苏拉在做完这一切之后却突然宣布他要辞去独裁官。随后便过着普通平民的生活并于一年后死去。
苏拉死后,罗马便进入庞培执政时代。苏拉靠武力和独裁建立起来的体制,在他死后很快因受到反苏拉集团的攻击而崩溃,罗马再次陷入内乱局面。庞培曾是苏拉的得意门生,在苏拉死后却成为了反苏拉阵营的主力。庞培在平息罗马内乱及西班牙叛乱中表现出了自己杰出的军事天分。之后元老院授予他3年绝对指挥权肃清地中海海盗,结果他仅仅89天就圆满完成了人物。但是他并没有因任务结束而交出指挥权。随后,他率领军团向东部进发,将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叙利亚等地区变为了罗马的同盟国和行省,巩固了罗马在东地中海的霸权。至此,庞培在罗马的独裁官地位也牢固确立。
罗马自公元前502年确立了共和制,经历了几百年之后,特别是汉尼拔战争之后,罗马疆域得到了极大扩展,国力日益强盛,原先根源于城邦国家的共和制开始显现出许多问题和局限性。正如书中所引用的一个比喻,当一个人的躯体和四肢在不断生长,而他的内脏生长却没有跟上。《罗马人的故事三——胜者的迷思》便是描绘了罗马在共和制末期,渐渐向独裁制度转变时期所经历的改革、内乱、权利斗争和战争。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曾说过,民主政体是不适合治理大国的,这句话某种程度反映了这个阶段罗马的现状,罗马的疆域和实力在扩张,而元老院的共和政体已经无法满足治理大帝国的需求。同盟战争期间罗马被迫颁布的《尤里乌斯公权法》实质上就是罗马的一次重大突破,罗马公民权不再局限于罗马城邦,而开始授予拉丁区域同盟国公民,罗马开始从原先的城邦国家形态向世界国家的形态转变。
这是罗马迷失的时代,也是一个动乱变革的时代,可罗马最伟大的时代很快就要来临了,所有的鲜血和牺牲或许都可以得到些许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