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瑜伽私教销售为0元?是时候学点新的了!
我们有海量瑜伽资料库,帮你省下千元瑜伽学费,却不会让你变成瑜伽名师。但你可以完全可以利用省下来的钱,使自己变得更加精进——变成瑜伽的样子

当你想对会员卖出一张瑜伽卡时,第一句你会怎么说? “办这张瑜伽卡对你很有用,它会对你的身体有很大的改变” 当你的会馆开发瑜伽新课程时,第一句你会怎么说? “国际流行的最新课程,比传统瑜伽更能消耗热量,对身材的改变更大” 当你想让会员买你的私教时,第一句你会怎么说? “私人订制,享受高端服务,快速打造属于你的完美身材”
是不是很眼熟?上面的推广方式几乎是所有瑜伽店的宣传词。很多的瑜伽馆主也很认可这样的宣传方式,有馆主这样说“这样的宣传方式,可以更好的介绍自己的课程,让会员关注到自己的会馆”。
但是对于会馆的新课程(新服务)来说,推广宣传的第一步,并不是把会员的注意力转移到某张会员卡或者某节课身上,而是把她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会员自己的身上。

“在关注你会馆的新课程之前,先让会员关注她们自己”
比如,你向一位大课的练习者推荐私教课程,当你说“私教效果更好”,会员就要问:“我上大课好好的,干嘛要上私教?私教不也是练这些体式吗?还卖这么贵!”
总之,你的私教与她们过去上大课的习惯显著不同,如果直接让她们上你的私教,她们是没有理由改变自己的习惯,因为任何人都懒得改变自己的习惯。
是的,用户不想改变自己----所以你总能目送她们上完大课,擦汗离开的“顽固”背影。
而如果你就是想主推私教,励志要改变会员的习惯,就必须先让她们关注自己。
比如,同样是贵出很多的私教课,你第一句话先说:
“你和XX老师(或者跟我)学过以后,有些很难的体式对你来说变得很简单了(或者身材变得更好了)。但在大课上,老师(或者我)还要同时指导其他几十位会员,而你还要提前抢位置抢老师的关注”
这样说,就唤起了会员的痛点,让会员从“顽固”的冷冻状态,变成“想要私享老师个人时间”的解冻状态。而这时候,让她们关注私教的内容,就会更容易成功。
那具体怎么解冻呢?如何让会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唤起痛点,产生改变的动机?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瑜伽卡销售要“抓住会员的痛点”“要让她有购买的动机”,那么,这里的痛点和动机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很简单,回到心理学最基础的定义,会员的动机和需求都源于一个“没有被实现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人都会在一个“舒适圈”里不想改变。比如,某个会员习惯在某个时间点来会馆,她会在教室某个固定的地方练习瑜伽。
但是当会员感知到自己有一个“还没有被实现的目标”时,就会想要通过某种行动来实现(比如购买你的某个课程),继而跳出了原来固定的“舒适圈”。

那么如何激发她的这种“还没有被实现的目标”呢?
我们知道,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理想状态,一种是现实状态。比如,一个会员的理想柔韧是能做到神猴式,然而现实是她可能骑马式都练得困难,而她也认为自己的柔韧天生的不好,基本也不可能更好了。
而作为瑜伽馆主就要抓住她的这种需求和动机,让她走出那个她熟悉的“舒适圈”,让她看到自己的那个“还没有被实现的目标”。
这里有两种方法:
1:让她们意识到当前的自己有什么问题,并放大
比如前面的案例,你先说“你和XX老师学过以后,有些很难的体式对你来说变得很简单了”,给用户一个自己有区别于其他练习者,自己变得也很“专业”的身份------这个身份即是会员“当前的状态”也是她们很喜欢的身份(理想的状态)。
这时候,理想和现实之间并没有任何差异化。
然后立刻通过转折,降低会员当前的状态---“但在大课上,老师还要同时指导其他几十位会员,而你还要提前抢位置抢老师的关注”,放大她的问题。
这个时候,会员就处于一个“重新思考”的状态,她的关注就会重新放在自己的身上---觉得自己当前的确存在问题,想要改变。
于是,需求被唤起。
接着,你立马提出“上XX老师(或者我)的私教课”,会员才变得更容易接受。
总之,如果你向会员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会员可能没有需求,也不想去改变。如果你硬要向她表明你的产品有多好,效果往往不高;而如果你先让她走出自己感觉良好的“舒适圈”,让她意识到自己有一个“问题存在”,并不断放大。
而你要做的就是,通过一步步分析会员,寻找会员的问题,放大的同时再给她一个改变的机会。
2:给她们提供一个达到自己理想状态的机会
在学会了第一条以后,你发现会员仍然是不买你的账,仍然是只安于现状,该怎么呢?
我把它分析出3个原因:
A:并不觉得练得很(身材更好、更健康)好很重要 B: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 C:觉得想要更好要付出更艰难的努力
针对这三种原因,当然要改变更有针对性才行。
好在,大部分已经办卡练习的会员基本都不会存在第一个问题,因为,只要她已经办卡,就都会想让自己得到改变,那么剩下就是根据B和C找到阻拦她报名私教的因素了。
有些会员是“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不会变的更好”,这时可以说“其实你可以变的更好”;
有些会员是“觉得自己还要付出更艰难的努力”,这时可以燃起她们的“欲望”,让她感知到自己还有“机会”。当然你也可以结合这两点,同时进行。
总之,你需要不断的琢磨“如果我想让会员变得更好,是什么阻碍了她变得更好”?
这样才能让会员跳出原来是“舒适圈”,变得想要“更好”,变得“听听你怎么说”,最终买下你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