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查看话题 >夏日歌单 | 那些故事感很强的奇妙小歌
高中的时候我读过一本书叫《赫尔辛基有雨》,里面有个小偷,每次作案后都会去一座博物馆前,看屋顶上羽翼装置的开合。这本书现在找不着了,这一幕在我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种难以言喻的静谧感,仿佛拥有治愈人的神秘力量。
在高速运转的都市生活里,也许人们更需要一套属于自己的治愈方式。用我的英文老师Winter的话来说,meditate是现代都市人的必需品,而对我来说最有效的治愈方式,一种是睡觉,另一种就是听歌了。

炎炎夏日,最使我心情放松的是那些故事感很强的奇妙小歌。
1,《打错了》
这首歌来自2001年王菲同名专辑,林夕的词配蔡健雅的曲,以一个小女生的口气讲述一个陌生人三番五次打电话来,却是找另一个同名同姓的女孩的都市故事。
接电话的女生反复告诉男孩“打错了”,还没心没肺地说“我骗你做什么”,却又好奇起这个穷追猛打的男人“你到底是谁?过什么样的生活?”后来更是忍不住追问他们多久没见,说话时口气是不是软软的......
王菲的声音本就带疏离感,演绎天真古怪的小女孩正正好。男孩的急切和女孩的无所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只能听得干着急,他找到那个女孩了吗?到底两个女孩是不是一个人?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歌曲却在一句“你紧张得想哭,多年后想起今天值得不值得”中戛然而止,任听者想象。

林夕最擅长捕捉都市男女的微妙感情,他笔下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每一个平凡人身上,情愫随着电波暗流涌动,大约是现代爱情童话了。
2,《你是雾我是酒馆》
这首歌的另一个名字叫“拥抱”,齐秦写的曲,王祖贤演唱。那年演唱会上王祖贤甜甜地说:“好高兴......那就接下来给大家演唱我男朋友齐秦帮我写的一首歌......”就是这首现在听来都十分前卫的《你是雾我是酒馆》,夏宇的词,天马行空里带着现世代的隐喻。
王的唱功和咬字都饱受争议,然而我偏执地觉得,她生涩的声音使得这首片段排比、晦涩难懂的歌多了一层具体的故事感。听她唱歌你能想到她演绎过的那一个个风华绝代的美人故事,以及她自己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

你看到她的眼睛,立刻就明白什么叫“虚线的火焰”,什么叫“身体是流沙,诗是冰块”,甚至立刻能意会到“冷淡和懂是雨”。我以为,这样的跨界合作比天籁之声的演绎要更有味道。(网易云有Live和录音两个版本,大家可以去搜索。)
3,《Libidream》
这支单曲来自台湾小众乐团“落日飞车”,《洛丽塔》里亨伯特把libido(性欲)和dream(梦境)合并而成了这个词——libidream。

与歌名复杂的故事背景不同,这首歌显得童真和纯情许多。那句“等待你眼里的泪水从天空落下 / 它正呼唤,当我 / 投向你去 / 说你住在动物园里 / 我们一起等待月亮爬到空中"如此沁人心脾,好像两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不顾明天地过着亡命天涯的生活。
我在滚滚红尘 | 黑夜不再来(下)里写“从此月光美酒、落日飞车,全都与他有关",实际上就是受到这首歌的启发。有时从歌曲进入另一个世界,挖掘另一眼灵感的泉水,也是一种从现实中暂时逃离的方式。
4,《温柔》
这首歌应该是五月天最深入人心的一首了吧,那句“不打扰 是我的温柔”被唱了多少年,极尽动人。去年在鸟巢,能引发全场十万人大合唱的,这是其中一首。主唱阿信曾经在某次现场演唱前让大家拿出手机,打给喜欢的人,让Ta一起听这首歌——大概是阿信的温柔了。

我在小众声音 | 郭顶,可能是最懂暗恋的人里讲过暗恋这个话题,说郭顶是夜色沉淀下来的男人,相比之下,阿信的暗恋更像是校园里永远穿着白衬衫的学长,炫目的夏日光年里,他藏起他少年维特的烦恼,任故事的片段散落在无数女孩的梦里。
永远忘不掉这首歌的MV里,温吞的石头救起那个红色短发的女孩,悄悄爱上她,两人在操场上又笑又闹,像极了每个人的青春。最后,女孩消失了,男孩留给她这张唱片,当作那个奇妙夏日最后的注解。是满满夏日味道的歌啊~

5,《Kids》
这首歌太像清清凉凉一颗薄荷味儿汽水糖了,含在嘴里是低八度的绿,甜味爆炸充满房间。夏日正好解暑。
歌词纯粹是讲一个cool girl的暑假日常,太阳光芒四射,海水满满涌上来,她霸占了沙滩椅,涂上指甲油,就让年轻的男孩鼻血四溅。简单直白,像极了青春时候我们的坦率可爱,现在想起来嘴角还要忍不住上扬的。

现在的人相互祝福,喜欢说“祝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粗浅地理解,大约是希望彼此在经历了尘世起伏后,仍然保有少年人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吧。那么,这句话也一样的送给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
6,《Norwegian Wood》
这首披头士著名的歌是村上春树创作《挪威的森林》的缘起,表达的是一种孤独、虚无、难以言状的漂浮感。
我曾把它视为一首疯狂的幻想曲,因为里面那句“So I lit a fire"我译作“于是我放火烧了这所房子"(也有人译作“于是我点了一支烟”),而男主人公睡在浴缸里的桥段和《蒂凡尼的早餐》里的赫本一样,那种“谁都不属于谁”的疏离和当下流行的“厌世感”不谋而合,在闲来无事的午后听这样一首歌,恰好能把心中的负能量释放出来,惬意得如同身处挪威清冷的森林深处。再往前走走,或许就是直子的那家疗养院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深南向北)
你可能还想看:

作者:南少,96年女孩,现居英国, 公众号:深南向北, 微博:深南少女, 邮箱:shennan_lil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