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回忆
查看话题 >复读事件始末
今天是高考志愿填报的最后一天。十一年前的今天,是我的第二次填报高考志愿。
与人再谈起高考时,不由自主会假设。如果当初自己选择读文科会如何?高考成绩会不会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个遗憾,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呢。生命只有一次,珍惜当下。
从小到大,我自主性较强,不仅读哪一个高中是自己选的,大学也是我自己填报的。而如今我挺希望,当年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有人能告诉我其中的门道,而不是瞎填,而不是一味因为个人原因执着去某个地方。因为个人发展需要站在长远的角度去看,不能任凭自己闭门造车。回想起来简直是噩梦。当然世界没有后悔药,所以,结果是我付出更多去走想走的路,目前已实现一部分,继续前进。
第一次高考前夕,由于对自己的成绩并不自信,再加上个人自私任性的原因,竟然跟班主任说不想参加高考。当时真地“Too young,Too simple,Too naive”。一方面自己要强不能接受成绩不理想,另一方面想逃避压力。现在回忆起来想扇自己。
在高中以前,算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从不为考试担忧。爸妈也对我寄予厚望,导致我高中的成绩都不敢跟他们说,不敢直面自己的真实,也不懂得扬长避短。在选文理科时,并未跟他们商量,可笑的是出于不想与同学朋友分开,毅然选择理科。现在回想,当时脑子可能被教室后面那扇大铁门挤了,而且伤得不轻。
爸妈可能对我过于放养,我跟他们之间的沟通也少。事实证明,无论从感情还是社会现实来看,与父母保持一个有效地沟通可以让自己少走一点弯路。
参加完第一次高考,父母老问考得怎么样,我从不正面回答,只想糊弄过去,心里想的是铁定去复读。果不其然,成绩一出来,我连填志愿的想法都没有,拿出学校发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翻了两下,随意填了两个学校。最后还是来了一个录取通知书,我没撕开看,直接扔火里烧得干干净净。对于其他人来说的人生第一次大考,竟然就这样被我熄灭。父母本来想抢救出来,被我拦住。当时爸妈竟然没有打我,也没有跟我生气。福大命大。
就这样,我破釜沉舟准备复读。
我选择继续在原来的高中进行复读。但我们这一届并未像往届一样,插班进正常的高三班,而是将复读的学生全部集中在一起学习生活,在一栋独立的楼里。有宿舍,有食堂,有教室。
复读的同学中,除了几个高三同班同学,其余都是新面孔。过去这么久,同学之间联系很少。不过这段日子里的几个人。
刚开始座位是自己选,不论成绩好坏。我经常坐在第三排的第二个位置,长期坐我前面的是一位男生。每次模拟考试,倒数第一非他莫属。后来听说,他高考所读的大学还不错,才明白人家是高考yiming。这个男生长得呆呆的憨憨的,白白净净,请教题目十分虚心,同一个题目你需要讲解几遍,他才似懂非懂地转过身在位置上思考。
有一件趣事,正在打字的我笑得“咯咯咯——”。他有点近视,一般带着一副金属边框眼镜,有一天他没有带眼镜,回头问我问题,结果我发现他的眼睛是蓝色的,水蓝水蓝的。我有点被吓到,停了半天没说话。我问他,你是少数民族吗,他摇摇头;你是外星人吗,他摇摇头。当时出于不好意思,没有直接问为什么。后来等我到了大学才明白过来,原来当年那是隐形眼镜搞得鬼。原谅我视力一直五点几,不了解眼镜啊。如果当时问出口,空气会瞬间尴尬吧。
当时虽然离家近,但我前期还是选择寄宿,四人间。有意思的是,跟一个室友有过一次争论,争论余秋雨和史铁生这两个作家谁更厉害,还翻出相应的作品作对比。当时对《文化苦旅》印象深刻,室友则拿出厚厚的史铁生作品选集,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不服谁。最后,另外两个室友裁判只要看到我们有对比的苗头,直接叫停。换做现在,我更爱看史铁生的作品,生命厚度诠释地更有力气。
还有一位精瘦精瘦的小哥,不是太高,年纪比我们都大,好像已经复读两三年了。额头上褶皱不少,说话有一些含糊,可能有点大舌头,再带一点他们当地的口音,每次听他说话,需要竖立耳朵才能抓住要点。这位小哥经常跟我说他家乡的风景,山叫排排山,有河流绕过,当地人会做竹排当过河工具。有点像儿歌“小竹排,水中流,鸟儿唱,鱼儿游”。一直想让我帮忙写他家乡的样子,但是当时我像中了魔咒一样准备高考,实在应付不来,也就放罢。
当然也会有不喜欢的同学,但仅有一个。一开始,我的模考成绩一般,见我在给别人讲解题目,他会凑过来对我说你也会讲题啊,别误人子弟啊。我忘记当时是怎么反驳他的,当即决定此人列入永久黑名单。另外,他喜欢做些小动作打扰他人。例如下课,旁边同学坐得好好地对卷子答案,他猫在这位同学后面,悄默默地把同学凳子抽掉,同学摔个四仰八叉,他立马往后退,拉着其他同学疯狂大笑,还在到处请功,说这是我干的,漂亮吧。班上曾有位女生因为早恋耽误学习,导致自己高考不理想,男友倒是考上不错的大学。此人时不时会在女生周围说些“你不要跟***联系了,别耽误人家学习”等类似的话语,一开始女生还反驳,后面发现此人脸皮极厚,反驳后他更来劲。最后使得人家躲他三尺以外。这么久过去了,一想到此人,心里还会膈应。
复读后期,我开始走读。为了约束自己的惰性,我申请负责拿钥匙开门。每天五点半起床,一路上还有熠熠星光,经常遇到早上担着菜去菜市场摆摊的村民,路上的风从手边吹过,莫名觉得有股力量在支持自己。每天十点半下晚自习,会跟几个同学结伴骑单车回家。路上会经过一个上坡,我们会有默契地一起进行骑车比赛,看谁最先到达坡顶。爬到坡顶,小腿会有酸软,不过卯着一股劲往上冲还有挺有意思的。
复读的日子并不轻松,压力如影随形,继续读理科。死磕啊。爸妈一直跟我说不要有心理包袱。对于我来说,无济于事,压力的问题只能自己处理,别人无法疏解,父母也不例外。走读时,每天一到学校,门一开,先写日记,回顾前一天,以及作好今天的计划。一段时间后,发现作的计划远远超出自己一天能完成的量,有挫败感,加深了我的焦虑,很害怕再一次失败。调整每日任务后,可以适当完成,慢慢自信心才建立起来。虽然临近高考,自己依旧不太满意复习成果,但至少能上战场了。再怎么样也硬着头皮上吧。
复读一年后,物理考试依旧不理想,老师看着我复习书上写得密密麻麻,但进步小得可怜,他也认为有点不可思议。记得当时一考完,对高考答案,物理选择题好像只对了半道,要不是我的化学生物成绩过硬,估计复读后的高考分数还不能涨近一百分。后期填志愿时,又在发傻气,竟然只想去一个城市,结果被调剂到工科专业,又落入物理的坑,不过幸好这一阴影到我本科毕业终于结束。
怎么说呢,截至目前,我发现高考仅仅只是人生中的一道坎,以后的人生大考正排排坐等着你呢。即便考砸了,也不要气馁,日后持续不停地努力,集中精力优化自己,也可以达到你所设立的人生目标。不要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