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YOO 发现 | MS美术馆之夜&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你可“在场”?



2018年6月24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以“在场”为主题的三周年馆庆活动。
何为“在场”?它不仅是在一定空间、时间内对某些事件或状态的参与和见证,还意味着对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境遇的清醒认知。
当今世界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巨变,美术馆的性质和职能也必将随之发生产生变量。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展示空间,它还将作为开放思想和行动的公共场所,激发起人们的感性和智识,并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与MS三周年庆典同期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 则体现了“在场”的另一维度。朱青生带领的学术团队梳理了过去一年中海量的艺术展览、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系统地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2017年的整体状况及趋势。这里的”在场“则是附着于迥然不同的艺术个例之上,具体而微地散发着各自的能量。
“在场”之于 MS美术馆之夜

MS美术馆之夜 外景





MS美术馆之夜活动现场
“在场”之于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 ——系统呈现2017年中国当代艺术整体状况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 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于2018年6月9日正式开展,通过“一年之鉴”这一时段性学术方法,系统性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在2017年的整体状况及趋势。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系列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品牌展览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重要项目,得到中国民生银行和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的一直支持。自2015年起,年鉴展每年6月至8月举行,此次已经是举办以来的第四届。本次年鉴展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继续担任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副主任滕宇宁、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部团队执行策展。
以年为界 记录历史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 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是建立在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详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展览。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展,年鉴展是对一年中在中国发生的当代艺术情况的综合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每天记录着各种艺术方面的信息,按档案规范对所有数据进行收集、调查和研究,经过最终调查核实后,作为“日志”编入《年鉴》,构成本次展览的基础。
通过上述方法,《年鉴》把一年中获得的重要成绩摘要加以呈现,这些重要的成绩就是“变量”,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进行的实验、探索、创新和当前的遭遇进行的调查和整理。通过展示“变量”,一年中当代艺术的变化得到整体显示,各个重要事实的意义和之间的关联得以揭示,当下的社会思潮、文化现象和当代人的创造性反应也因此被反映出来。而在年鉴展中,各种问题将被尽可能地展现和提示。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是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第四次展出,去年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曾受到了业界和公众的普遍好评。这个展览不是一种人为的策划,而是对于一年中各种展览和活动的索引。在这一个展览中将会看到很多个展览,其呈现的不仅是一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创造、新发展,更是人们面对各种现象做出的反应、想象与思索。
最新面貌 系统呈现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 展览现场
当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一种状态描述,而是对已有状态的突破。我们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也是如此,它并不是某一种曾经被称作“当代艺术”的情况的重复,而是一年中又有怎样的新的发展和新的情况。实际上,中国当代艺术已经略微超越了思想和知识的范畴,对至今尚不能意识到并进行思考的部分进行着实验和突破,这正是当代艺术活动解放和开放的意义之所在。
2017年度共有当代艺术展览 3776个。在这一年,新媒体、新技术和新观念的作品再度占据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分量,这既符合当代艺术的实际,也应合社会演变的潮流,更体现了中国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的领先。从一个国际当代艺术的参与者转变成国际当代艺术局部的引领者,这充分证明何处有时代前沿的剧烈涌动,那里必有强大而丰富的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 展览现场
基于此,本次“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现场展出了141位年度选入《年鉴》的艺术家在2017年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包括37位艺术家的原作。这些作品和文献记录是《年鉴》编辑部以2017年全年近4000个艺术展览及活动、12780位艺术家的材料、4652篇文献为根据进行甄选,根据编辑委员会的意见并修订补充后的结果。因规模所限,除了现场作品之外,其他作品以文献方式呈现。同时《年鉴》评价的工具和方法都会在展览中予以呈现。年鉴展不仅是展出作品,而是力图系统性体现中国当代艺术2017年的年度整体成果,以呈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动向。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 展览现场
部分展出作品

喻红 她曾经来过 虚拟现实艺术 7’47” 2017

徐冰 蜻蜓之眼(剧照) 210×297mm 2017

毛晨雨 稻电影2003—2017 文献、视频 尺寸可变 2003—2017
冷广敏温床2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00×300cm 2016

朱青生文献与观念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7

王拓 审问 单频高清影像(彩色、有声)18′35″ 2017

戴陈连 还是做个浪子吧 剧场、单频录像 28’57” 2016

傅中望 迁徙 木 尺寸可变 2016

邱黯雄《新山海经》第三部 影像 30' 2017

葛宇路《葛宇路》 装置 尺寸可变 2016

冯梦波 《致远》 录像 41′45″ 2017

胡晓媛 《刹隅》 废旧钢筋与混凝土,室外陈放过的绡、丝线 尺寸可变 2015—2017

童昆鸟艺术垃圾桶 钢结构、铝皮、霓虹灯、电机、感应器、视频、杂物等各种艺术垃圾 390×390×560cm 2017

朱小地容迹 装置 10×10×14m 2017—2018

吴珏辉 电血袋 装置 尺寸可变 2017

点击以下标题、图片可阅读精选内容
张玥:焦虑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对真相的探究 | ARTYOO 发现

道隐无名,浮生一梦:在漫不经心处接近埃利亚松微妙又隐逸的宇宙 | ARTYOO 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