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01
周末在家看《进击的巨人》,被其中的一幕触动到了。
《进击的巨人》是一部人类与吃人的巨人相互搏杀的日漫,人类被巨人逼到了三重巨壁之内生活,只要走出巨壁就等于羊入虎口,有被巨人吃掉的危险,可如果不出巨壁,就是坐以待毙,永远与外部世界隔离,而且不知道何时巨壁会被巨人攻陷,人类只能等死。
于是,一些不能忍受被巨人支配的恐惧,以及被囚禁在鸟笼里的屈辱的人,经过训练后组成了调查兵团,走出巨壁,用自己的生命去与巨人厮杀。
但人类与巨人的力量悬殊太大,每次出战都是人类伤亡惨重,可能够搜集到的巨人的信息却乏善可陈。
于是,调查兵团每次战败归来,都会有一些被兵团保护着,心安理得的生活在巨壁之内的人,站在人群中说风凉话:“早晨刚把门打开出去这么会儿就回来了啊,到底是干嘛去了,大概又成功得烧掉我们大把的税金了吧……这次的远征,是否获得了与牺牲相符的回报啊?”
触动我的,就是这最后一句:是否获得了与牺牲相符的回报?
追求公平,希望付出与收获对等,是每个人都有的执念,可我越来越发现,所谓的公平、对等,其实是一种悖论,这种追求,在大部分事情面前都无法实现。
因为付出与收获,从来就不是一场可以物化的公平买卖,你在天平的这一头放了多少,那边就要给你补上多少么,不存在的。
因为多数情况下,不管付出还是收获,都是用主观意志来衡量的,而每个人内心中的计价标准都不同。

02
这让我想到,给我们703的小伙伴们做饭这件事。
如果站在我自己的付出角度考虑,做饭真的成本太高了,早饭和晚饭,买菜和做菜还要洗碗,加起来的时间每天都要四个小时以上,这四个小时,可以看一本书,可以写一篇文章,可以赚四位数的稿费,可以练瑜伽到筋疲力尽……更不用说,花进去的心思,用进去的温柔了。
可是从吃饭的人,获得的角度,他们看到的,也不过是:哦,有人做饭了。
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他们当然知道有人给做饭是好的,也很享受,但不会有人想到为了做饭,我付出的是什么样的成本和精力,更不会有人因为我做饭,而记在心里想要回报我。
他们接收到的事实是:有人做饭,我吃了,但我也掏饭票了,好了,一比一平。
他们甚至还会因为吃了饭就要洗碗而抱怨,甚至我连一个人情都赚不到,如果哪天我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他们对我的讨厌、嫌弃,不会比对任何人少。
就像电影《芳华》里的刘峰,没出事的时候,大家都喊他活雷锋,对他无疑是尊敬的,但只有何小萍把对刘峰的尊敬,内化成信任、欣赏、爱慕和扎根在心里的感情。
而大部分人,对于别人的好,其实都是:享受了就过去了。

03
4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件,明知道太薄情,却完全不后悔的事。
当时有个男生,看了我公众号的文章,加微信要来撩我,但是就算我已经很配合了,甚至自己拆招教他怎么撩,他都完全get不到。
每天发的消息就是早安午安晚安,吃了没吃的什么好吃吗,所以每次他发信息给我,我的内心都是崩溃的:回吧,我很累啊,不回吧,又显得我傲娇。
后来有一次他去广州出差,要来深圳见我,我因为聊天尬的太累了,完全不想见,直接就回绝了,可他就揪着这个梗了,说了无数次,搞得我真的烦了。
然后等他回杭州的当天,我就随口说了一句:“如果你明早能到深圳,那我就见你。”
当时大概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考虑到路途远,又很晚了,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才那么说,可过了没多久,他就发消息说出发了,还是自己开车。
我当时的感觉是:开什么国际玩笑,怎么可能啊,咱俩可是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开车至少要十五六个小时才到吧,你要是真这么做了,那绝对是一个大傻子,疯子。
然后他就发了小视频给我,的确开车在路上。
我就给吓到了,真的完全一丢丢感动都没,我是觉得我给自己挖了个坑,他要是真的来了,我是见啊还是不见啊,万一路上人家出点事儿,这责任我可怎么担啊,再说,他就算真的来,干嘛不坐飞机,非要开车,这给我造成多大心理压力啊。

然后,我就一宿都没睡好,第二天联系他,居然还联系不上,发了无数条消息,MD就是不回我,一直到天快黑了才回,说是病了,到深圳就直接去医院了……
正常套路,大概应该是,我觉得挺对不起他的,然后问清在哪里,过去照顾他吧,可是,我当时真的一点温柔都给不出去,只是满心的厌烦,让我担心了一天一夜,明明可以不用这么折腾,你这是干嘛,全都怪你……当然了,嘴上没这么说,可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第二天我又要上班,就直接跟他说,让他把病养好,先自己在深圳玩儿两天吧,因为过两天就是清明假期,如果还想见我再找我……然后,他就没有找我了,我给他发过一次礼貌问候的信息,也没回。
直到现在,对于这件事,我都觉得,我大概是被耍了,不相信是真的。
但如果是真的,我想我也能够理解他后来为什么不再理我。
自己开了十七八个小时的车,通宵不睡赶到深圳来见我,还弄的自己感冒发烧,我不但不感动,不照顾,不关心,不安慰,还直接把人家撂一边,不去见,要是换成我,我都恨的牙痒痒了,什么玩意儿嘛,简直一腔深情喂了狗。
可是,我绝不承认当初的行为有问题,因为他做的任何事,他的自我感动的付出,在我的计价器上,都是零,甚至是负的,或者换句话说,这种付出反而让我觉得,是一种强行的索取,不仅给我添了麻烦,还让我烦躁、心累。
自我牺牲不代表就是付出,所谓的付出,应该是以让对方快乐为前提,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我感动和牺牲需求。

04
朋友发了一条微博“所有的付出,最后都会有一个名字,叫做‘值得’”
我评论道:付出之前也要有个名字,叫做“愿意”。
最后,付出会不会让人觉得值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每次付出之前,你必须得心甘情愿。
因为只有心甘情愿,才有可能达到心理自洽,就算所有付出都石沉大海,什么都换不回,也不觉得有怨言。
有人问我“自洽”是什么意思,我说我的理解就是:自欺欺人,自娱自乐,自己哄着自己开心。虽然有点阿Q,但至少在精神上不难为自己。
就像我给小伙伴们做饭,那是我自己乐意,别人爱感激不感激,给不给回报,我做了有人吃,就可以很开心。
就像爱一个人,“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不要以付出者的角色进入任何关系,那会让你不断弱化甚至否定别人的给予,不断放大自己的付出。
有些东西,你一直较真,问为什么、凭什么,追求个公平、同等,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让自己委屈、怨恨、气闷,还会给别人造成心理压力,你的付出反而得不偿失。

想到李宗盛的几句歌词,残酷但也真实:
想得却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该舍的舍不得 只顾着跟往事瞎扯 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 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自己要做的,就别怪别人不懂,自己要给的,就别怪别人不还回来。
另外,其实付出的都会有收获,只不过,收获可能在别处。
-作者-
柒月暖阳,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已出版《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微博@柒月暖阳,个人公众号:柒月暖阳,私人微信qyny0704
柒月暖阳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西安很好,但西安的旅游一言难尽 (21人喜欢)
- 在重庆待了5天,逃了 (18人喜欢)
- 在个旧,我帮陌生人卖了半天鞋 (15人喜欢)
- 去了蒙自,忽然觉得我的36岁,过的太幸福了 (79人喜欢)
- 路过的姐妹可以暂停一下,恭喜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吗 (44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