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站看不一样的生活
有人说过,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坐当地的公交车看看。我由此推理,想了解一些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去火车站广场看看。
火车站距离乘车四小时才让进站候车,所以,总有一些人在车站广场附近站着、坐着抑或躺着。广播里在循环播放着“少问多看能防骗”之类的语音提示。
一个大叔拿着袋子在售卖北京地图,一块一份。我在想,电子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谁还会买纸质地图。附近的一个大哥掏出了钱包,给了大叔一块钱,不过他并没有要地图。大叔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大哥说也祝您身体健康。
人流多的地方,总少不了一些捡饮料瓶的人。一个残疾大叔(右下肢截肢)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呆在一个垃圾箱旁边,由一个拉杆箱和两个轮的拉货架组装成的“六轮车”上装满了饮料瓶、纸片、塑料袋。大叔有时候也会离开垃圾箱、去我视线以外的地方寻找饮料瓶。在人流复杂、广播循环播放防盗提醒的情况下,他是为数不多的不需要担心东西离开自己视线的人。每次回到垃圾箱旁,他总有新的收获。他会喝捡来的瓶子里剩余的水或饮料,喝好了,别的就倒掉。塑料袋整整齐齐的叠成一摞,捆绑好后装到一个袋子里。整理的过程中,他看到去扔瓶子的人会主动要瓶子,大家也会很友好的给他。他也会时不时的站起来,看看垃圾箱里有没有新丢进去的瓶子。有两个小伙在聊天,一个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他站在旁边等着,直到离开时,那个小伙将空瓶丢入垃圾箱后,他从垃圾箱里捡出了瓶子,坐下继续整理他的东西。整理完之后,他将不要的扔进了垃圾箱,所以我决定记下这个故事。大叔坐下来休息的时候,穿着西站管控制服的一队工作人员走了过去,让大叔离开了。这也给了我观察“六轮车”行进的机会。虽然不是非常顺畅,但还是可以拉着行走的。
让大叔离开的那些工作人员,也负责叫醒躺着睡觉的人,可能是觉得影响车站形象吧。那些人对待大叔的态度不一,有的嘻嘻哈哈,有的认真的像在思考着什么。向四周看看,附近的确有很多人躺着或者坐着在睡觉,有中年人也有小孩,有男人也有女人。有些人,工作人员走了之后,接着躺下睡觉。突然,旁边的一个女人过来找我搭讪,我友好的回应她,不过她谨慎地拒绝回答我的问题。我夸赞她的善良,因为刚才一个乞讨的老奶奶在她面前讨要她袋子里的食物时,她给了一小袋儿零食。然而,她却开始抱怨为什么找她要啊。她的抱怨让我明白,她给的并不心甘情愿,而是因为她心底的善良以及不懂得拒绝。随后她开始激动的向我抱怨社会的不公,我开始试图开导她,后来感觉hold不住,便通过低头继续看书的方式终止了与她的交谈。她继续抱怨了几句后,回到了她原来的地方静静地坐下。
西站广场地面没有垃圾,因为环卫工人会时不时的打扫。有师傅会骑着电动三轮车给他们送绿豆汤。后来,开始下雨了,不知道那些大叔有没有被雨淋着。再后来,火车开了,也不知道那个女人过着怎样一种生活。(201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