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工作吗?
上周状态非常不好,是坐在椅子上就想离开的焦虑。同事只和我聊了一会,但几乎看透了我长此以往的症结。
工作只是工作,以自我实现为目标才能长久

有一类职场人士,工作不自信,多少年还是一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状态,他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但却轻易服从于别人的言语,久而久之,更不愿表达自己,一方面扼杀了创造力,另一方面也阻断了会因为讨论而完善的思维逻辑。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这在沟通中是铁律。
我就是这种人,我太愿意聆听别人的想法,对每一个工作都想多角度消化吸收,角度放的太低,缺少了全局意识。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然后想着“基本也就这样了”。
认识自己的不足,比定目标提升自己的能力更重要,前面是基础,后边就是加分项了。

还有一类人,他们想的太多,一份方案理解出很多含义,对同事,自己的表现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对领导,这代表着表现的机会,对公司,这是一次门面问题,结果越想越多,越想压力越大,最后本能写好的东西,硬是不知所云,其实这人脑啊,压力大的时候就更加平庸了。
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听过很多答案,为了钱,为了生活……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读到一种工作方式,就是提供自己的价值,但我当时不求甚解,把他理解成了千手观音的职场哲学,以为所有能帮上忙的事情自己都出力,所有锻炼的机会自己都珍惜就是提供价值的表现,现实却不是如此,公司之所以有分工就是为了让任何人都可以取代,盲目的提供自己的价值,会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本职所在,没有根的幼苗是活不长的。
“以自我实现为目标”有两层含义,一层指发挥自己的专长,你的价值会为你赢得机会;另一方面指整个人生规划中你要实现的目标,工作此时成为达到目标的手段。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已经俯视现状,看的更清楚了。哪些令你沮丧、不安的事情也有了不同的意义。嫉妒、猜疑也会变得很轻,轻到不费心力。
每个人都需要有发泄渠道,以及自己的节奏
我曾经被形容为一副空壳,对方没有恶意,他只是在描述我给别人的一种状态。老实说,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但回忆一下发现也许就是这样,我们想要呈现出的自己和对方感受到的是不一致的。

一些事情的发生像捏泥塑一样,为我们的性格定形,当我们顺从情绪,就成了他的奴隶,任由他引领着自己走向他的终点。如果你仔细思考自己的性格,他的利弊是一开始就能看清楚的,而不是产生坏结果之后愤怒、沮丧、无故找借口换取同情和自我安慰而已。
我们的性格会反映在工作中,他的缺陷也是你职场的雷区,他会限制你的发挥,制约你的结果。一个自闭的人很难和别人合作,对工作的理解,观点的表达成了“脑电波传输”,最终自我沮丧,队友疲惫。所以,即便你要坚持自我,但维持生活的工作也需要你变得开放,去了解,去融入、沟通。
带着情绪工作,你有吗?明明已经很累了,还自我催眠说我不累,明明很想出去走走,却定个1小时写完的deadline,捏着鼻子写,不求甚解。这究竟是自律还是自虐。
身体是世界上最纯真的孩子,他不会管你嘴上说什么,只要他听到你内心的真实声音,他就会去践行。当你说自己烦躁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好好的处理问题,他只在自己高兴的时候工作。你也休想骗他安静,如果他想身处自然,办公室是关不住的,对那时的他来说,世界上已经没有比走出去更重要的事情了。
听从你内心的声音,这句老生常谈,我曾经不得其门而入,即使现在也一知半解,但我会反复提醒自己,当我警觉到足够敏感,就能顺利听到他的节奏,哼出自己的小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