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ter Mignolo笔记
Mignolo在国内还不太知名,但是后殖民理论的一个重要人物。最近写论文正好读到这篇采访,就干脆选取我觉得有代表性的片段意译一下。
原文链接http://www.e-ir.info/2017/01/21/interview-walter-mignolopart-2-key-concepts/
Mignolo所属的研究组织。the collectivemodernity/coloniality/decoloniality
1. decolonialization最初在冷战时期指代亚非地区摆脱殖民影响的努力,通常侧重国家主权。半成功半失败:前殖民地精英成功地将人才送回并管理国家,但此举实际上只是重复了当初殖民者所做的事(按:曾经的殖民统治也是由接受西方教育和观念的当地精英代理的)。并且复制了西方的政治形态和政府组织形式。有混乱的隐患。
苏联解体后重新思考decolonialization(去殖民化)。
2. 谈到基于dependency theory的秘鲁社会学家Anibal Quijano的理论的贡献。
Quijano区分了coloniality和colonialism。colonialism指代资本主义基督教西方的全球扩张。(全球化的基础)
他提出,没有coloniality就没有modernity。coloniality不是modernity中可以被剜除的一部分。
于是,decolonial的任务应是认识的重建(epistemic reconstitution)。西方话语中存在“救赎”的修辞,基督传教式的,民主政治式的,经济进步式的(新自由主义)。在“救赎”和现代化的后面隐藏着coloniality的战争、种族主义、不平等。
epistemic reconstitution要求delink。从西方的知识结构中脱离。
它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没有被实施(按:指向对“国际关系”“IR”学科的批评)。国家和国际组织不是服务于人民,而是调解国家、组织和银行的关系。
3. postcolonial和decolonial的区别既是概念上的,也是历史性的。
decolonization基于1955年的Bandung Conference,1961年Non-Aligned Movement成立。受文艺复兴影响
而postcolonial与后现代对应。基于印度和巴勒斯坦的殖民统治的结束。受启蒙主义影响。
mignolo批判“post”这个前缀包含了线性历史观念。而“de”则指向“re”,重新建构和复苏的理念。
4. 批评西方中心不是批判西方以西方文明为中心,而是它强制世界接受西方文明因为它是“最好的”的aber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