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书展,一个下午
糟糕,是心动的感觉
2018年6月22日-24日为期三天的上海艺术书展在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园区零时艺术中心热闹开展。本次展览以Unfold a Book(打开一本书)为主题,主视觉形象与海报由广煜受邀设计,设计以UNFOLD为原点,体现一层层叠加的视觉,如同纸张和书本的关系。


尽管近年来很多优秀杂志都难逃停刊的现实,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感叹出版业的寒冬真的已经来临,但遍地开花的独立书展和制书工作坊给这个古老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上海艺术书展人山人海的展览现场,平均2小时的排队等候时间无疑说明了独立出版市场的热情高涨。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下书展现场的部分有趣作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网站浏览更多。
Magazine
独立杂志,通过对小众文化和细分领域的充分挖掘,探讨发现被大众文化所忽略的诸多领域。可以说,独立杂志以“小众”的名义,切开了世界的无数切面,还顺带深挖出更多与此相关的故事人物、情感与思考,让人们看到生活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多元文化的丰富多彩。除去对奇妙想法和有趣选题的精准聚焦外,数字时代导致的“对纸张和印刷油墨的迷恋”让独立杂志又多了一个爱不释手的理由。
01 IANN
来自韩国的摄影杂志IANN在上海艺术书展第三分会场愚园里那行零度空间进行展出,是一本精美的双年刊杂志,使用韩文和英语双文排版,由韩日本共同出版,杂志渴望用摄影的方式来寻找理解当代艺术的新方法。


02 LOST
LOST杂志与 LALA COMPANY合作的插画作品在展览现场非常吸人眼球,《LOST》是一本由定居上海的新加坡籍艺术总监Nelson Ng创立的独立杂志,主要刊载周游各地的旅行爱好者所投稿的个人和照片故事。厚厚一本双语杂志, 无关景点介绍与攻略情报,都是非常个人化的旅行故事与沿途所见的心情感悟。关于这本杂志的详细介绍可以在TOPYS的专访栏目中了解更多。



03 NANG
NANG这个名字来源自泰语,是一本每年出版两期,只限发行十期的杂志。每一期都提供有关亚洲电影文化的深入报道,每期经由电影人与评论家之手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另辟蹊径的关键词切入点与高质量的原创影评分析,喜欢电影的朋友不妨留意,唯一的制约是纯英文的语言限制。




04《Salt盐巴》
厦门独立杂志《salt盐巴》自2011年创刊,期初的萌芽与厦门十年前的文创热潮有很大关系。至今出版过五期杂志,分别为“生活分不清”、“草木染”、“种植”、“针线活”和“版画”。杂志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讲述工艺与手艺人的故事。


Zine
从上世纪朋克文化中延伸出来的 Zine 文化在近几年来成为了被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刚过去的上海艺术书展上,Zine 也成为了若干个工作坊与讲座的主题。Zine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缩减版的杂志(名字也来源于Magazine的英文缩写)。是对某一文化与艺术领域感兴趣的私人印刷作品,内容包罗万象,从社会议题到涂鸦创作,主题可以是音乐、文化、艺术、科幻小说等。这些领域的爱好者们将自己的创作集结成小册子,用手绘、丝网印刷和影印等方式印刷出来,通常只有数十页,小范围发行约 100 -1000 本。他们通常使用单色影印机进行复制,这种低预算、非正式性、低保真的美学成为Zine文化艺术吸引力的一部分。
01 Nieves Books
极具辨识度的黑色小幽灵是来自苏黎世的书店兼出版社Nieves Books,这个以出版 Art Zines而知名的书店在今年迎来了自己的第 17 周年。虽然在 17年前已有许多人开始制作这些小册子,但Nieves Books的创始人Benjamin Sommerhalder是第一位将这些艺术小册子定义为 “Zine”的人,也是Art Zines和独立出版界的标志性人物之一。Benjamin也在这次展览中亲自从苏黎世飞来上海参展,带来了一系列小型出版作品。

02 Papayep







Bookstore
01 Tara Books
在印度的独立出版社Tara Books的摊位前完全挪不开脚步, 这些书籍在内容、形式和艺术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印度性”。




02 香蕉鱼书店

03 Ccommune


04 nos:books


05 滚动版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