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创业与非典型创业的区别是什么?请听我给你讲三个故事。
马化腾说:玩也是一种生产力!这就是告诉你,你的兴趣有时候价值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 对于很多大学生还有早九晚五的工薪阶级最大的苦难可能就是我想创业,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我觉得我想到的东西都有人做了,我没想到的我做不了,瞬间觉得自己已经洞悉了整个市场,最后大多数结论就是:还是老老实实多积累经验,找家公司上班,再寻找合适的机会。 然而机遇,很多时候在你自己的身上。 而我的建议是:班要上,但是业也要创,这个可以有。 但是在开始前,我想给你讲两个故事,没有专业术语,只是平稳缓慢地阐述。 第一个故事:内容营销之父的创业 你对自己了解吗?觉得什么类型的创业适合自己?你自己有没有热爱的东西?对什么事物最感兴趣?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吗?你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吗?如果不能?那么请按照我的思路来。 我先给你介绍一个人:乔·普利兹 关于他的头衔有:美国内容营销协会创始人、早在2001年就提出并推广“内容营销”理念,被誉为“内容营销之父”,其创建的美国内容营销协会,帮助企业创建一流的内容营销策略,是美国成长最快的私营企业之一,每年9月份,超过半数的《财富》500强高管都会出席乔举办的“内容营销世界”大会。 提起创业,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主角往往是在职场打拼多年的人士,某天突然不安于现状,突然顿悟辞职,然后带着对创业的热情与冲劲“全裸上阵”。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坐着公交或者挤着地铁,堵在寻找资源和投资的路上,苦不堪言。 不过很明显,乔不是这样做的,2001年,乔就职于美国奔腾媒体公司,享受高新的福利与待遇,他认真尽职地在他的岗位上做到一丝不苟,连沾满灰尘的数据报表也拿出来研究,然后他的细心让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仅靠砸钱买流量越来越难以转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种推广方式性价比越来越低。在旧方法行不通的同时,乔看到了“内容”的穿透力。他发现通过创作和发布有价值的、有相关的、持续性的内容,能够吸引粉丝,并且强化他们的信任,这就是所谓的“内容营销”。 当然这些在现在看来都很普遍,现在各种流量平台、视频平台已经充分做到这一点,但是乔发现这些的时候是2001年,这时候我们的电商也才刚刚起步,各位互联网巨头也还在找投资以及开发产品的路上。 此后六年,内容营销的方法为奔腾营销公司的客户带了巨大的收益,乔也成为了公司的副总裁,生活似乎更上一层。 但在这个时候,乔萌生了新的念头。 2007年的某天,准备了六年时间的乔终于踏出这一步,因为考虑到自己辞职之后将会有一段时间没有收入,他进购了一批产品,然而收到货之后,发现产品出现了问题,乔努力处理产品的同时,他的合伙人因为不相信这个模式能很快赚到钱,选择退出,这无疑雪上加霜。 没有产品,又不能停滞不前,已经无路可走的乔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颠覆“先产品、后用户”的顺序,采用“先粉丝、后产品”的思路,先吸引潜在关注者,再把产品卖给他们! 吸引谁呢?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他用手上不多的资金,创建了自己的网站,每周定时更新“内容营销”的文章,几个月后,网站成功吸引到一小波忠实的粉丝,通过粉丝的传播,“内容营销”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并采纳...... 今天,乔创办的美国内容营销协会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美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早在2015年就已经超过千万美元。 第二个故事:探索的再创业者 那么我们接下来再来,讲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 我是在大学的时候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受很多励志以及励志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事例影响,大学还没毕业的我,就已经萌生出了创业的心,无意间接触到广告行业,瞬间被广告这个行业吸引了,因为在我看来,广告是产品推出市场前的包装渠道,信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我能比其他人最快了解到我想要了解的市场动向,所以毅然决然扎了进来,同时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也让公司活下去。 和所有创业菜鸟一样,一开始如何寻找客户资源感到迷惑,也曾一度地呆坐在拿信用卡负债租赁的办公室里,对业务灰心过。但是我是幸运的,很快就接到一个地产公司的业务,之后连锁反应一样,单子越来越多,业务开始平稳过渡,我成功地做到了让自己以及公司活下去。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这不是很顺利吗? 是的,很顺利,特别是当你深入了解行业之后,掌握了一定的行业规律以及行业潜规则,你会如有神助。 在稳定发展之后定了两年之后,我开始产生疑惑,越来越多同等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都在拼价格,以至于资源的流失非常快,市场的变更也让我措手不及。 见谅,这时候虽然已经创业两年,但实际上我还只是一个刚大学毕业一年的年青人。 然后,理所应当我迷茫了,我想得越来越多,但是总觉得自己的思维脱了轨,开始寻找觉得自己可以突破的节奏,不停地参加峰会,研究行业领导者以及所谓专家的演讲,然后做了一件任性的事,在没有充分的市场,且内容也没足够吸引人的情况下,在没完全认识到渠道的作用的前提下,我用公司所有资金做了一个自认为盈利的项目,结果当然是亏,而且投入刹不住车,项目做完,公司资金也亏完了,个人也负债累累。把公司最后仅有的资金分发给员工之后,我解散了公司,这次的惨败让我整个人瞬间没有了动力和热情。 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以及审视我已经失败的公司,发现那些在创业路上的创业者有一大半是因为专家的课听多了,一个在错误方向上奔跑的人,怎么可能达到终点呢? 大部分专家的建议是:创业的第一步是“要先确定产品”,并“创建推广计划”,比如我之前所信奉的彼得·蒂尔,他说要找到痛点,再通过出色的产品和服务来解决这个痛点,于是很多的创业者都挤在同一个模子里,渴望实现范本式的成功,正如我所说,成功可以复制,但得选对地方粘贴。既然市场的重心已经从产品为王到渠道为主,我们是不是应该把重心放到渠道。 而此时项目失败的我很灰心,闷在家里,很偶然地看到乔·普利兹的观点与理念,开始静静思考内容营销,首先从个人出发,我个人的兴趣是什么?创业吗?很显然是的,我是享受过程的。我个人的兴趣和闪光点是什么呢?有什么可以结合我的创业?或者说我应该选择什么方向重新创业,会让我获得乐趣,让我甘之如饴地去奋斗而不是只是为了要完成某些任务一样朝九晚五地苦干? 公司解散后的第二个月,我收到一个电话,是我大学的老师,闲聊了几句,他说想邀请我去学校给大学生们演讲,最后仿佛知道我处境不太好,加了一句:有课酬的!我说我刚刚失败了一次,出乎意料,他竟然很兴奋,他说失败的经验可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于是我去了。说实话我不知道讲些什么好,想了很久也没有答案,可是答应了人家,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然而出乎老师的意料,也出乎我个人的意料,没有备稿,没想清楚要讲什么的我,站上讲台竟然洋洋洒洒地讲了两个多小时,而且越讲越兴奋,脑子转的越来越快,几乎瞬间就想好了下一句应该传递一些什么给他们,在我说完最后一句话之后我发现原本入座率不到半数的大课室已经挤满了人,这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几乎每个学生过来的第一句话都是“你讲得太好了”或者“你口才太好了”。 于是,我发现了自己最大的闪光点:演讲,或者说是分享的欲望。我的经历和我的口才是给我自己加分的,而传递分享我想获得的就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那是我在之前的创业过程中从没有收获到的,比如现在正在写文章的我的状态。 于是我重新出发,再创业的同时也会到处演讲,演讲也成为我另一项收入,慢慢地适应这个节奏,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与愉悦。而后开始自发地寻找能够传播自己的平台,对声音传递的喜好让我萌生了搭建一个APP(技术开发中)的想法,至于是什么APP,我相信你们也可以猜到。 第三个故事的位置,我给你留着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第三个故事的你,通过知识领域(兴趣领域)会发现自己什么? 第一个是乔的知识领域 音乐剧 蓝调音乐 橙色行动 克利夫兰 80年代棒球卡 演讲 非小说写作 建立内容营销模型 教书 我的知识领域 8.90年代粤语歌 创业过程 心理调节 积极心理学 穿衣品味 职场礼仪 演讲 最后是你的知识领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相信你会有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