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秘籍
昨天我去菜市场买了个门锁,因为现在用这个太难开,灌铅也没用了。一共有两种供选择,一种和我现在用的差不多,稍微复杂,三保险,老板问我你的门是怎么开的?说着比划了一下,我是方向感非常差的人,想了一阵子说:面对着门,顺时针。他明白了。详细的向我讲解怎么安装才不会装反(其实有说明书的,而且装反了也没什么大问题)。然后他又拿出另外一种说,这个简单的多,绝不会反,而且便宜,但是双保险。不过如果人家想爆你门,什么锁都挡不住啦。我想了想买了后一种。回去很快装好了。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一直感激老板的热情,耐心以及那种做生意的坦荡,当时已经7点多,他早该收档了,但一点儿也没有不耐烦。在香港这些年,我最感激的就是这些小事。在香港,赚钱可以是清清白白的,靠出售独一无二的商品,或者在众多竞争者中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体验来获得生意。我遇到的九成以上店铺,都会真切的从用户出发推荐商品,而不是从赚更多的钱出发,因为他们知道每个商品最终都能卖给合适的顾客维持一个长久的生意不必急于一时,例如,每次我买Body Shop的沐浴露时店员总会帮我算一个最省钱的组合:会员85折,够300送一百的券,在这个复杂的算法之下,她总会把我挑好的商品组合,把贵的打85折,相对便宜的合在一起尽量凑到一百用券。
现在香港口碑最差的服务提供者就是银行和家庭网络收费电视这种宽频公司了,消委会公开的资料这两个行业投诉最多,光纤网络行业每年投诉1000多宗,平均每天三件以上,而我唯一一次上当就是订阅家庭收费电视。银行的卑劣更不必提了,可以说罄竹难书了。例如信用卡,香港银行的信用卡是有年费的,1800-5000不等,每年你自己打电话过去申请豁免,如果你忘了申请,这钱就扣了,不管你消费了多少。去年看到那个国内用户把卡存在某银行莫名其妙的就没了的新闻,我再告诉大家一件银行的恶心事儿,某行的信用卡,当你打过去申请豁免年费时,是系统回应的,你输入卡号,核对完资料,自动答录机告诉你:您的申请已接纳。
这时候任何一个正常的人类都会觉得自己的申请成功了--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会核对电子账单,看到扣了年费,打过去问,他们说申请已接纳的意思是已经进入流程,等待审核,审核通过才会豁免,我现在帮你申请,过几天又打过去才告诉我申请已经审核通过,扣掉的2000多年非会返还到我的信用卡上。
这是一些明的坑,还有不时寄给你的服务条款更改的暗坑--谁会看这些条款呢?反正我是不看的。所以,我希望Block Chain发展壮大,彻底干掉银行这个外表光鲜内心龌龊无比的行业。
有一次我在银行排队办理业务(每次都要超过一小时即便我是VIP),进来一个中年人,一进门就破口大骂:你们这班废柴!接着就是三字经,PK,hang ga can一起上,他说,我从旺角一直到了观塘,每个分行都去了,每个都这么多人,每个都一两个窗口服务,你们这些废柴为何不多开几个窗口,排队我可以接受,但排这么长,需时怎么久你们肯定是故意的,他骂了大概十几分钟,在队伍里的人默默的排着队,我也是,但我内心非常澎湃,特别想冲出去和他一起骂,太TM过瘾了!保安也拿他没办法,最后他自己觉得无趣(或者发泄完了)走了。
这些靠一些政策和垄断活着的行业理直气壮的暗算你的钱包,他们迟早会消失的。因为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最多只允许一个垄断机构存在(就是政府)。
赚钱的手段。
发财的人都是成功的人,这毋庸置疑,大家的分别在于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是卖人血馒头发财,零和游戏发财还是靠满足需求双赢发财,在满足需求里,是满足人的真实需求还是为人民提供幻觉,这个过程是有钱人不同的境界。商人都是为赚钱,用金钱说话,这我也不会反驳。赚钱也有底线,手法。有的人赚了钱让人尊敬,有的人则让人议论纷纷。这议论里不光是红眼病。
我前面写过金庸面对自己的作品和财富时说过的话,这算是文人赚钱的典范了,坊间还是有不少恶评的,比如他有几个老友因为他离婚而和他绝交(因为是他和朱枚共同的朋友)。再看看今天文人赚钱,无论从吃相还是结果看,难免会觉得江河日下。
前几天看了一篇叫《杀死比尔》的报道,说一个基金公司,千方百计做空康宝莱,另一个基金公司拼命撑它,康宝莱像个傻逼似的活到现在,两个金融才俊的对决中一方失败了。看完这篇报道不光扫了我的经济学盲,还令我忽然意识到金融业存在还是有意义的(以前我觉得金融业绝对应该是五蠹之首),例如这种千方百计靠做空发财的基金公司,无意中充当了金融市场上的清道夫,清掉了那些假大空的公司,虽然这个过程中肯定殃及许多无辜的韭菜。再看看《夺命金》里靠欺骗老人家赚钱的金融产品销售,人生的境界真的不同。
现在什么钱最好赚?我想不管是外貌协会还是内涵协会,不管是知识人还是蛇精病,都非常熟练的掌握了互联网变现能力,运营社区,粉丝,韭菜,人多就好,每人交点儿钱,买点儿幻觉,钱就赚到手了(幻觉包括:我更漂亮了,我更会化妆了,我更有知识了,我在学习提高自己,我是中产,我是理想主义者,我买到了知识;我不是韭菜,我不是傻逼,我不是好吃懒做的人,我不油腻,我没有掉队。)
最近负责一个大数据的项目,我的心得体会就是:靠实业赚钱太不容易了。 开了三四次会了,还要拿走几百G的垃圾数据做分析,加上数学和统计建立模型,最后才产出报告。整个过程大概需要6个月(算是快的了),最后才50万港币,还TMD没有咪蒙半篇公号的广告费的一半多。 而我司去年末请了个顾问,找各个主管谈了谈,回去写了份十五页的报告,我看了那个报告,就像那个笑话讲的,你有五只羊,顾问公司过来,数了三天,告诉你,我用特别先进的流行的方法数了数,你有五只羊,如果你再买一只呢,就会有六只了。一个大数据分析,用六个月的时间默默无闻的建模,洗数据,最后极有可能也是这结果。前者的钱赚的很快,给的也很痛快。
前几天流传一时的发财秘籍里有这么几句话 ,我觉得现在看到的情形,有几点根本就是矛盾的。这些售卖二手知识(在我看来,任何收费的知识都是二手的,没用的),满足人民情绪宣泄需求的,也是复利,也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然而,我觉得赚这个钱一点儿也不ethical (道德)。所以,我,有意或无意,就是那个暗中鄙视财富且cynical的人,所以我现在也没发财。
其实我并不鄙视财富,上个月看到比尔.盖茨联合八所常春藤成立一个基金资助那些因为家里穷而上不起好大学的学生(不限肤色)还是挺感动的。世界上很多人发财的确吻合这个发财秘籍里的原则。甚至以前中国社会也是这么骄傲自豪的奋斗创富的,但是现在,我只看到老罗当着几千人面说:我就是要证明给大家看,干干净净也是能赚到钱的。然而,看上去,罗老师,似乎,并没有,干干净净的,赚到钱。
哎。 (以下引自和菜头翻译的版本) 2.Understand that ethical wealth creation is possible. If you secretly despise wealth, it will elude you.
要明白一件事:一个人完全可以不靠坑蒙拐骗站着赚取财富。如果你在暗中鄙视财富,那么财富也会躲着你。
9.Pick business partners with high intelligence, energy, and, above all, integrity.
在选择商业合作伙伴的时候,选择那些高智商、精力旺盛的家伙,但在这一切之上,他应该是个正直诚实的人。
10.Don’t partner with cynics and pessimists. Their beliefs are self-fulfilling.
不要和愤世嫉俗者和悲观主义者合作,因为他们会任由坏事发生,以此证明他们的负面看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