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读书笔记
一看这本书的书名,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感觉是一本鸡汤书。但书中的一些观点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教会了我如何去看待一件事,让我知道如何有目的、有意识地思考一件事。总体来说,还是有所收获的。以下是从书中摘录的一些观点。
时间
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每个人每天拥有相同的时间,可对待时间的方式却千差万别。而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就决定了他可以成为怎样的人。我们都应以郑重的态度来对待时间。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1.从平衡时间观和延伸的当下感这些观点看待过去、现在、未来,用郑重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并联结起过去和未来。
2.把五年作为做成一件事的时间跨度,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之间的关系。一是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二是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3.收益值:某件事情在当下给人带来的收益的大小,这个收益可以包括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收益半衰期:这项收益随着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从这两个角度组合成四类时间:高收益值、长半衰期,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和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4.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甚至进入心流的状态。“心流”是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找到并且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让它在时间的长度和深度中慢慢成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选择
1.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2.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好更多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3.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4.如果有太多的可选项,应该把选择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对可选项从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5.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办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6.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7.学会悬置目标,“能力嫁接”,“特性改造”把“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
行动
拿出最小化可行产品
1.“产品”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2.“产品”不是对原料、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它们结构性的整合和组织;
3.“产品”不是创制者锁在自己保险箱里的东西,而要能被其他人使用和检验;
4.“产品”能独立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应该能创造出正向的价值,使人受益;
5.“产品”也是一种媒介。
不断地获取反馈并在反馈中进行优化
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转换损耗”
当从任务A转换到任务B后,执行任务B的绩效明显要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B的绩效差,这个差异称为“转换损耗”。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也就是之前已经习惯了的任务A的认知情境、反应方式,这个惯性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二是做B的时候需要对B进行认知重构,重新回忆起B的相关背景和信息,这个重构也需要时间,而且可能不完整。
集中注意力解决工作的核心思考区间,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集中处理同性质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时间后要及时反思,并梳理这件事情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发生的意外事件。
学习——解码、融合、 操练。
思维
1.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为思维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
2.基于深入了解的简洁,不是乏味,而是意味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3.为了让思维更好地发散,获得更多的灵魂,一是要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二是要适当地引入混乱与随机,为我们带来灵感,随时记录。
4.思维依赖于工作记忆,通过将思维外显为图像,给予思维更多的探索空间,也能进一步推动思考的进行。
5.现实中的问题,总是牵涉太多的因素,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公开区、盲区、隐秘区、未知区。
才能
1.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
2.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
3.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4.不断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在挑战中获得才能的提升与飞跃。
5.长时间坚持去做一件事,这件事一定是唤起了你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兴趣,给予你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成功
1.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敢于突破种种的局限,不断试错,形成自己的优势甚至是独特的知识资产。
2.不只在理想化的情境下去思考问题,而且要磨练把理论融汇于现实、考量现实复杂情形的本事。
3.在理论与现实的充分联结中,一步步地构筑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逐步打磨出属于你独一无二的智识。
4.根据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界的认同,做出独立的选择,甚至去做一些酷的事情。
5.如果你找到了一条别人都还没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
6.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