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周年纪念--踏破日本最高峰
说到富士山,一般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样子的:

或者这个样子的:

而我,曾看到过这样的富士山。

这就是我一直想认真回顾的一次“壮举”--登上了富士山顶。这次旅行,是我在去年的今天送给自己的一份生日礼物。于是我收获了一次难忘的体验,更收获了宝贵的友情。
吸引我的是“徒步富士山”的文案。前几年连续去了美西和加拿大,感受到了在美景的环绕中徒步的乐趣。不就是走路么?这有何难?于是在第一时间报名、缴费,就等着快乐地出发了。
01,向七合目进发
出发前,我并没有做任何功课,所以行李也是相当简单:一双普通的登山鞋,速干户外长裤,冲锋衣,北极狐双肩包。在飞往东京的航班上,和坐在旁边的一对巴西小夫妻相谈甚欢。当我说我要去爬富士山的时候,他们都称我是"super woman",我心中暗暗发笑,不至于吧。
集合的时候,看着同伴们专业的登山包、登山鞋,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把这个事想得过于简单了。从新宿到富士山的路上,我了解到,我们这一队娘子军个个都不简单:有登上过汉拿山的选手,有徒步过尼泊尔的母女,还有跑马拉松的姐姐......合算在这里面我是最差的一个。

到达富士山五合目,海拔2300米,这里也是一般游客到达的位置。据说古时候,日本人点着油灯上山,正好燃尽了10盏油灯,所以就此把富士山分为10个合目。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这次的登山导游--渡边桑。
渡边桑有一张典型的日式”认真脸“,是一位很有经验的登山导游。简单地检查了一下我们的装备,估计此时他的内心是崩溃的;头灯、登山手套、登山杖、登山袜这些装备,我们其中大多数人都没有。渡边桑不禁发问:“世界上有那么多山,你们为什么偏要来爬富士山呢?”话语中透着担忧。可见对于登顶这件事他并不看好。

幸亏这里是日本,一切东西都可以租,现买也很方便。吃过丰盛的午餐,剩下的时间无比忙碌:租头灯、手套,我在商店里买了登山袜和登山杖。漫长的前奏之后,我们终于向第一个目标--七合目进发了。
路上,下山的人和我们擦肩而过,其中不少是小学生模样。见到我们,他们会大声问候“こんにちは!” 主动和”后来者“互动,这也是登山礼仪的一部分。(不过,我们下山的时候真的是什么也顾不上了。)看着孩子们元气满满的样子,我们也一下充满了自信:小孩子都能上,我们一定可以!
为了保持原生态,富士山的山路基本上没有任何人工修葺的痕迹。五合目到六合目这一段比较友好:都是平缓的土路,渡边桑始终抱着手,不慌不忙地走在前面。脚下是火山灰,眼前是一片云雾,此时的我们还处在行走在半空中的兴奋状态,一路上不时说说笑笑。


山上的天气真是瞬息万变,一阵乌云飘过,瞬间下起大雨。起初,渡边桑依据经验说“今天会下雨”的时候,我们还都不以为然。于是,我们的队伍一阵忙乱,大家连忙给自己和登山包穿上雨衣。在这里顺便说一句,为了减轻负重,我们只背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其中以衣服为主。后来证明,我放弃相机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不知不觉中,雨停了,远处的天空开始慢慢放晴。登高远眺,可以看到山脚下的湖泊、半空中的云海,和透过云层投射下来的阳光。再加上雨后的清新空气,所有这些都让我们驻足,忘记了要继续向上。


接近我们的第一个目标--七合目,路开始变得难走,土路变成了火山岩,偶尔需要手脚并用才能前行。这时我们只能专注于脚下,无心再看风景,偶尔抬头可以看到头顶上的小木屋,在云雾中显得相当梦幻。
小木屋的条件还是很艰苦的,水很有限,于是我们准备的洗面奶和牙膏统统没了用武之地。上下两层的大通铺显得很简陋,但对姐妹们来说,新鲜感取代了一切。吃过饭,我抓紧时间趴在被子上写好明信片,头一沾枕头便以昏死过去的架势进入睡眠,连梦都没做一个。
02,夜爬,艰难的七到八

睡到22:30左右起来,小木屋内外都相当热闹。极目远眺可见万家灯火,而近处的光亮则来自登山者们的头灯。为了能在九合目看日出,我们现在就要出发了。每年,富士山开山节只有短短两个月,平均会有三十万登山爱好者从世界各地而来,所以在途中排队等候也是常事。渡边桑结合我们前面的速度、体力情况以及路上会有出现的等待时间,做出了这个安排。据说日本人都有时间强迫症,在登山这件事上,这个强迫症还是很有必要的。
从七合目到八合目是最难走的一段路,因为脚下全部是火山岩。踩着前人的足迹,是最安全的方法,大多数时候还需要手脚并用。这时也体会到了登山手套的重要性。
从一对老外身边经过,女的边爬山边轻声哭泣,而男的唯有拉住她的手耐心安慰。登富士山就是这样: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便没了回头路,既然选择了向上,哭着也要自己走完。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
虽然一路上走走停停,我们的速度还是超出了渡边桑的预期。我想这可能是夜爬的关系,反正看不清四周,也就不会觉得这条路有多可怕。而远处影影绰绰的灯光就是我们的方向和动力。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沉默。渡边桑会时不时停下,提示我们调整呼吸。这个时候,大家会互相鼓励几句,然后便再次陷入沉默。偶尔抬起头,看到满天繁星。这时会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平时运动的重要性这时也体现出来了,我始终有体能紧跟渡边桑,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

八合目在不同高度建有很多休息站,我们可以适当补充点热巧克力。每当休息站的灯光从隐约可见到近在眼前,看到的又是”八合目“几个字,也让我们开始有些崩溃:离山顶到底还有多远啊?又困又累的我们曾几度陷入绝望,甚至开始纠结要不要继续向上了。
03,九合目看日出

走过最深最冷的黑夜,接近九合目的时候,向东方望过去,发现天边已经有了一丝光亮。最无助最痛苦的时刻终于成为过去。我们站在原地,已经忘记了寒冷,也不再有高反,只准备好手机相机,静静地等待日出。

渡边桑曾向我们展示了他拍到的日出。我们满怀希望地等待着,等着整片天空被染成红色的美景。可惜,这天的云层略厚,我们始终没等到满天红霞的壮丽景色,但收获了壮观的云海。

在这里,我们通过渡边桑帮助一对西方游客请求救援。女游客的高反严重,但是在这样的山路上,也唯有在救援人员的搀扶下徒步下山。看到这里我也不禁有些后怕:幸亏经历过西藏的洗礼,身体没问题。看来两眼一抹黑、不做任何准备工作的旅行,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04,登顶十合目
看过日出,我又开始纠结要不要继续向上。不登顶吧,总觉得前面的努力有些白白浪费;登吧,九到十这直上直下的一段还真让人望而却步。这时,渡边桑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逆流而上,从下山的缓坡上去。
在日本这个极其讲究秩序的国度,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相信渡边桑不会提这个建议的。一路上,也唯有我们几个和别人方向相反。既然是逆流而上,我们的登顶极其低调,保持贴着边低着头行走的姿态。
登上富士山顶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对比刚才的犹豫,发现人的潜力真的是无穷,适当的时候一定要逼自己一下才行。很多事情,不要想太多,只管大胆地去做,结果往往会让自己大吃一惊。
在日本人心目中,这里已经是神灵的地盘。拜过神社,买一罐滚烫的热可可,做短暂的休息,就准备下山。山顶实在是太冷,冷到我们最后和渡边桑的合影都拍得有点勉强(对了,照片在哪里?)。

又累又冷的我实在没有力气去寻找山顶的邮局,也放弃去看大火山口。所以这次富士山之行也不是没有遗憾。稍事休息和调整,就要准备下山了。
当时有人在朋友圈里问我:为什么不在山顶过夜,为什么这么快就下山了?山顶的温度实在不适合久留,就更别说过夜了。更何况我们就是来登山,来挑战自己的。说到这儿,真佩服那些在山顶工作的人员。
05,痛苦的下山之路

下山的路比上山要平缓很多,可对于我们来说,也比上山要痛苦很多。经过一夜不停的行走,这时感觉脚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唯一笑傲下山路的就是我们的导游安酱,全凭她那双昂贵的登山鞋。我那双陪我走过新疆和西藏的鞋啊,我此时对它真是充满了嫌弃。也深刻体会到户外装备,真是贵的有道理。

随着海拔的下降,眼前的绿色越来越多,景色越来越美。偶尔,我们也会交流:“看,已经能看到下面的湖了。” 但更多的时候是喊腿疼脚疼,甚至怀疑人生。这时的我们真是无暇看风景,只觉得眼前这条路真是怎么走也到不了尽头。
渡边桑始终保持着傲人的速度,于是他停下来等我们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位59岁的大叔,在这次上山之前刚刚下山,都没来得及回家。自始至终,哪怕我们是手脚并用、连滚带爬的时候,他也是抱着两只手,像逛后花园一样怡然自得。想到这些,我们对这位大叔真是肃然起敬。同时,对脚踩草鞋登顶的古人,更是膜拜。

终于回到五合目,感觉脚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恨不得立刻剁掉。上了车,一直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大家自然是睡得东倒西歪。
午饭后,到河口湖再次眺望富士山。富士山躲在云层之后,久久不肯露出真容。虽然刚刚从上面下来,却有一种不真实感,总不敢相信自己刚刚征服了这座高冷的休眠火山。看看手中的纪念品,刻着“2017.7.23”的日期,写着“踏破日本最高峰”的字样,告诉自己这不是梦,我真的做到了。
当天晚上,欣赏着热海的花火大会,我们举杯欢庆。庆祝登山小队成功登顶、顺利收官。
感谢一路同行的伙伴,感谢你们的每一个搀扶,每一句鼓励。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一起走过的队友,如今成了我要好的朋友。我们每周一起爬香山,一起吃吃喝喝,一起旅行......可是,每当有人提出再去登富士山的时候,别人的回答一定是:我们在山下的温泉等你。
最后,再次向认真、专业的渡边先生致敬。

© 本文版权归 Le Papillo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Le Papill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08 14: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