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杂志要销量超高,做饭要味道超好,松浦弥太郎说:中流的人生我不要。

「我不做饭的。」
几年前,日本畅销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他的书《日日 100 》里这样说过。
那时的松浦弥太郎,还在日本传奇杂志《生活手帖》(暮しの手帖)担任着主编。

《生活手帖》2016年6-7月号
这些年来,松浦著书近 50 本,探讨话题无数:生活、阅读、旅行、好物、工作与思考的方法,但独独没写过烹饪或食谱。
因为直到 2015 年,他都还是个不做饭,也不觉得自己会喜欢做饭的男人。
不过,谁的人生里没经历过一两次打脸呢?
松浦弥太郎也不例外。

在说松浦的「打脸」经历之前,或许有必要先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松浦弥太郎,有人说他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
这个「最会生活」的男人,也是个「书痴」。

十几岁时他高中辍学,独自赴美,英语都还说不利索,就在美国街头书店里瞎晃,然后迷上了古书,然后有了梦想:「我要开一家小小的古书店。」
20 几岁时,松浦回到日本,随身背一个大包,装满美国淘回来的古董书,只身去东京各个画廊书店里游走,当面向人家安利自己淘来的书。渐渐地,生意居然做起来了,他改开一辆小货车移动卖书,满东京地跑。

就这样跑到了 2002 年, 37 岁的松浦,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小小古书店「COW BOOKS」。
开书店的同时,松浦也写随笔,名气逐渐累积,走到人生 40 岁时,他获得了一个很宝贵但也充满挑战的机会——担任日本老牌杂志《生活手帖》的主编。

其实,当时的《生活手帖》已经销量下滑,缺乏生气。
而在松浦任职的 9 年间,这本杂志从内容、形式到销量,都发生了传奇性的变革。在他的带领下,《生活手帖》焕然新生,重回「日本国民生活指南」的王座。

做杂志的同时,松浦也以异于常人的精力不间断地写自己的书,本本畅销。
至今他已出版近 50 部作品,其中一些的中文版你应该也见过或读过,比如《 100 个基本》《日日 100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等。

不过也有人说,松浦是一个有点「怪」的男人。
比如他一周买一次花,
两周剪一次头发。
比如他每天下午五点半结束工作,
晚上九点钟准时睡觉。
比如他每周日五点起床晨跑然后吃早餐,
八点熨烫下周要穿的衬衫手帕。
比如他在带领《生活手帖》起死回生并销量稳定后,2015 年毅然离开,转而投身互联网公司 COOKPAD ——日本最有影响力的食谱查询 APP 。

这次人生跑道的切换,也正成为了松浦「打脸」的契机。
这个从不下厨的男人,在 COOKPAD 中创立了一个部门,叫做「生活的基本」(くらしのきほん)。
而这里的主要工作,就是做饭和分享食谱。

松浦为「生活的基本」创建了独立网站,并组建了一支仅有 4 人的小团队,包括 1 名设计师、1 名程序员、1 名全职编辑,以及他自己。
网站每天更新,且早中晚更新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内容,食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


一个痴迷纸书、做了多年纸媒主编的人,忽然投身互联网行业;一个从不做饭,也不认为自己会喜欢做饭的人,忽然每天都要做饭,甚至将做饭变成了工作。
幸好,松浦一向喜欢新的挑战。
从把自己逼上新赛道的那一刻起,他就做好了将「旧的自己」打碎重塑的觉悟。

定食谱、买菜、选餐具、布置、拍摄、做饭、写食谱,甚至是做饭后的收拾打扫,都是松浦一手包办。
「不自己来不行。只有亲自做了,才知道怎样才能不慌不忙地做,才知道食谱写得够不够清楚,做出来到底好不好吃。」松浦说。
做得差不多好吃,拍出来好看不就行了?有人问他。
松浦的辞典里,从来没有「差不多」。

《旅行的所在》里他写道:「在这个号称中流意识高涨的社会里,我却很纳闷,这些人难道不知道,越是中流,人生越不幸吗?」
他不要过中流的人生,也不想做中流的食谱。
他对每道食谱的要求是:好吃到让人难忘,回味无穷,并且,做法要非常简单。

「一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时里,我都在思索对大家的生活更有益的点子,比如怎样让一道菜更好吃又易做。我可能会想到 1000 个点子,都会去尝试,最后可能只有 3 个,我认为真的会对大家有帮助,然后才将这 3 个整理并分享出来。1000 个里取 3 个,试错过程虽有些麻烦,但我始终坚信,人们只会为能真正帮到自己的事物买单。」
是的,松浦从不避谈金钱的重要性。
他有很多人生哲学,网络上到处是他的名言语录,还有网友戏谑他是「鸡汤教父」,然而如果你仔细读过他的书,会发现他的生活哲学并不是一味追求理想主义的美好,他的工作理念也并非架设于多么崇高动人的情怀。
他一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拿捏得当,做王子也做乞丐,像他自己说的:「过被金钱喜爱的生活,做被金钱喜爱的工作。」

所以,他一个人包揽「生活的基本」食谱创作的背后,初衷其实非常简单:
必须真的很好吃,必须真的很好做,必须真的很好懂。
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用户读者信任他,只有这样的内容,才值得付费获取,比如,将它们出成书。
2017 年 3 月,松浦弥太郎的第一本料理书,在日本上市了。

『明日、何を作ろう』,松浦弥太郎的第一本料理书。简体中文版叫做《明天做什么吃呢?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由食帖引进出品。
这本书中的 66 道食谱,正是精选自他的原创生活网站「生活的基本」。
它们都符合简单、好吃到难忘、食谱做法详细、用量精确这几个特点。
并且,也都是经过「生活的基本」数十万用户实践验证过的最具人气的 66 道美味。


上市一年来,这本书在日本数次加印。
好的内容就和好的食物一样,不是互联网上的昙花一现,不是瞬间的刺激或愉悦,而是值得收入书中,时常回味,长久珍藏。
很幸运地,食帖君作为松浦的忠实读者,去年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他出了这本书。于是立刻在日亚下单,拿到书后立刻阅读,立刻照着食谱试做,试做后立刻决定——我们一定要争取到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权。

而后则是长达半年的联络、沟通与等待,终于,松浦先生同意将版权授予我们。
然后又是半年的翻译、编辑、审校、设计、再次审校、质检、印前审校、打样、印刷,终于,现在这本书全国上市。

《明天做什么吃呢?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
松浦弥太郎 著 | 吴绣绣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在翻译与编辑的过程中,为了让食谱更适合中国很多读者的烹饪习惯,我们在诸如 1 大勺、1 小勺这样的计量单位后面,都补充了对应的具体克重:

并且,这本书里虽然大部分食材都很常见,国内也十分好买,但还是有两三道食谱里,出现了少许国内不好买的日式食材,我们也添加了注释,说明可以用什么食材来替换。
书里的每一道食谱,都附有松浦的一段笔记,解说他喜欢这道料理的原因,以及将这道料理做得更好吃的诀窍、巧思等。


除了这 66 道原创食谱,书里还包含多篇松浦有关饮食与人生的思考随笔。

松浦说过:「比起知识,我更希望分享智慧。比起动脑,我更想用心。」
这本第一次将松浦先生的饮食智慧与厨房心得汇集起来的书,我们必须郑重以待,不只是内容,还有设计与装帧。

▷全书 160 页全彩印刷,内文纸选用 120g 的高密度日本进口写真纸,画册级。
▷外壳采用硬壳圆脊精装工艺,内封凹印;全书锁线装订,可 180 度平摊。
▷外封设计为白色底色,因此加覆防水亮膜,一是以防弄脏,二是也便于在厨房翻阅。




相信我,这本书你会经常带去厨房的。
因为它里面的每一道食谱,都简单却耐人回味,值得一做再做。
松浦在书里说,比起「只看当下」,他更喜欢「渐入佳境」的料理。
这 66 道,真的再松浦不过。
这本书,真的值得一直放在你的书架与厨房里。

《明天做什么吃呢?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这本书现已全国上市,在京东 / 当当 / 亚马逊 / 中信出版社天猫旗舰店都可以现货购买,搜索“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就会看到。
最后,还是用松浦很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
「静静地渗透人心的东西,
才是真的可以长时间紧紧拥抱的东西。」
希望这本书,是你可以长时间紧紧拥抱的东西。

© 本文版权归 食帖WithEati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