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户口困扰过的问题
查看话题 >户口

我妈今年3月退休了。
她在我出生前一年开始教书,到今年整整33年,始终没有转入编制,一直充当代课老师的角色,工资待遇自然是差了一大截,也就编制内老师的四分之一。说没有怨言也不太正常,却还是教了三十几年书。用她的话说,每年有寒暑假,总比吭哧吭哧在地里刨轻松些。
说轻松也不轻松,每年带50多个孩子,一天课下来嗓子哑了,话也说不出来。我妈本就是个大嗓门,上课还得随身带个扩音器,怕声音不够大,孩子们听不见。虽说是代课老师,每年考试倒是排在县里前几位,家长们信任她,学校也年年返聘她。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太愿意来吃苦,乡下小学总还是缺人的。这么多年下来,工资没见涨多少。即便加个两三百,她倒是挺开心。
早几年前,她是有机会转入编制的。90年代乡镇小学老师的学历都不高,我妈高中毕业水平就去教小学一二年级。后来说报个县里组织的教师培训函授班,考上教师资格证就能转编制了。于是小学二年级,我就每周末跟着我妈搭车倒县城的师范学校上课,她坐在前排,我在后排陪读,大部分内容我自然是听不懂的,倒觉得挺有趣,特别是诗经,还有数学题,几堂课下来也绕有滋味,没事就捧着她那本语文课本背背诗歌。
一两年下来,她毕业了,也考到了教师资格证,却始终没能转编制。一问,说农村户口不能转,得是城镇户口。这下又懵逼了,当了三十年的农村人口也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当年要上城镇户口可是要花钱买的。这笔钱虽说不多,可能也就几千块,对于90年代我这样的家庭却是笔巨款。要知道我爸刚结婚头两年分了两三千块的债务就急得半夜流眼泪。这机会一过后面连花钱买户口的风口都没了,于是这户口就一直没转,我妈始终在编制外打转。心理落差肯定是有的,然而乡下人没个靠山帮衬能怎么办,只能得过且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样同工不同酬过了十几年,乡下的小学拆了,全部转到镇上的中心小学,我妈也跟着上去了。前几年还听她提过,一帮代课老师指望某个人联名上书反应到上面,要求提高薪资待遇,不指望跟编制内齐平,至少不要差很多吧。交了几百块,签了个联名状,钱被领了,后面却杳无音讯,不了了之。只能笑笑就过去了,总比吭哧吭哧在地里刨好吧。
听她提过几次,除了愤慨和无奈,我更是帮不上什么,毕竟我自己也困于户口问题。上大学时,也不懂什么户口不户口,看着学校入学守则里提到,可以把户口迁至学校集体户头上,于是稀里糊涂就迁过来了。等到毕业才发觉若是不留在那座城市,户口在那里也是没用,过段时间会被打回原籍。又哼哧哼哧地托着表哥在派出所的关系把户口迁回南京。那个夏天,我跟着爸妈和叔叔一起到县城里的人才中心,人民的公仆们一张张厌弃脸,彷佛我们欠了她几百万。叔叔一气之下拍桌子要投诉,这才态度稍稍转了些。
前两年国外研究生读完来上海,听说有留学生落户的政策,很是庆幸花了些钱读书还是值得的。于是兴致盎然地准备起一溜文件,到最后还是难在户口问题上。规定里有条,如果是农村户口必须先转入城镇户口才可以申请落户。这年头因为城建问题,户口转来转去更是困难,除非花钱找路子。因为不想在让我爸妈操这份心看别人脸色,咬咬牙弃了,心想南京户口也不差,指不定以后就回去了呢,谁知道能在上海待多久。
到现在连五险一金也没搞明白,更别说户口这件事了。没有户口连买房的门槛都进不了,以后那些结婚生子上学等乱七八糟的事更是遥不可及。想想活着真是操心,也就更不愿意去思量这些琐事,人生清单里的打勾项目干脆省略了,过一天是一天,人生差距估计就从户口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