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神游一生

/
千年的西湖中
时间里有断桥残雪
声音上有南屏晚钟
画面中有双峰插云
气息里有曲院风荷
故事中有雷峰夕照…
王大鹏常于西湖十景徘徊
有自然之西湖
也有人文之十景
以西湖观世间
晓文化风月
看建筑流年

看 空 间
—
湖便是湖
断桥残雪,
文艺之中是自然的物理现象。
断桥是南北方向的拱桥,
雪过之后,
阳面的雪先化,
桥的两端后化,
桥的下方过风,
往往最后才消失,
桥的空间形成了断桥残雪的意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眼前所见,便有所述,中国强调不打诳语的文化,平实之中皆为自然。同样的空间、同样的体验,就在约定俗成中的诗词中传递下来,形成文化与空间的关系。

空间与文化,
有时是以文字呈现人们眼前,
有时是以建筑作为建筑师介入社会的引子,
影响着居住者的生活与文化体验。

过去的建筑以空间为导向,例如教堂、庙宇,从内部空间的大尺度中彰显信仰的崇高。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在与时间、日月的对话中演绎了永恒的艺术。罗马的万神庙体现了传统建筑学对空间的主要阐释,抓住空间与光影的变幻设计,让建筑变得神秘而理性。
但空间的光影纯粹性在现代建筑中遭到瓦解。现代化首先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包含着人们对时间的认识、计算、掌握与利用。“从前马车很慢,书信很远”,而如今分秒必争,社会现在以时间为先导,空间为辅导。时间的轨迹影响对建筑的思考方式,对时间的服从弱化了空间的影响力。传统建筑因为洞窟般的窗户显得自然纯粹,却成为现在的“原始慢生活”。

无论昼夜,人工灯具装点在一幢幢现代化玻璃式幕墙写字楼中,空间中的光与影消失不见。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说到“姑且先把点灯熄灭看看吧”,王大鹏也认为:“要感受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的禅意,暂且先把手机放下看看吧”。
当社会发展到如今的阶段,建筑师会更多的关注地域性及功能诉求,容易忽视建筑意境性的表达。为了补上这个缺口,建筑师们像变色龙一样,尝试了新古典主义、新中式、学院派,甚至非线性建筑风格。这个过程中,建筑只成为了一个器物,一个装填不同风格的工具。

看见什么,便传递什么。
建筑师需要用自我感受生活的状态,通过接触建筑的方式来参与社会并将感知反馈社会,以此来影响在建筑内居住、行走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