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徐峥更应封神的人,是他
《我不是药神》引起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从影片来说,导演文牧野在手法上把一个院线电影能够摸到的顶,都摸了摸。
大家都在说这个题材能做到这个样子,是导演极大的幸运。
但我这篇想说,如果没有这个人,《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一定会大打折扣折,他是——
王 砚 辉

我写过很多人的演技,段奕宏、黄轩、周冬雨等等,提笔就干;但是也有让我很久不知道怎么动笔的人,王砚辉就是。
因为他所有的角色,都给我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
同时我又从不觉得他阴森可怕,反而总是产生另外一种怜悯与亲近。
在《李米的猜想》中,王砚辉演一个毒贩子,但是他那个对触碰法律红线的恐惧感,他那个为了生存而铆足劲儿的搏击感,都让我仿佛看到无数的人。
无数可怜人。

我透过那个毒贩子,看到生活迫使他们,走上了不归路。谁一生下来就是恶人呢?
我最佩服王艳辉的一点就是,他总能让我对他的生活产生一种“相信”,然后产生一种“同情”。
演员演戏,我们是讲“要让你自己消失”的。
所谓的“让自己消失”,是什么意思呢,我这里举个反例大家就懂了。
我们来看黄晓明。
黄晓明其实有非常出彩的角色,《风声》《中国合伙人》都是他拿得出手的作品,但是他很多时候,在角色自信这件事的处理上,会有极大的偏颇。

大家可以去观察,黄晓明的戏里,他总是能够把“自信”演成“自恋”。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他与刘亦菲版本的《神雕侠侣》中的一场戏:
小郭襄想看大哥哥面具下的真实模样,黄晓明就摘下了面具,满脸“邪魅狂狷”,杨幂呢,也演出了一种见到“外星人”的气势。

黄晓明演的杨过,就连头发都在杨幂,“我帅不帅?”
这会导致观众很迷茫,杨过的性格特点到底是什么?他行走江湖,能让天下人都尊称他一声“大侠”,凭的是什么?黄晓明的自恋,影响了这个角色的塑造。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表演痕迹太重。
要找原因,自然是演员对于人物的理解不够,所导致的——
当演员对角色的理解达不到角色该有的深度时,他会不自觉地演自己。
王砚辉神就神在,他身上几乎没有表演痕迹。
普通观众看王砚辉演的《烈日灼心》,全部都感觉感觉不到他是在演戏,而是纷纷说:
“我以为他真的是个杀人犯……”
到底为什么王砚辉这段两分钟的表演如此传神呢?
我觉得是因为他想明白了杀人犯的心态。
一个一无所有、无牵无挂的小混混儿,他犯罪的成本是很低的,受教育程度也很低,这会让他产生几个基本认知:
1、我的命不值钱
2、别人的命值钱
3、我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我是为了其他的(帮人忙/赚钱/过瘾等等),我也有我的难处
这是一个思考路径的建立。
他的那份云淡风轻,之所以能让观众感到毛骨悚然,原因就是他演出了杀人犯的那股“不在乎劲儿”。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就是个死嘛。
他是掐架的人里最可怕的那种—— 不要命。
因此他又赋予了这个角色一种不消言说的霸道。

实际上,王砚辉演的杀人犯,是会从“杀人”这个事情里获得一种刺激感的。没有什么权力能比“生杀大权”更让人享受到“权力”的快乐。
作为一个极度失意的“社会闲杂人等”,通过正常的途径,他是一辈子也没有办法享受这种决定他人命运的快感的,所以王砚辉说了一句,
“其他人都不行,他们都不敢下手。”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告诉警察,“我敢”。
他说得也不重,就是带着点惋惜,带着点无奈,也带着点得意。
他身上的那股草莽之气,那种无知无畏的江湖态度,都摆出来了。
一个真实的人就是这样的。
有弱点,可这个弱点是有充分的理由存在的——他同时是这个人的快乐或者生存哲学。
在《我不是药神》中同样如此,很多观众第一眼看到王砚辉演的卖假药的张院士,都觉得诶哟太像了,卖假药的就长这样。

可实际上,你真正去端详王砚辉的脸,会觉得他长了一个很老实很正派的脸。

可为什么他在反派的演绎上如此直击灵魂呢?包括《光荣的愤怒》《幕后玩家》这些电影他都是演的反派。
我觉得所有人都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那就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做过坏事呢?如果做过,那么我们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坏人?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能说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没干过坏事,但是我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这就是王砚辉在诠释“坏人”这件事上胜人一筹的地方——
人都是中性的,一个人可能做坏事,但是一定有原因。

是为人的“隐情”。
王砚辉在《我不是药神》中的表演也是如此。
他找到了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合情合理的节奏。
这种韵律感和分寸感,并不多见。
我换句话说,就是他的存在,是给这个电影增加了厚度并且有一锤定音之效的。
他那个人,一站在那里,不动声色间,场子就镇住了,戏就来了。
徐峥也演得好,但是不太一样,徐峥出来,他依然是有点浓的,观众的眼睛会落到他的神色上,仔细看能感觉到“表演”。

半夜,张长林敲开了程勇的家门,上来把一瓶格列宁放桌子上,“我说你怎么砸我的场子呢。”
他的人物马上就立住了——
观众知道,实际上程勇并不想砸张长林的场子,但张长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定是关乎利益的,这与他卖假药,追逐利益的做派是统一的。
但与此同时,他这种“利欲熏心”的形象建立得越深入人心,他后来被捕却没有供出程勇的人性光辉也就越夺目与真实。

他是做过恶,但是他身上未尝没有一种透彻。
每个小人物,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是自己的大人物。张长林肯定是一个穷过的人,贫穷使他意识到要“反抗贫穷”,所以开始卖假药。
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控诉。
但是同样的一个坏人,一个病人们的对立面——格列宁方面的医药代表,就显得过于单薄了。我们会觉得,那个人一点人味儿也没有。
这就不同人演坏人的区别。

与章宇、王传君这种“以质取胜”不同,王砚辉之所以能够在人性上走得更深,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在人的自私性、功利性以及短视性等劣根性层面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观察。
人的阴暗面,在王砚辉身上,能成为一种合理存在。
他所有的角色几乎都没有高潮,但是也没有一部戏,主演的表现能够撼动王砚辉。
所以我说他“深不见底”。因为,他明白人是怎么一回事儿。

他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人,个个都是靠着相信自己活着的。
演张长林,他在大会堂里演讲的时候,他自己是相信自己的演讲的。
因为他知道,自己卖的“假格列宁”不过就是“扑热息痛加点面粉”,他没有加害于人的意图,所以心安理得。
他也选择主动忽略了一些道德,但他心里,是算过的,清楚的。
这就是人的复杂。我们都不完美,我们因此活着。

王砚辉的角色里,最出彩的,都各有他的恶与狠,但它们都能够真正站在一个先天有“缺陷”的人的角度,彻底摒弃一切高屋建瓴的东西,去思考一个人的处境,这是一种带有光芒的创作。
他让观众看到:
一个有苦衷的人,没有什么不光彩。
这就是王砚辉表演的特点,他在演出的技巧上无限淡,但是在人物的挖掘上无限深。
这样的表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珍惜。他,有充分的理由作为一个标杆而存在。
————————
电影、演技等文章,搜公众号:宋雯婷
(id:likejokes)

宋雯婷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金敏喜02:入戏本身就是豪赌 (29人喜欢)
- 她的眼睛里有阅历 (10人喜欢)
- 金敏喜01:被“精神殖民”的国际影后 (64人喜欢)
- 易烊千玺把自己“藏”在了表演里(一) (26人喜欢)
- 抵在每个人背后的那把刀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