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课程引智培训Day2: 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培养
今天的课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介绍下一代工程和设计标准,体验团队合作和创新型精神培养。相比昨天的课程,今天多了动手实验和团队合作。

一、打造合作团队 课程开始外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学生不想参与活动,如何鼓励学生参与?老师们开始结合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设计的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的兴趣、任务分工明确等等。 接着老师提到拿出昨天留的家庭作业,有很多老师没有写,我起初也不想参与到这个环节中,估计有很多老师都是这样的心态。外教老师让我们把昨天的作业,按照他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一张A4纸上,中间画出榜样的样子,然后分别在周围写上4道题的答案。要把人物画出来,一部分人开始动手,我也慢慢的参与进来,感觉还挺有意思的,接着我旁边的老师看我们画的挺上进,也开始动手做起来。做完后,老师让我们把作业贴在墙上,可以课下时间观看学习。 通过这个简单的作业例子,外教老师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聆听、观看、利用环境带动其他学生参与活动中。而我此刻才明白,老师通过这个作业例子让我们理解了如何让不想参与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也许有的时候,我们改变一下活动方式,用一种新颖的方式(绘制作业、贴墙上、分享观点、绘制观点、视觉效果等)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习变为一种快乐。

二、科学课程标准 Three Dimensions科学实践的三个维度: 1. 科学工程实践 提出问题(科学方向)并界定问题(工程方面) 开发并使用模型 计划并进行调查 分析并解读数据 使用数学和计算思维 构架解释(科学方面)并设计解决方案(工程方面) 参与由证据而来的讨论 获取评估并交流信息 2. 跨学科概念 培养跨学科的思想、学习结束后继续对问题的调查与深究 模式 原因和影响 规模、比例和数量 体系和体系模式 能力和物质 结构和功能 3. 学科核心概念 物理科学(物质和相互作用、运动和静止:力和相互作用、能量、波和它们在技术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从分子到组织:结构和过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能力和动力学、遗传:继承和特征变化、生物进化:统一性和多样性) 地球和空间科学(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系统、地球和人类活动) 工程、技术和科学应用( 工程设计 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 Building on the Past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立足过去、面向未来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聚焦于更深层的理解和内容应用 三、活动与实验 活动1:吸管塔实验(感受团队合作) 利用所给的材料,搭建吸管塔,要求能够坚持30s,测塔的最高值 实验完,外教发放团队合作反思的表,对本次团队合作进行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会用到“量规”和规则 好的量规描述了每个标准的质量水平,这些表现水平的级别可以被写成不同评级(优秀的、很好、需要改进或数字等级) 让你的学生参与进来: 1. 了解量规: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始他们你将要使用在某个特定任务中的量规。告诉学生来讨论任务,并且让他们设计出符合各个评分标准的答案案例。然后向全班展示案例 2. 设计量规:让学生参与到创建自己课堂作业的量规中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当一个学生能为一个数学问题设计量规时,他就已经熟悉了整个任务的内内外外,他能更好的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未来的作业中去。 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量规? 1.在第一列里列出来在评判作业中所需的所有条件 2.在第一个横行中决定你的评判/级别 3.描述每一个任务评级 4.在使用完量规后,根据需要评估并重新设计量规 活动2:制作水坝 要求:阻断逆生的水、持续1min、1L的水、排水30s 利用提供的素材,团队合作完成实验 实验后,根据老师提供的量表进行反思(量表再补充、以后活动设计可参考)、在团队制作过程中有没有自己的创新?有没有去学习其他组的作品? 运作无线潜能:重建能源组合


活动3:风力发电 自制风车、利用电风扇吹动风车、发电 先分析实验完成的准则(评价标准)、哪些限制(材料、时间) 自己尝试设计评价量规


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通过活动体验团队合作、反思团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向,以及对一个活动或实验设计量规、评价标准。从哪些维度出发、国内外制定量规的异同等。可以学到自己课堂上的是:让学生参与到量规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以及最终的演讲(展示、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设计的量表要精细、可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