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衢州的只言片语
当我第一次听我的朋友@川白 说他是衢州人,我都不知道这个城市(高中拿地图册当课外书看的牛皮要吹爆了)。而真正来到这里我才明白,不闻衢州何止是无知,更是相当大的损失。
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衢州好吃的太多了。像酱果,类似于炸汤圆,但个头大得多,扁扁的有肉馅有素馅,微辣让人欲罢不能。同样的余记烧饼,在衢州街知巷闻,已经成了非遗,若要辣可不是撒在烧饼表面,而是把辣椒直接包在饼里,现买现烤,烫手,即便小烧饼也不敢一口吞掉。妙的是凡吃辣必伴冷饮,老杜酱果的绿豆汤,冰凉浸人;衢州特有的水晶糕,一碗薄荷水,糕如椰果滑而弹。大热天吃辣,糕没觉佳,不如只要薄荷水,和烧饼简直绝配。
吃一路,走到“衢州非物质文化小吃博物馆”倒没什么容量,这其实是“古铺良食”餐厅,只靠点菜来逛博物馆。装修一如南京大牌档,也招一穿马褂的大爷跑堂。但作为商家可真良心,衢州的小吃于此极全,无须奔走,也只在这里找得到。希望全国各地都开这样的店。在衢州不能不吃“三头一掌”:鸭头、兔头、鱼头、鸭掌。鸭掌我从不吃;鱼头则类湘菜做一盆,我一人吃不了。故只能要二头。鸭头寻常,请客点不出菜时往往拿干锅鸭头凑数;兔头也吃过。不过干锅鸭头都是劈两半,嘬起来很容易。这里上来两个完整的头,热乎着,自己动手掰开,稍感异样。头皆肉多,不算辣,下酒佳肴。店里挂了一排木牌,上列衢州小吃名目,见不明是何物的就东问西问,服务员多不知,每每掩以告之“没有”,终须大堂经理解惑,令人莞尔。

南宋时孔子第四十七世孙孔端友为避金兵率众南渡来到衢州,故衢州为孔氏南宗。孔子浸润到衢州整座城市。从老杜酱果出来就是府山公园,里边很多石头上刻着《论语》名句,也有孔子授徒雕塑。公园的孔子文化广场上立高大的孔子像,吴为山作品。好玩的是广场背后即天主堂,二教相依,毫无芥蒂。公园东北角还开一中国儒学馆,里边专门有个吴为山雕塑艺术馆,展示其专注孔子的主题。其孔子像都很写意。或躯体粗粝如山,或身材细长如杆,或面目模糊如丧家之犬。一楼儒学主题陈列,展厅狭长,两侧为孔门弟子,走到头是孔子像,围着数位儒家学者,背景还有历代大儒浮雕,从思孟到陆王,到康有为、梁漱溟。
儒学馆对面即孔氏南宗家庙,门票10元,附带一本迷你的《论语》上部,不知曲阜孔庙是否完璧下部?与各地文庙并无两样,既是家庙,则在孔子两侧供了孔鲤孔汲。家庙隔壁衢州博物馆,进门大厅一副高达两层楼的恐龙骨架,1977年在江山出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巨龙科化石,名为礼贤江山龙。两侧临展厅为衢州学院和技校的毕业展,俱在布展不得见。二楼“衢州六千年”厅,堪称我看过最俭朴的城市历史文化展,既短且略。没有仿古街道,没有五花八门的互动装置,甚至连罗列当地名人都没有。展品就是简单的器皿、文献,展板看起来上岁数了。单独有一婺州窑青瓷的厅,也不大,布置了窑的样子。




几步到北门街,座落地标钟楼,基座四面通透,藏一个小门可以登楼,楼上有街区沙盘,几个大妈在唱歌《祝你平安》。南行至天宁寺,江浙的第几座天宁寺了?不过这座是其中最漂亮的,很少见到这么漂亮的寺。五色斑斓,饱和度极高。特殊之处在于大雄宝殿中三尊佛为立像。寺西北的永明图书馆同样金碧辉煌,亦是衢州图书馆佛教分馆。里边不仅佛教的书,也有散文、历史等等。
除了北门街,衢州另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在水亭门。入口处天王塔建自南梁,甚至比衢州城还早,可惜由于失修欲坠,1952年被拆除,2015年重建。整个街区都能听到塔上铜铃随风作响。另一头恰好有天后与天王相望。天后宫即妈祖庙,福建商人在此兴建。这里的戏台每周六下午1点固定演出,走完浙江没看一场越剧,正巧赶上,特地来凑热闹。老头老太太们早早坐下摇着扇子等戏。我旁边是一个92岁的老奶奶,如今仍能和她多年来的习惯一样,围在妈祖面前看戏。原本人还稀稀落落,开演前哗啦啦进来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不知哪里的组织,齐齐入坐。只听过志愿演戏的,这儿有志愿看戏的。今天是信安越剧团演的《母子情》,孤男寡女两人的啼笑因缘,里边还有个红娘一般插科打诨的丫头。大热天的演员带妆登台很不容易,我实在无法坚持,没看完就溜了。
水亭门保存还算完整,城砖各层分明。登楼有衢州沙盘,西望衢江,东望街区。下来旁边周宣灵王庙供南宋孝子周雄,乏人问津。衢州城墙亦负盛名,入选国保,各城门却现状不一。小西门只余一阙,看不出门。西安门位于人行道,已不作门用。大南门则内外好几层,正对坊门街是人头攒动的步行街。







鼎鼎大名的烂柯山位于衢州东南,公交一小时到。从南入口登山,走5分钟两条岔路,上行那条到梅岭,只一岩洞,里边供着太上老君什么的,无需一观。另一条路通往烂柯山公园。要上上下下爬挺远。里边最可看的是天生石梁,自然形成,像一只眼睛。地上置巨大的围棋子,呼应“围棋文化发源地”之誉。若沿石梁往上爬到顶,一线之地,两侧悬崖峭壁,无任何防护措施,不敢近前也。山下还有宝岩古寺,寺对面一个小洞里则是烂柯传说中那两个下棋小孩的塑像。据闻烂柯山形势如斧,却无从验之。身在烂柯而不见烂柯,或许正与“一日千年”之意吻合?

走在川白的故乡,我常常想起他写的诗,和这座城市一样,难怪他写得如此之好:
昨日品尝黄昏时,我咽下一只飞鸟的呼吸
静谧、低沉、悬浮着的秘密细不可数,却可略知一二
比如他衔走的山很高,暮霭落下后,银河隐约在唇齿间回旋
瞥见大地有力的臂腕,粗糙的额前遂满是风尘
直至染上所有的预谋,和目力不可窥探的风暴寻欢作乐
尽管今夜没有人知晓它的语言,而从前故乡的井中
总有飘零的羽毛在水上负责书写,依旧是默默无闻
作为同代人,这样的诗让我嫉妒。我不知道是因为他而更喜欢衢州,还是因为衢州而更喜欢他。当我通往衢州,路上却没有他,或许我们习惯于品尝这种感觉?大概就像你遗憾于无法成为他少时的朋友,无法参与别人的梦,无法目睹一首诗的诞生。
我打开地图像翻开一页黄历,烈酒说,该醒了
仿佛时光仍停留在山坡,航线也在草地上打滚,而你我年少无知
那时候我们用脑海丈量坐标,把星星当作风景,帆则是画布
你曾说世界真好,从北到南由东至西,皆是岛屿
这个春天我走在江南,这是其中的一篇,你可以点进豆瓣阅读查看更多。
《游春图》至此完结,春天过去了,我也和我的江南说再见了。
《浴夏图》见。
-
鸡蛋熟不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13 07:56:19
-
нялх тэмээ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07 16:46:41
-
BunnyBomb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15 23:52:23
-
松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14 16:52:47
-
记不得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13 12: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