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我不是药神》
又在下雨了。
心情就像远处沉闷的乌云一样低迷,慌张,茫然,恍惚间对于这个世界竟然有那么一丝的不知所措。
耳朵里回放着歌曲《往后余生》,评论每天两千多往上涨,我写的评论估计早就看不到了。
我写的啥呀,没人知道,自己都忘了。
有人说,“一见如故,眉目成书。”
得了吧,这该死的下雨天。
昨天和室友几个一起去看了《我不是药神》,突然想再看一遍。这样的电影感慨万千,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病人,在电影要结束的那一刻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医疗体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尤其是药品价格方面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困扰。更何况对于慢粒白血病来说,这种药的价格真的太贵了。
所以类似吕受益这样的病人才会在几度绝望以后会选择自杀这么极端的方式去减轻家庭的负担。
尽管,他的儿子还那么小。
尽管,他的妻子跪在程勇的车旁,哭的如此绝望而又无力。
“你能保证你这一辈子都不会生病吗?”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这是一个老太太对曹警官说过的话。
坐在电影院里的那一刻的我,被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眼眶湿润。
“他才二十岁,他就想活命有什么罪?!有什么罪?!”
程勇在黄毛离世的那一刻,歇斯底里地对曹警官喊道。
电影放到这里,整个的主题思想已经到了顶峰了。
接下来的故事,猜都能猜出来。
电影实际上是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果敢、正义的商人形象。程勇也是普通人,他不是所谓的救世主,本质也是为了赚钱,为了留住儿子,为了给父亲治病,只是在经历过曾经的吕受益的死亡以后,才慢慢开始明白他做这些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所以才有后来的改变。
如果你真的经历过,我想你会明白程勇的内心,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电影最触动我的除了台词以外,我觉得全电影的细节处理堪称完美。你们会发现程勇的手一直没有离开过烟;你们会发现吃火锅那场戏,雨天的灯光模糊是为了给后边吕受益出事埋下伏;你们会发现程勇去看望吕受益时床头的那一串珠子,没记错那原来是挂在老刘脖子上的;你们会发现吕受益在治疗的时候,程勇与弟妹的场景中间用一道光隔开,阴暗处是弟妹几近无望的眼神,呆滞无力;你们会发现程勇带着客户去酒吧时,那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内心的焦虑与反复,那种担心和懊悔……
还有很多很多……
看完电影出来以后,室友说这部电影真的值得一看。我告诉他,电影是很好看,但是不同的人看这样一部电影的感觉会不一样,因为有些人经历过,有些人只是全当电影好看。
2013年12月底,高二的第一个学期快要期末的时候,我因为住院,停了差不多两个多星期的课。
那时候我才从母亲那里知道,很多我从来没敢去想的事情。
要感谢的,是所有的亲人和朋友。
要感谢的,是父亲和母亲。
直至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刻,我的脑海里还清楚的记得六岁那年发生的故事,当然还有19岁。
其实住院本不是什么特别的故事,在那种充满着酒精味道的房间或是走廊里,病人有着本能的恐惧和看似并不快乐的神情,就像电影中的吕受益一样。
第一天下午到的科室住院区,很巧,没有病床位了,于是我一个人在走廊里的病床上睡了一个晚上。我想那晚我妈一定没有睡好。
醒来的第二天,转之普通病房,专家查房,挂水(莫名其妙的不知道什么生理盐水),吃药片(我也不知道作用是干啥),然后一天就过去了。
那一个下午,我就这么偶尔趴在十几层的窗边看外边冬天里炽烈的阳光,楼下的大喷泉早已没了生气,只剩下车来来往往,鸣笛声此起彼伏,叫卖声一阵又一阵。
原来那样的心情叫做无望。
第三天早上,我出院了。母亲想了一晚上,觉得这样的情景,根本不需要的挂水和药片就是在给我制造不必要的身体负担,并且浪费时间和金钱。
是的,除了必要的拍片和检查以外,我根本没有治疗。
交完住院费以后,我母亲告诉我,两千多。
母亲也没多想,依托着舅舅的车给立马送到了上海继续治疗。
也真是讽刺,上海的大医院就没有这样的挂水和吃药。
所以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完全能够体会所谓的一瓶正规药四万块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那真的不是药,也不是钱,是急需拯救的命。
电影中还有一句台词发生在张长林要钱那段,他说了一个词,穷病。
医疗体制下的所谓的“印度格列宁”,实际上是因为没钱,而对于白血病来说,没钱就是等于等死。
但愿如此美丽的国度没有人再是药神。
推开宿舍门,雨还没停,天还是阴沉沉的。
2018年7月8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