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外高翻MTI考研经验谈
我的本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省属高校,专业是英语专业,高考时分数比较尴尬但是也正好够,也喜欢英语,所以也选择了这个专业。大学四年总体是波澜不惊地度过了,然而大四突然就想考研,在老师的鼓励下定下了北外的目标,现在想来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似的,开始时也大略研究过其他学校,但定下之后目标就没有改,二战时也没有变。对,是二战,而且两次的初试分数都很险。第一次总分差十几分未能进复试,第二次总分365,英语翻译基础115,百科知识111,政治62,法语77。专业课分堪堪超10分。
关于英语翻译基础
专业课对于北外很重要,单独划专业课总分线,四门总分再高,专业课不达标也是白搭。关于这一门,很是有几本要看的理论书: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主要看“简明英语”章节)以及《中式英语之鉴》。
真题,包括北外真题和其他学校的真题都可以买来练习。很多理论书上都附有练习和参考译文,非常贴心。以考促练也是很好的,比如CATTI考试,备考三级笔译、二级笔译可以用来准备初试,备考三级口译可以用来准备复试,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看理论书固然会经常拍案叫绝,能够提高姿势水平,但不练习则无法自己打磨自己的能力。自己翻译练习,对照参考译文,修改,琢磨,都是正常程序,躲不过去。
这一门还有一项就是词条互译,英译汉,汉译英各15条。共计30分,剩下120分被一篇汉译英,一篇英译汉瓜分。词条互译,准备时间应该尽量早,因为内容种类的覆盖范围广,而且可以获得的资源很多,又广又多,单个的词条又很小,所以细碎的内容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记忆。早早开始,每天带着背一些,几个月的跨度下来也比较可观。
资源来源很多,《中国日报》的热词,每年两会的热词,考研备考网站也会自己编纂,买学姐总结的资料也行,微博上也有博主自己总结编纂热词。资源是不愁找不着的,可以广撒网。30分也很重要,每一分都要争取,我这么低的分数就是反面教材。
关于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
这一门分为词条解释,应用文写作和大作文。
词条解释也就是讲一段话中的划线词/词组用中文解释。北外的出题方向主要还是在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方面。所以备考时主要看这方面的书。比如《中国文化读本》(中英文都有),《西方文化概论》等等,出题不会太刁钻。真题应该买,因为这一项很喜欢出真题,比如红楼梦,变着法儿的考。其他也有好些是考了好几次的。
汉语写作的资料主要推荐夏晓鸣的《应用文写作》,小作文的问题基本都覆盖到了,这一项练习适量即可,每个文体的套路要熟悉,考场上总有个模板套。
大作文类似于高考作文,所以备考的话,可以看些优秀高考作文选之类的。平时广泛阅读,写写东西,也是不费额外力气还能有助于备考的事情。
关于二外
两次备考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法语,因为大学时二外法语没有好好学习。法语也是分数提高最多的,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绝不欺人。二外用的是《新大学法语》,考研时另起炉灶用了《简明法语教程》。两次备考,翻了两遍,笔记记了一大本。习题也很重要,黄皮的《大学法语考研必备》、《法语语法练习800》、《法语语法点点通》以及北外二外法语真题。虽然并没有全部做完,但就是要刷题。其他 还有《法语动词变位完全手册》,《实用法语语法:精讲与练习》,动词变位与时态是硬骨头,非得下大功夫啃不可,啃下来了,见的多了熟了,才够用,我是用不同颜色的笔把所有时态和变位例子写在便签纸上,贴在面前的墙上。突然想起来以后不考二外了,打住打住。
关于政治
没啥说的,肖秀荣大大的系列丛书即使不全买,关键三件套是要买的,复习时间,节奏等等,以肖大大的微博,公众号为最高指示,当然,也要以自己的情况做适当调整。其他考研名师的课程和教材我个人没有用过,如果时间够的话当然也可以博采众长。
关于复试
复试的内容是视译,复述和面试。
视译即在一定时间内看完英文后口头翻译出来。原则是“顺句驱动”,顺着看的顺序翻译,可以在一目所及的区域内做适当语序调整。用的参考书是秦亚青的《视译基础》。其他材料推荐各大国际组织领导人的讲话稿,在各国际组织的官网都找的到。我的视译练习一般一天三张A4纸,有时加练。每次都要录音,听录音来纠正自己的卡顿,改口等问题,这样的过程反复要有三次才行,因为真正练习到了才会知道自己的问题有多少,第二次可能又有新问题。
复述就是听一段音频(练习时视频也可)然后(尽可能)复述原文。这既考脑子的记忆,也考到了笔记法,最后口语的组织也不能乱。练习时可以用TED演讲,美国总统每周电视演讲(之前还行但特朗普执政后感觉用这个没底),公众号“英文巴士”也有很好内容推送。只要有心,微博,网站,甚至B站也可以找到很好的素材。每次练习时依然要录音,来和原文比对。笔记法可以用的是《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和《实战口译》。笔记法重在练出自己固定的,能认得出来的笔记符号,夸张一点可以说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当然没那么严重,笔记法也有很多公认的符号的。每次的练习并不是录音比对过原文就结束了,总结问题后还是要再复述,录音,再比对。
复试时,视译和复述在一间教室进行,录音设备全程由老师操作,考生只管动口。
复试最后一项是面试。面试准备一些热门话题或重要话题,先做模拟的提问与回答。考试时,考生会被带到一间教室,抽选自己到时候要回答的问题。抽选完两个问题后有5分钟的准备时间,也有草稿纸来写写思路框架。之后就会到面试的教室门口,上一位出来后,敲门,进入,问好。今年第一次让考生带了简历,所以简历也要好好打磨。考官看完简历会据此提几个问题,之后就是回答刚刚抽到的问题。答完后老师会示意结束,于是整个复试就完全结束了。
复试就是这样,并不比准备初试简单。
以上都只是粗略的说了一下各门科目的备考方式,其实经验贴大同小异,有粗有细,考研的APP里都有很多大神的经验贴,任君挑选。重要的是抓住经验贴的相通之处,具体书目的不同只是小节。学习到他们备考时的投入,专注,毅力等等精神力量,才是真正支撑漫长考研路的柱石。
作者:林顿; 编辑:万文俏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大玉话外语”(ID:gaodayutalk),关注可查看更多关于外语和翻译学习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