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
看完了黄金时代以后 其他书都显得索然无味 那么直白的谈论性和爱 不同的人不同定义 在死气沉沉的传统观念下显得尤为生动
周围各种人身上寻求答案可每个人都牢记使命般的重复着同样的话,像参考答案,更像文革时期人人熟背不忘的毛泽东语录。
我们都被禁锢在被社会定义的框架内,假如越界,将会被标签,被吐沫星子淹死还有犀利嘲讽的眼光下蒙着脸生活,一个被排斥的另类。没人想被孤立,还有人拼命想跳进这个大染缸。
生活在麻木里,如出一辙。
大抵是外貌不同但程序系统一致的思想机器,相信服从多数一定是对的,遵守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否则就会犯下大错。
人人都希望避免灾祸和错误发生,更别提这么违背保守原则的话题了。人人都享受其中,说出的话可大不一致。
不觉得自己会按他们的想法去做,偏偏我的想法都与之违背。
是的,就如王二所说,在不伤害到别人的情况下,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伦理道德底线在的情况下)
之前我的逻辑框架一直在生活里处于被动和模糊的状态,现在逐渐清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结果做想做的一切,旁人无需做过多评价。
正因为知道自己做的是傻事,才会更疯狂的去做这件事,每个人都会这样吧,确实很疯狂。
疯狂到旁人无法理解,还是和他见了面,做了那件我一直都很想做的事情。我想他也是。
目的仅仅就是我想,没有附加条件,我无法给它定义,模糊看不清。这样蛮好的,太清晰的暴露出缺陷就毁了未知的美感,用力过猛得不到任何好处。
在他写最后一篇和差十几岁的小孙的故事,我印象深刻,那也是我能干出来的事情吧,相处也算愉快惊世骇俗,放到现在,人们也一定觉得这姑娘脑子或许是出了点问题,脑子装满浆糊。
其实我本身是惧怕眼光的,面对普遍规律而选择背道而驰,拒绝所有人认为的“好的对的选择”
没人会看好这件事,在毫无起伏的状态中显得格外凸匹的选择。但一个人是不需要别人的认可,重要的是自我感受,遵循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那里是个大整体,进去的人都符合它的标准,部分是无法被分门别类的,全部被统一别无两样,没人能分得清谁是张三李四,也许大家都是,也许都不是。
那是个生产工厂 专贩卖空壳以便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