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第五拆——活用读书笔记,将内容价值最大化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读书笔记,即是:将读书过程中提取的精华内容和自己阅读时产生的想法写进去。那读书笔记写完后,我们该怎么用它们,才使得这些内容发挥更大的价值?
进行系统化输出
在互联网渗入到我们工作生活角角落落的今天,相信多数人手上都购买了一两个甚至更多的在线学习课程。行业专家、领域大V选择网络授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他们选择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售卖自己的课程,将在其擅长领域积累多年的经验,通过网络“有偿”地分享出去。我们今天不讲“售卖”自己干货,因为还没积累到这个程度。但我们可以借鉴的是,这些专家大V,在准备将自己专业知识进行售卖前,都会进行一步同样的工作,那便是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理,然后让这些内容更加完整、系统化地进行输出,而他们在开课前整理输出的这一步,这些内容就已经完全内化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了。
所以想让读书笔记价值最大化,即是像上述那样,将读书笔记内容做整理进行系统化输出。那什么才是系统化输出?
写读书笔记时,摘抄的是重要的句子,写入的是对该句子的感触想法,但只是抓住了句子,对其进行了碎片化的思考,并没有起到总结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笔记整理成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书评,或者对整本书做一系类拆书解读,如此这般,这些已经消化过的信息又经历了一次精细的咀嚼消化。而在重新整理输出这一过程,你会发现自己思考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加入的新内容也越来越多。接而真正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全面。
这就跟将想法表述出来是一样的,我们对某件事有许多看法,但也只有在将它们进行有条理表达时,这些内容才能真正内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请记住这句话:即使掌握再多知识,如果不去积极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
写书评、拆书有许多好处,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对书本的理解,使得对书中内容更深刻,还可以锻炼我们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同时自己的写作技巧也会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列的消化吸收,在对原书吸收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磨炼出更好的原创思考,将“借来的“经验知识准确地转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便是我们一开始就提出的,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有,而”内化“这一过程,便是要通过不断的”输入“与”输出“,完成知识上的转化。
反过来,想要写出一篇或几篇好的文章,我们便需要在阅读时踏踏实实写好一份笔记本,一份好的笔记能成就一篇优质的文章,因此在写读书笔记时,我们需要认真做好这一步,尽量全面地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记录下来。所以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影响是深远的,只要坚持,落到实处,你会发现到时带给你的助力不仅仅是一份读书笔记这么简单。
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
读书笔记是一个按照个人意愿搭建的“信息库”,想要“信息库”里的知识能够信手拈来,随时为自己所用,那我们就需要完全了解自己的“信息库”里有什么。因此为了达到这个基本需求,我们需要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
可以一周安排一次固定时间,安静的环境,重读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在重读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其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思考新思路。慢慢你会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自己的新想法会随之增多。而且可能还会发现以前摘抄下来却又不能理解透彻的内容,重读时都理解通透了。这就是重读带给自己的好处。既能加深对书本重要内容的记忆,又能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新想法、新的体会。
用检索管理读书笔记
随着阅读量增多,读书笔记记录的内容也会随之增多。假如我们想回顾某本书内容,却要一本本去翻阅查找,那岂不是很浪费时间?为了快速查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检索来管理读书笔记。
这是一种在面对大量读书笔记时,为了能完成快速找到目标内容而制作的检索法。我们可以将与读书笔记内容相关的信息,比如与读书笔记内容相关的简介、腰封或者书签,贴在每本书封面,然后用小便签在内容页面旁边标上相对应关键词。这样自己需要用时,可以通过看封面信息确定是不是自己要查找的书籍读书笔记,看页面检索标签上关键词可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另外,还有一种具备强大功能的电子标签,即是在上述基础上将读书笔记标签通过数字化录入电脑。例如设置关键词,可以是书名、作者名字或者是能说明内容属性的关键词,并将与关键词相关的书名、页码等相关信息相对应录入电脑。这样通过电脑输入你要找的关键词,荧幕上便出现相关笔记封面主题,第几页,然后你根据这个快速找到该本书。
这就跟图书馆电子搜索图书的原理是一样的。而且有了读书笔记,和电子检索,便可以将书架上没有收藏价值的书籍清理掉,接而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将你的藏书做减法,只保留最精华的东西。让读书生活更便捷有效。
预告:下一章进入到整个拆书的总结篇,重新回顾将读书生活结构化的重要性。
-
苏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7 07: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