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 我的爷爷
壹
我们的总家长

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个可爱的老头,大家在做所有重大决定前都会先征求他的意见,他睿智又果敢,倔强又善良,他对每一个家人都关爱有加,为这个大家庭默默付出很多年。
爷爷今年10月就83岁了,他于1935年10月23日(农历乙亥年九月二十六)在黔西县出生,1955年在参加完贵州省邮电训练班学习后分配到三穗邮电局工作,自此扎根三穗,开始了我们一大家人在三穗的生活。
记忆里爷爷是单位的全能手,他做事认真、有计划,对工作一丝不苟,遇到困难总能很快想到解决方案。他时常教育家人要清白做人、踏实做事。
爷爷奶奶有四个子女,到我们这代,家里一共有五个小孩,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堂妹、一个堂弟、一个表弟。我和二妹妹因为爱哭,小时候合称“大喇叭、小喇叭组合”,我小妹因为太顽皮被称为“苗王”,爷爷喜欢叫她“王”或者“王爷”。两个弟弟比较内向,一个叛逆、一个乖巧,五个人都是爷爷奶奶的小棉袄。
贰
我眼中的超级英雄
我的幼年时代爸妈上班忙,每天早上爷爷会推着婴儿车去接我,把我带到他单位,用办公室的两张藤椅给我拼了个小床,我可以安心的睡上一整天。中途醒来如果饿了,爷爷会在院子里大喊一声:“谁现在有空,帮我喂一下小孩。”好多阿姨都说那时我是爷爷的掌上明珠。
童年一部分记忆在一座平房里度过的,门外有葡萄树,夏天家里人坐在院子里乘凉,爷爷带着眼镜用纸给我折好看的小狐狸,电视里播放着那几年最火的电视剧《渴望》,爸爸妈妈还很年轻,叔叔、姑姑帅气好看,坐在爷爷的膝盖上仿佛就拥有了全世界。
我时而蹲在院子里玩着爷爷出差买回来的带轨道的小火车,时而在家门口转着呼啦圈,时而好奇的观望爷爷邮电服上带五角星的扣子,时而听着院子里的人到我们家使用老式电话机给远方的亲人发去问候。
大约是上小学的那年,爷爷家搬了新家,门前有小溪,屋后有池塘。那时我最喜欢在爷爷家住,放学的午后拿着爷爷用果冻盒做的小容器去田里抓蝌蚪,或者是在楼下的院子里和小伙伴玩上一整晚的“死店活店”(抓人游戏),又或者是和妹妹在家里玩捉迷藏,玩到把我婶的布衣柜压坏才罢休。
夏天的夜晚可以听到蛙声阵阵,伴随着爷爷奶奶给我讲的故事入眠是那些年最美好的回忆。门前的小溪旁有一棵梧桐树,爷爷会在那里抽烟休息等我们放学回家。关于学习,小时候也喜欢向爷爷请教,他的思路特别清晰,对于我的作业总是能给出不同的意见和解题思路,他不主张死读书,也反对填鸭式教育。他教给我的快速记忆法和很多学习方法到大学都依然适用,那时候觉得我爷爷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到了冬天就更有趣了,家里烧起“铁炉子”,整个屋子都是暖暖的。为了方便我写作业,爷爷给铁炉子定制了一个大大的桌面,可以在上面舒舒服服的写字。担心用眼过度,给换上了最亮的灯管,担心着凉,我午睡的时候总是给我烘干冬天鞋子里湿漉漉的鞋垫,担心放学回来饿肚子,会提前给我烤好香甜的红薯或是软糯的糍粑……那个院子记录了很多童年的欢笑,以及总家长对我特别的关爱。
上了初中后我就开始回家吃饭了,去爷爷的时间就少了起来,每次在家里受了委屈就会跑去爷爷家“告状”,爷爷家就是最安宁的避风港。他总是耐心安慰,却从来不责备我,我们家的小孩记忆里都有一张爷爷的手绢,他温暖的大手拿着手绢擦掉了一张张小脸的泪痕,也擦掉了年少时期所有的不快乐。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厌学,甚至动了辍学的念头,年少轻狂觉得要与全世界为敌才是个酷酷的少女,爷爷耐心教导,说女孩子是最应该好好读书的,男孩子天生有体力,可以靠体力找到活路,而知识才能给女孩子的未来带来力量。当时并不是很懂爷爷的话,直到后来走了更远的路,才发现那些点滴刻在生命年轮里的坚持,是爷爷在我心中种下的最温暖的礼物,在很多艰难的时刻支撑我做出一个个勇敢有力的决定。
爷爷身体一直很好,每天坚持散步,白头发都只有零星的几根,冬天穿得比年轻人还要少。高考结束那年爷爷第一次生病,我和我爸带着爷爷去贵阳治疗,返程的车站爷爷说他去洗手间,过了很久都没回来,爸爸着急去寻找,回来后我爸感叹,小时候都是爷爷带他和叔叔来省城,现在他自己都不能独立找到洗手间了,那一刻我才猛然意识到我爷爷可能是老了,虽然他还是每天乐呵呵的操持着这个大家,但是他真的是老人了,需要更多的关爱,而不是看着他一直不求回报的付出。
上大学后,和爷爷见面的时间就更少了,每次电话都会叮嘱我不管多忙都要注意身体,他会认真听我在的城市的天气预报,他会记住我每一次回家的时间、车次,距离有时候会放大亲人之间的担忧,不管我长多大,在他眼里都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小女孩。
有一次国庆假期回家,返程需要先乘大巴车去贵阳,十月的三穗已经开始变冷了,我让他不要去车站送我,他本来一定要去,在我的坚持下爷爷总算妥协,但是车开到高速路口,透过车窗我看到爷爷的身影,瘦瘦的他在寒风中朝着大巴车挥手和我说再见,不知道那时他有没有看到车窗后面一晃而过的我,但是他的身影却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那是最爱我的爷爷最深沉的表达爱的方式。
爷爷是个特别节俭的人,生活上从来舍不得给自己花钱,家里人给他买新衣服、好吃的他都会发脾气,对别人却很慷慨,最好的总是想着家里人。单位发给退休老员工一套精致的餐具,他舍不得用,给我了;因为特殊贡献获得了国家级的奖励,发了好看的奖牌,他也给我了;收藏到特别精致的邮票,爷爷也留给了我。
2015年爷爷80岁生日,家人想给他举办一个庆生典礼,他不愿意,我爸就提议带他来深圳旅游,我们带他去了世界之窗、红树林、还去了香港,在尖沙咀邮局门前给这位“老邮政”拍了一张帅气的照片。那是我能在爷爷身边陪他过的最后一个生日,而后的祝福与思念又只能通过电话传达。
叁
最后的告别

今年2月春节前夕,爷爷确诊了癌症晚期,一向身体健康、十年都没生病的他忽然病倒了。病中不忘对家人一一嘱咐,学习的好好学习,工作的好好工作,无论何时都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生病期间,我每天和爷爷通电话,有一次因为担心他在休息,拨通一会儿他没接我就挂断了,爷爷着急的回拨过来,说把手机放在兜里了,掏了好一会儿才拿出来。从那以后,他上洗手间都会随身带着手机,躺着休息醒来也要第一时间找到手机,说担心我给他打电话听不到。
日常的聊天他总是一遍遍和我说起他最担心的两个小朋友,希望踏入社会的他们也能时刻保持一颗勤奋、上进的心。两个小孩现在也开始慢慢懂事,一个在上海开始工作,努力为前程打拼,一个开始学习新的技能变得成熟稳重。
爷爷要走的最后两天已经不怎么能清楚的说话了,看到我和妹妹回家,首先说的是不要耽误工作,他没事,人生中最后的时光也时刻想着不给别人添麻烦。偶尔清醒的时候他会问问照片有没有准备好,告诉家人不要给他穿花花绿绿的衣服,让他穿着工作时候的邮电服离开。最后的离别在凌晨,他始终不愿意闭上眼睛,一直看着我们几个孙子辈的小孩,忽然想到年前他总是和我说:爷爷是最懂你的人,怎么会不知道你想说的话和你的委屈。
亲戚朋友都从各地赶来告别,花圈一个个叠放在悼念厅门外,爷爷安详的躺在悼念厅里。出殡的时间安排在凌晨,殡仪馆外面昏黄的灯光照着灵车缓慢向前,因为风俗的关系我爸暂时不能上车相送,爷爷由两位叔叔和其他男性长辈护送,我爸慢慢的走在车的后面,身后跟着家里所有的女眷,我和妹妹走在队伍的最后,失去至亲的痛苦那一刻像一团乌云向我们砸过来,有的人失去了父亲,有的人失去了爷爷,那是这些年来这个家最悲恸的时刻。

告别仪式结束,又到了启程的时刻,我带了两件东西回深圳,一件是我爸上大学那年爷爷给他的羽绒服,是爸爸的奶奶在电影院卖瓜子攒下的钱买的,那时鸭绒厂还是红星牌,最著名的贵康羽绒厂还没有诞生。这件羽绒服见证了一座县城四十年的发展,记录了一个家族四十年的回忆。另外一件是爷爷的手机,曾经他用来想念我,现在我用来缅怀他,电话那头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那就带着他的手机去看世界吧。
很久没有认真的写过东西了,对文字的敏感也没有曾经那样驾轻就熟,没办法用更深刻的语言完整的记录爷爷对我的爱以及我的不舍,未来的路还长,希望这些文字能够安抚和我一样爱着爷爷的家人,希望总家长在另一个世界可以不用再为我们操心,平安快乐。
用我妈在最后一天上山给爷爷点灯时候说的话来结束吧:“家里人要坚强,我们心中的灯永远为您点亮!”
© 本文版权归 ~Dreamlik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