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奇幻手册
查看话题 >他们的工作,就是以貌取人。

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热衷于追求时尚的外表。
明星同款、网红鞋包、化妆品、健身,甚至整容,逐渐成了许多人的日常话题。
可究竟什么才是时尚的外表?那些日常像活在电影里的精致人儿,都经历了什么,才活成了我们羡慕的样子?
我跟 5 个站在外表“鄙视链”顶端的人聊了聊。他们曾经都是普通的职场新人:不会化妆、买不起贵的衣服、也不知道什么才是合适自己的风格。在浮华又残酷的时尚行业里,他们经历了无数白眼和反思,最终才能在这个光鲜的环境里坦然自若。
如今,他们对时尚有了自己的理解,还成了行业里“以貌取人”潜规则的制定者。
他们送了我一句来自奥斯卡·王尔德的警句:“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 “你身上这身衣服别再穿了” ●

神努西
原《COSMO》专题总监
现某一线时尚杂志专题总监
我是 2006 年入行的,那会儿所有编辑基本都是家境不错的,一穷二白的灰姑娘概率不高,他们没法适应这个环境,因为薪酬特别低。我们拍摄时候外聘的服装助理,一次是 300 - 500 块,但这些女孩很多都开着豪车来的。
我一开始应聘《COSMO》,当主编决定录用我后,就跟我说“你身上这身衣服别再穿了,你手机上挂的毛绒东西全部拿走。”我当时还觉得自己挺时尚的,因为面试我还特意穿了牌子货——阿迪达斯的三叶草。
面试完后我路过透明的办公室,看到里面一批白花花的背部,大家穿着露背装,露着小肩膀,10 年前这样的打扮是特别大胆的。我感觉到这个圈子的人比其他人更愿意去挑战、更愿意改变自己。
之后,我就去看美剧,看美刊,更加重视自己的外在修饰。我会主动去问编辑,我这样的身材该穿什么衣服。我一开始的发型特别打工妹范儿,现在就变成了干练简洁的波波头。
服装编辑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在工作中必须穿得好。即使你是个服装助理,只是个借衣服的人,也得穿的有想法。因为你得去说服拍摄对象穿你借的衣服,这些人可能是商界的大佬,可能是明星,他们很多是比较强势的人,如果你的 sense 不足以说服他们,那么他们可能不会穿你拿来的衣服。后来我发现,那些看起来乖巧、弱势的服装助理就真的会被压下去,而穿得比明星还耀眼的助理拿的衣服,拍摄对象大都会心甘情愿地穿上。
我刚入行的时候主编跟我说“如果你不比读者更智慧和高明的话,你就不要写”。时尚也是一样,如果你的穿着不比身边的其他人更高级,那你凭什么当时尚编辑。


● 因为发型,被调去做酒店门童 ●

Kevin Liu
原 Ermenegildo Zegna 北京区量体师
现担任 PERFECT SIZE 男装定制店首席运营官
我是体校出来的,15 岁之前都在踢球,穿的最多的就是球鞋和球衣。高中时候我腿受了伤,也就跟运动员这碗饭说拜拜了。那个年代,能在精品酒店工作是香饽饽,我就转去职业学校学了酒店专业。
后来酒店到学校招实习生,我去了一家高级酒店——顶着一脑袋染的白毛儿。我怕酒店不让,就白天上班时候抹一层黑粉,在顶盖一圈的头发,晚上回家一洗就回去了。谁叫咱当时是迷 H.O.T 呢!
因为这发型,我第一次因为形象问题被老板叫了过去。她跟我说让我换个发型,我一赌气剪了个圆寸,结果,我就从餐饮部转到了行李部,当了个门童,因为就门童戴帽子呀!
既然是做酒店业,员工肯定都得穿西装,但那时候我觉得西装完全就是工作服,和白大褂没什么区别,那会我管领带叫上吊绳。在酒店这行,我们只觉得有一天你能穿上条纹的、能穿上藏蓝色的,就肯定是往上爬。藏蓝色是最 Top 的象征。
直到 09 年精品酒店的生意跌入谷底,有个转去奢侈品行业的同行叫我去杰尼亚,我才开始对个人着装和形象有了彻头彻尾的转变。那时我等于重新开始,从酒店的管理位置,回到了一个初级销售。
杰尼亚的一位上司有次找我谈话,对我的影响很大。那天我刚下班,把西装换回了卫衣牛仔裤和球鞋,他很平和地和我讲:“Kevin,如果你的客户看到你平时是这样打扮,你觉得他们还会相信你吗?”
我明白他的意思,但我觉得难道工作和生活不应该分开吗?他告诉我,凭你的能力,有可能坐到高位,但恐怕坐不了很久,因为你并非真的爱西装。他建议我用制服额度去真正买一身杰尼亚的西装来穿。
我买了,也穿了,几个月后,我发现我也很适应穿西装的日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坚信,如果我自己只是为了应付工作而穿西装,打扮得马马虎虎,我怎么可能让客人相信我们的产品和建议?
当然,赞美也是促使一个人改变形象的原动力。有几次我穿着订制西装去参加妻子的聚会,她那些不认识我的女同事竟然会来跟我要微信,当然,我礼貌回绝了。但想想看,我不帅,又算不上高大威猛,年纪也不小了,按一般人看,早该属于油腻那一圈了。
人靠衣装马靠鞍,满腹经书先看脸——没辙。这点无关于你天生是什么样,对于男性而言,阅历和眼界不仅写在脸上,更在衣着上。(当然你老婆可能不放心。)


● “原来他们都叫我古墓女侠。” ●

Fanfan
原《芭莎艺术》副主编
现任职于某艺术中心市场部 我过去的照片没留几张,你看到的这张,还算好一些的。
怎么形容我过去的样子呢?我记得当时刚去一家男装杂志,同事给我起的外号叫古墓女侠,意思就是土得出神入化,土得傲视群雄。有人甚至很 mean 的问我,是不是在政府学校当过思想政治老师。
其实他们说的不夸张。我当时的职位是专题编辑,以为自己走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流路线。那时我身边的朋友都是刚毕业不久的文艺青年,骨子里认为,我念过书,也自诩有些见识,和朋友们讨论的都是文学、艺术和社会话题,不屑于描眉画眼这种事。青春和学识,被染上过多的脂粉气就变了味了。
之所以转变,是因为换工作面试。当时我有一个《芭莎艺术》的机会,我很想去,也有所耳闻时尚集团对着装方面要求很高。我特地穿了一件宽松的大衣、一条紧身的连袖裹裙、还穿了高跟鞋,没化全妆,只抹了大红色的口红。当天《芭莎艺术》的主编面试我,一上来便跟我讲,你形象挺好的,可以多做些和品牌合作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在职场上被人夸奖形象好,也让我开始意识到,原来“女为悦己者容”的确不假。
到了新公司完全不一样,我刚到没几天老板就给我布置了拍 LV、Dior 软文的活儿,我完全不懂这些奢侈品,也不大知道该怎么跟摄影师沟通。但环境的确会让人迅速成长。后来和更多的艺术界的人打交道、开始做大型活动,这对我的形象不断有了更高的要求。
收入的增加也让我在这方面有了很多的选择,但我相信不是要穿得从头到脚都是超级大牌才能有那个气场,我到现在也没有买那么多一线大牌,只是我比较确定我要穿什么样类型的东西。
你要问我现在招人会不会看着装、看形象,我肯定会看——如果你今天是 20 到 25 岁,还没找到自己的形象定位,我不会苛求,但随着你的阅历和经验的增长,找到合适的形象风格是一个 must。特别是针对像做市场、传播这样需要频繁和外界接触的岗位,你代表的是公司——比如在像我们这种企业文化比较包容的公司,你可以穿的很街头,可以有很多纹身,也可以很 Celine 那种,但最重要的是干净、并且有一套风格。
这真的不完全取决于你花多少钱,或者天生颜值高低,也并非是看一些搭配指南就能学会的,有时候它就像读书、看电影或者思考问题一样,逐步地留在你血液里。


● “你怎么胖得跟大妈一样啊” ●

Alice
某精品皮具品牌大中华区视觉陈列部资深经理
我是香港来的,可能人们以为香港人应该挺会打扮,又在奢侈品行业,可我有个致命伤:26 岁之前,我很胖。记得当时甚至有人跟我说:“Alice,你怎么胖得跟大妈一样啊!?”
我不能骗人说,OK 啦时尚业现在很包容,什么身材都是美的这样的话——没办法,这个行业的确是看形象的。
2010 年,我到了北京工作,可能是因为刚去水土不服,没什么胃口,一下瘦了十斤,那感觉就像中了彩票。自那之后,我开始会控制体重,适当调整饮食。
我并不是一上来就找到合适自己的风格的,小时候觉得一身黑就是最有型的打扮的了,但我是做陈列的,经常给陈列模特做不同的搭配造型,然后也开始去尝试更多的风格。再后来我搬到上海,从二字头的岁数走到了三字头,去了一家法国时装品牌做 VM(陈列),那段时间是个分水岭,才开始找到比较稳定的穿衣风格。
外人总觉得时尚业怎么那么肤浅,总要以貌取人,但这是有道理的。我们在招聘的时候,真的会从照片上获取第一印象,比如奢侈品牌真的不太喜欢那种化妆、打扮走网红路线的人,或者连头发都没梳好的男生。再比如,陈列这个职位,我在面试时候会看对方是不是留很长的指甲,或者涂指甲油,因为我们日常工作经常要搬运货品,你留指甲或涂指甲油就很不专业的。
当我们去总部开会,同时期全球各个分支的同事都会来,如果你穿的很糟糕或者毫无特点,怎么可能指望总部的同事在那么多不熟悉的面孔里能迅速记住你呢?况且,我们都会尽量穿自家品牌的衣服,如果你没有个人特点,一样会被淹没,所以真不是一身超级大牌行头就等同于好形象了。
我现在也会买一些便宜的衣服。比如我前一阵子穿的一件西服,别人问我是不是 Balenciaga 的,但其实是我在淘宝上花一两百买的,效果也很好。
说一句很鸡汤的话,但也的确算是我的一点小感悟——穿衣打扮不可能有参考书或正确答案,你的生活也就是你的风格。


● 穿错了,被盯 2 秒钟你就知道自己错了 ●
Sasa
某国际品牌高级公关经理
我入行 13 年了,没有穿错过衣服,我的原则是可以穿得丑,但不能穿错。
刚毕业的时候加入公关公司,就开始承接奢侈品的活动,当时公司要求我们要以黑色套装为主。那个时候买的都是 Zara、H&M 这些牌子的黑色套装。虽然工资只有 3000 左右,但我在上海跟爸妈一块儿住,每个月可以花 2000 多在买衣服上。
穿得不得体你自己真的会很难受,比如大家都穿高跟鞋,你穿着脏脏的运动鞋,只要被盯 2 秒钟你就知道自己错了。我们有个同事只是个财务,夏天穿着凉鞋套了肉色丝袜,其他同事会忍不住提醒他。对,即使是个财务,在奢侈品公司里也绝对不能对着装掉以轻心。
之前我们去时装周,有个同事穿上了当季的外套,那件衣服是亮黄色的,其他人都是黑白灰,她实在太艳丽太显眼了。活动结束后老板就发邮件批评了,说员工去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严肃,不要太抢眼,因为我们做公关的跟被邀请去的媒体老师和 KOL 不一样,他们才是被镜头捕捉的重点,我们之间不应该是竞争关系。
我们行业的潜规则是,每一天都要换衣服。我知道别的同学做老师的,可能连续几天穿同一件毛衣,但我们不能这样,不然公司同事就会问,“昨晚没有回家吗?”
其实我们见人的时候要光线亮丽,背后就是个女工,活动开场结束都要跟工人一起搬东西,私下我们都自称是时尚女工。


告诉所长,你是否也有以貌取人的时刻?
策划:X 所长
撰文:钱沐炻、Yi、dulili
制图:十八线的大扬扬
(本文版权属于新世相X研究所,未经允许,严禁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