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育儿书,这本书着实让我欢喜
宝宝刚出生时,白白嫩嫩,惹人怜爱;宝宝刚会说话,咿呀学语,奶声奶气;宝宝刚会走路,摇摇晃晃,可爱至极。父母对宝宝的爱,往往举手投足间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可爱的宝宝变成了“熊孩子”,经常惹我们生气,和我们“作对”,只有在心里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才能遏制想冲他们大吼大叫的冲动。有时候实在忍不住吼了孩子,自己又会自责内疚。
因为不想成为孩子的敌人,我看了很多育儿书。《正面管教》,《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孩子,挑战》……这些书都介绍了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以及父母面对孩子“问题”的正确做法,收获很大。最近有一本新出的育儿书,书名叫《不吼不叫,轻松养出好孩子》。原本以为这本书和其他育儿书大同小异,可是看了之后不禁对书的装帧设计和内容的设置拍案叫好。

先来说说书的装帧设计。看了那么多育儿书,这本书的制作堪称精良,颜值也很高。封面设计美观,淡绿色的封面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纸张很厚,全书采用彩印,字体的颜色、大小和间距让读者看起来感觉很舒服。全书共分5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一章中的标题、案例、练习和表格的颜色相统一,就连书口的颜色都与本章的色彩相对应,从书口可以清楚看到每个章节对应的位置。虽然采用了胶装,但是装帧结实牢固。这样的装帧设计很适合颜值控妈妈们。
拿到书后,我粗略地把书过了一遍,书的装帧设计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当我仔细看目录结构和书里的内容时,更是看到了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和作者的用心之处。
《不吼不叫,轻松养出好孩子》不仅为家长提供培养3-12岁孩子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特意独立成章地介绍了如何培养心理阳光的孩子以及家庭沟通的方法。书里不只提供了方法,还详细介绍了配合方法使用的小工具的制作方法。这些小工具简单易做,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做,让孩子参与其中,既能促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更配合方法的使用。
《不吼不叫,轻松养出好孩子》的三位作者何小英、魏华和李丛,都是亲子育儿界的大咖。由于三位作者都是亲子育儿讲师,《不吼不叫,轻松养出好孩子》中的方法都经过了全锤百炼,在出版成书之前,已经帮助很多家长解决养育孩子遇到的问题。
很多人当了妈妈后,对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快点!”孩子该起床了,说“快点起床”;吃饭时,说“快点吃”;该出门了,说“快走吧”;该做作业了,说“快点写作业”;该睡觉了,说“快点儿睡吧”……其实妈妈们自己也烦,也不想这么说,但是没办法,孩子做什么都磨磨蹭蹭,完全没有时间观念,不让ta快点儿,还能怎么办呢?

《不吼不叫,轻松养出好孩子》介绍了“四叶草法则”,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什么是“四叶草法则”呢?四叶草的四片叶子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第一片叶子:提前约定;第二片叶子:制定目标;第三片叶子:有限选择;第四片叶子:认可孩子。
第一片叶子提前约定,需要父母和孩子提前约定好规则,然后引导孩子执行。在这个步骤里可以配合“时间闯关卡”的游戏。

“时间闯关卡”的制作很简单,在白纸上画上7列,分别写上时间、任务、星期一到星期五;引导孩子在每一行写上要做的事,比如起床、吃早饭、做作业等;孩子每完成一项,就在对应表格内打钩;如果孩子遵守约定,可以奖励一张卡,集齐10张卡,父母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小愿望。
第二片叶子制定目标,在坚持打卡的同时,父母可以和孩子设置一个小目标。比如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打卡,和孩子约定30天,画画或弹琴,每天完成约定就贴一面小红旗,直到30天的内容全部完成。具体设置目标的方法,可以遵循“SMART”原则,做到明确、可量化、可达成、可实施以及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第三片叶子有限选择,让孩子有自我做主的机会。比如吃饭前问孩子是帮忙收拾桌子还是拿碗筷,吃饭时问孩子是吃馒头还是米饭等等。
第四片叶子认可孩子,让孩子更有价值感。《不吼不叫,轻松养出好孩子》的作者认为,孩子大部分的不当行为,是因为缺乏适当的鼓励和认可。家长是孩子人生马拉松的“啦啦队”和“补给队”。鼓励孩子时,先描述孩子具体的值得认可的行为,感激孩子的努力,发现孩子的小进步,把控好赞美孩子的频率。
《不吼不叫,轻松养出好孩子》介绍了很多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的方法和工具。但它不只是一本育儿书,它还是父母进行反思、学习的家长教材。你可能要问,反思?反思什么?明明都是熊孩子不听话,家长需要反思什么!那现在,我们就来说说《不吼不叫,轻松养出好孩子》中提到的家长需要反思和学习的事情。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太重要了!比如吃饭,大小便,玩耍,穿衣服,看书。只要孩子有选择的能力和意愿,应该尽量让他自己选择,大人要做的是尊重他的选择,让他感受到自己是强大的个体,独立的个体,被尊重的个体。反观现在的隔代养育,很多老人按照以前的方式养育孩子,吃饭必须都吃完,定时把屎把尿;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期望让孩子玩能开发智力的玩具,看能涨知识的书......毫无疑问,大家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的前提是尊重。
现在很多孩子在吃饭上出现问题,那就需要家长认真想一想:
家里吃饭时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吗?孩子能够自己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吗?
还有的孩子已经五六岁了,还经常尿裤子。家长想一想,孩子小的时候,是不是怕孩子尿湿裤子、床单给家长增加负担,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隔一段时间就要强行把尿,使得孩子无法自己控制小便。
尊重还体现在遇到事情,不要急于下结论,先问问孩子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他有什么想法。
言行如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态度的始终如一。不论是对人,对事,还是对己,都要言行统一,言出必行。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孩子感到混乱,不知所措,也可以以身作则,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是非观。有一种说法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言行,就是父母言行的映射。这对于父母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鞭策。孩子的到来,也许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不是吗?
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的能力,从小给ta提供学习技能和练习技能的机会。有尝试才能有经验,有经验才能有能力。即使开始做得不好,甚至失败了,也没关系。孩子之所以能够成长,往往不是因为他每次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从失败中修正了方法。而做家务,是最低成本的能力培养方式。
花时间训练孩子做家务是教授孩子生活技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家长不要期望孩子没有经过训练就知道做什么。
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的观察能力非常敏锐,模仿能力也非常强大。即使只有一两岁,也能通过观察和模仿做很多事情,如果家人再耐心教导,就更没有问题。比如,我三岁的儿子因为观察爸爸洗脚和洗袜子,现在每天自己洗脚,而且每次洗手时还要把洗手池上的抹布一起洗了,洗的非常用心,非常干净。他两岁开始,每天看看姥姥姥爷收拾屋子,餐桌子,自己就会抽出一张纸巾,像模像样的擦桌子。每当这个时候,全家人都会说:“呀,宝宝会擦桌子了,擦得真干净,以后可以帮妈妈干活了,真厉害!”他会非常开心。
父母是一门全新的职业,需要从头开始学习,需要终身学习。《不吼不叫,轻松养成好孩子》不仅指导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还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和谐提供了建议,堪称父母的良师益友。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信任,理解和接纳,让他们知道任何时候爸妈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给他们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去迎接生活中的风雨和阳光,这就是我们能为他们做的最好的事。很庆幸遇到了《不吼不叫,轻松养出好孩子》,让我有机会为我的孩子做最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