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玉米被盗:你的无知和贪婪,毁了多少人的未来
一个在农业大学读了七年书,做了五年大田实验的妹子,来给你讲述一下我所经历的各种植物材料被偷的血泪史……
前两天就有朋友@我,转发给我相关报道,我让我也来写写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无奈我那时正在基地上忙得团团转,准备移栽的树木七零八落,要小心四处查看点数,防止被人顺走。现在一切尘埃落定,总算是告一段落。
有些想法在心里憋了两天,也实在是不吐不快。
好了,言归正传,前几天,湖南农业大学“价值千万”的科研玉米被盗一事刷爆了网络。即使周边设置了保护区,也挡不住贪婪的村民继续深入,核心区的科研玉米惨遭黑手,一夜之间被偷走半亩。偷玉米的人都是附近五六十岁的老人,竟然还有80岁的老太。据说他们是骑着三轮车、电动车,用麻袋将一袋袋玉米运走的。可见这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预谋的偷盗!

如此行径真是令人心寒,村民以为偷摘的只是普通的玉米,却不知他们的无知和贪婪,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
这批玉米里面有珍贵的玉米原种,也有承载了农学教授10年心血的新品种,它们的价值,远远比被人吃掉来得重要。此事直接影响了学校一个毕业班的竞赛实验,甚至导致一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受影响,不得不更换课题。教授的科研试验也受到了影响。伸向玉米地的黑手,碾碎了多少人的梦。

那些偷玉米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是您的孩子就是受害学生中的一员,您偷玉米的时候还下得去手吗?
爱贪便宜的小农意识,还有对科研材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强,导致私自偷盗的事件时有发生,主要是玉米、水稻、瓜果这些农产品,被伸黑手的概率比较大。
2016年,江苏泰州农科所历时5年的芋头新品种,30多个株系被“吃干榨净”,导致项目验收延期;
2014年,青岛农科院韩明三老师的科研苹果,3棵树300余斤果实一夜被摘光,将影响新品种推广;
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200多斤科研桃子被偷摘,10年的科研心血几乎毁于一旦。
当然还有很多没有被媒体报道的案例,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时刻发生着。被偷走的科研材料无不是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心血,尤其是将要推广的新品种,一旦流入市场,其损失更将无法估计。更有很多硕士生、博士生因为实验材料被偷,不得不被迫改变研究方向。
想当年还在读书的时候,实验室就曾经惨遭盗窃。楼下入口处就是校园110的点,几个保安大叔24小时值班。平时我们的安保意识也很强,如果外出一定会关门的。办公室和植物培养室也在同一层,就几步路的距离,意外就这样猝不及防发生了。
那天大家都很忙,师兄在隔壁研究室写论文,其他人下地去了,师妹去了培养室给苗子浇水,实验室暂时没人,门虚掩着。前后不过半小时的功夫,等师妹回来之后就发现,桌面上的电磁炉和昨天采回来的科研小麦不见了。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只有麦穗被剪掉带走了,小麦杆还孤零零地躺在水桶里。电磁炉没了可以再买,小麦可是当时研究的新品种有色小麦,可以说是价值连城。而且根据实验设计,都是严格按照生育期采样测定数据的,错过了关键期的数据,再怎样也补不回来了。
当时我们怀疑是熟人作案,问了周边的实验室都说没注意,也报了警、调了监控,可是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太多,除了几个有嫌疑的身影,也是一无所获。后来换了新的实验楼,门禁森严,实验室被偷盗的情况好了很多。
可是种在外面地里的植物没那么好运了,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当时学校的实验地比较紧张,为了培养植物材料,我们几个实验室在楼后面圈了一小块地,自费请人安了坚固的铁栏杆,还挂了锁。我们培养的是苹果幼苗,由一个师妹和一个师弟负责。

培养过程很辛苦,每次拎一桶30多斤的营养液,炎热的夏天要一天浇两次水,曾经柔弱的师妹也被锻炼成了女汉子。养护工作一点都不敢疏忽,不然就功亏一篑了。果树一般要培养3-5年才能结果,研究生才3年,如果从头开始培养,等你毕业了果树都开不了花。所以我们培养的幼苗一般是用来测定其他指标的,果实的研究要在大田果园进行。
很幸运的是,那年有几棵师兄遗留下来的树苗结了果子,师妹每天去浇水都很开心,想着毕业之前终于能有自己种出的苹果吃了。可惜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有人砸了我们的锁,树上的果子都被摘了。
记得当时师妹特别伤心,哭的眼睛都肿了。虽然果子被偷没有影响实验结果,但是付出了太多心血,感觉是自己辛苦养的孩子被人偷走了。人高马大的师弟抡圆了拳头,发誓要找到那人非得揍一顿不可。可是除了栏杆周围凌乱的脚印,我们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隔了不几天,楼上实验室放在同一片区域的苹果苗和烟草苗被偷了,这次的后果十分严重。那个老师怒气冲天,马上就报了警。因为那是国家级课题的实验材料,据说价值百万,重新培养要耗费很多时间不说,课题结题也会受到影响。更可悲的是,被偷的烟草是一个博士师姐的实验材料,因为材料不够导致数据不准确,无奈延期了一年。
实验材料被偷的报道层出不穷,之前湖南农业大学一研究生做实验的油菜花被游客摘走,在网络上引起热议;2016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一博士生费心培育的实验树苗被偷走了两棵,影响毕业论文的进程,无奈挂牌跪求告知树苗位置……

那些偷东西的人只以为这是一件小事,甚至有的人被抓了还拒不认错:“这不就是普通的植物吗,哪有那么金贵?”殊不知他们偷走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命根子,更是一些人的梦想和前程。真是可悲又可恨。
网络上也有些人并不买账,觉得媒体报道有点小题大做,动辄成百上千万的损失,怎么农民不小心偷的都是“天价作物”啊?
其实很多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基地都是承担着实验课题的,上到“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下到各省市的科研立项、学生的毕业实践,尤其是农业、林业、园艺相关的研究,动植物材料就是他们研究的基础。而要想获得合适的研究材料,离不开大量的经济投入和长期的精心培养。
媒体报道或许有部分夸大的成分,但是被偷的科研材料的经济价值确实很难估量。一株优良样本的培育,可能要花费科研工作者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中间出了任何差错,也许就前功尽弃了。
大田作物需要测产和考种,果树需要产量和品质测定,没有最终的测定数据,一切都是空谈。如果这些研究果实,不幸在收获季节被人洗劫一空,这意味着,之前所有的数据记录都化为了泡影,曾经的辛苦付出也功亏一篑了。

且不说培养中投入的各种人力物力成本,原种的珍贵以及新品种推广之后产生的经济价值,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作为一个在果园里扛着仪器做了四五年实验,深知其中艰辛和不易的人,屡屡看到类似科研材料被偷的报道,真得是痛心疾首。
最让人痛苦的是,科研损失不可挽回,而偷盗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很多时候报了案也找不到罪魁祸首;即使公安部门抓住了偷东西的人,由于被盗材料价值不好估算,也只能是拘留几天,或者按照普通产品的市价赔偿。这样一来,违法成本太小,也起不到什么震慑作用。
当然,导致这样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跟防护措施不够强,或者科研重要性宣传不到位有关系。即使安了摄像头、防护网,也总有些胆子大又素质低的人,无视层层阻拦和警示牌,为了一时私欲肆意偷摘科研果实。再严密的防护,也挡不住贪婪的手和作恶的心。

真切呼吁那些为了贪小便宜而偷瓜摘果的无知村民,请手下留情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试验田里的东西真得不要随便偷!不要偷!不要偷!
因为这一次你偷的是人家的研究成果,毁了不知多少人的前程,下一次可能就没这么好运了,法网恢恢,违法的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再说,神偷也有失手的时候,万一不小心摸到了生物专业或者农药学的试验田怎么办?
要知道,农药专业的实验材料多是用来做剂量实验或者防治效果实验的,不排除有大剂量农药残留的风险。而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实验材料很多是转基因或者特殊处理的,也可能有着未知的风险。
致那些贪婪偷盗的人:
你的无知和贪婪,毁掉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未来。
请管住您罪恶的黑手,因为如果不幸摸到了“不建议吃”的科研材料,您还是自求多福吧!
叨叨了这么多,下一篇讲讲我工作之后,又是怎样跟前来偷果子的村民跟斗智斗勇的,那又是另一部血泪史了。怒而放图一张,上上个月被偷的果子,不熟就摘,连枝折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