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谈国足:他们就像在抽奖
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谈国足:他们就像在抽奖
世界杯决赛就要开始,我们在讨论克罗地亚和法国谁夺冠的同时,也随时在提起我们感天动地的中国足球。
韩国国足世界杯2比0胜法国后,对球迷说,对不起球迷,让你们失望了;日本国足2比3在16强惜败比利时后,对球迷说,对不起球迷,我们会总结改进;中国足球早早无缘世界杯淘汰赛后,对球迷说,你行你上啊!
一句你行你上啊!我们在感慨同样是国足,差距那么大的同时,其实也应该想想,为什么我们不行?总有人说,中国十几亿人怎么就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其实如果全怪国足球员不努力,也过于片面了,我相信他们一定也想踢好球,也想踢进世界杯,为国争光。那为什么不行呢?据不知道可不可靠的消息显示,中国注册职业足球运动员只有6000人,也就是说,足协只有6000人可以选择,而国外动不动就是几万人。
再说篮球,今天看到一个消息,说今年cba选秀只有5个人参加,5个人,不知这个选秀意义何在,姚主席很难受。那为什么没有人参选呢?教育部的统计,全国共有普通大学2631所,按说200所大学每年出一个篮球球员,也能有100个人参加选秀啊?可是只有5个。
我们拿足球、篮球、乒乓球来做个比较。就目前来说,我们的乒乓球还算世界无敌吧(最近都面临危机了),篮球可以在亚洲排前列,足球就不说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真的是黄种人身体素质差,不适合足球篮球,那日本还能踢进16强呢!林书豪作为黄种人还能疯狂一阵子呢。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培养模式、运动氛围传、统观念。视野有限,就用身边的例子来说说吧。
长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一句话,运动是有钱人做的事。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家周边没有什么运动场,篮球只有学校体育课自由活动的10分钟才有机会接触。足球就更别说了,可能只是在电视上偶尔见过。为什么偶尔呢?那会没有太多娱乐活动,看电视算是主要的一种,家人都沉浸在一波又一波抗日神剧中,小孩子哪儿有权利看体育。

但是我们能玩乒乓球,房前屋后找几块砖,把它搬到每家都有的洗衣服的台子中间,隔一个界,有时甚至连乒乓球拍都自己做,那就是我们的舞台了。约上周围的小伙伴,现在都还能想起好几种玩法。最简单的单挑,打4颗球;组队2v2;还有个皇帝,皇后,大臣,小兵的玩法,依次有5-2条生命,谁输了就淘汰,然后下一个人上位。走偏了,这里想表达的就是,打乒乓球条件低,随时都能创造一个运动场,欢乐的同时提升技术。不敢保证这样的乒乓球氛围就是国乒无敌的关键因素,但起码很多人参与进来了。

到后面稍微长大一点了,发现特别自己喜欢篮球。虽然167的身高早就决定了我的篮球梦只能是篮球梦。可是喜欢篮球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吧,最关键是有那么多妹子每天守在球场边。
中学时,下课15分钟时间都不会放过,更别说放学和周末。现实总是很残酷的,从来由不得自己,打个球都得面对各方面重重压迫,直至篮球梦化成灰。
老师:“你们一天到晚打啥子球哦,学习搞好了啊?摔倒磕到了老整咋个办?我还要抬到”(四川话)。
家长:“这回考好多分儿哦?啊?我看就是你那篮球打多了,以后不准打了。你看老王屋头那个娃儿崽崽,打篮球门牙都跟他撞脱几颗,打撒子打,能当饭吃啊?”
保安;“星期六、星期天,任何人不准走学校克,学校规定的,都走,不要来了。”
这样一来,整个镇上唯一的篮球场,都没有了,去他妈的篮球梦。这样的结局就是男生没有娱乐活动,只能出没黑网吧,黑网吧可不会拒绝我们,学习没搞好,身体也没强健起来,培养出一批乡村非主流。而这些情况,应该就是农村孩子在体育面前的正常待遇了。
学习至上的观点一直生生不息,这一点农村城市都不例外。除了学习,一切都是旁门左道,考试要加分的除外。在城里,很多人的观点是,艺体生是学习不好的同学才选择的一条退路,所以它一直是第二选择。第二选择的这一群人,很大一部分就是现在运动员的来源。而在农村,学习不好就没有退路了,顶多上个技校,将来养家糊口。运动从不入农村家长的法眼,他们只爱学习。
但我一直认为,农村孩子是有运动天赋的,他们从小出没田间地头,拥有最原始的野性,也有农村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尤其是那些不爱学习的农村孩子,从来都是好动的。
中学同级的俩同学,那年每个学校都被要球参加区运动会,我们年级的这两个人就横空出世。在教数学的体育老师所谓的特训下,竟然在区运动会1500、3000米的赛场上,一人斩获了第一、第三,另一个第三第八。后来他们被市里边一个高中以艺体录取了,但因为接受训练太晚,最终也很一般。这样的例子还发生在我堂弟身上,中学成绩不好,但是脑袋瓜聪明,初一拿到个手机后,自己研究了几个月,对编程这一块小有成就,反正我电脑手机出问题了,他几下就能弄好。但他父母是一直反对他搞这个,手机都被摔了好几个,最后没考上普通高中,去上了技校。
所以现在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扭曲的,压抑人性的。
现在国家的运动员来自哪儿呢?体校。我们优秀的教练在哪儿呢?国家队、省队、体校。那我想问搞体育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拿世界冠军?为了钱?在我看来,运动真正的意义在于放松身心、强身健体,而并不是说一定要在世界大赛上,拿到多少奖牌。或者说,拿到奖牌反推国民运动,这是赛事的意义。
为了拿到更多钱,优秀的教练都去国家队了,省队了。那最基层的中小学,大学高校,哪些教练来带呢?一直都在说从娃娃抓起,但娃娃是由不那么专业的教练来抓,足球、篮球怎么能搞好呢?韩愈还说过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伯乐都去挣钱了,那人才也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了。
但在国外就更注重全面发展(这不是舔屁眼),从小学开始就有联赛,而我们等到高中了,体育课都还要被拿去搞学习,但这样我们在科研上面就真的超过他们了吗?优秀的教练愿意呆在基层,所以才有像卡特教练这些人,去发现人才,做他们的伯乐。
加上现在很多年轻人机不离手,已经恶性循环,国家拿不到奖牌,民众身体也差了。就算花天价找来你皮我皮、波波维奇又有什么用,我奶奶去职教美国男篮都能打过中国队,还不如把钱真正花到实处。
所以现在中国的足球和篮球就像在抽奖,当年篮球抽到了姚明,中国队统治了篮坛十多年。足球运气差一点,没抽到人。所以什么时候才能让这种情况改变呢?当NBA能出现国产后卫,而不仅仅是大个子,当欧洲足球俱乐部能选上中国球员时,可能就有救了。当学习好不是评判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时,可能就有救了。当足球篮球这些运动真是为人民服务,强健民众体魄,而不是为了金牌,为了人民币服务时,才会有希望,才不是国家队靠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