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的“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对于《老子》中的“水”,很多人最熟悉莫过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老子》中最常用的意象之一。那么《老子》希望通过“水”来告诉我们什么呢? “水”的第一个特点是“处下”。《老子》道:“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的“众人之所恶”便指的是低处。俗话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为什么《老子》却教人如水处下呢?这里的“处下”不应是指甘愿屈于别人之下,受别人指使。《老子》是帝王之道,“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所以这里的“处下”即指本身地位、实力或领导关系居于别人之上的人要趋下让人,对人要谦虚而恭敬,猥自枉屈。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刘玄德三顾茅庐、唐太宗广开言路、张子房功遂身退,都是如此。而共产党之所以赢得民心也在于其“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精神。人过于高居,就像竖起靶子等着别人打掉。弯着身子低头走,才能在战场中躲过冷不防的枪炮。 “水”的第二个特点叫“不争”。“不争”也是对本身就具有实力的人而言的。争则生欲,有欲则易贪,贪则终败。“不争”是一种“守”的智慧。争赢了可能会带来一时的辉煌,可没有常胜的将军,争输了就是身败名裂。而道者讲求的是长久,所以不争才能够保有。元朝统治中国不足百年,法西斯二战的失败中都有这个道理。 “水”的第三个特点是“利万物”,这个思想历来就有,是中国智慧的一大亮点。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再到今天的“互利共赢,开放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不都是“利万物”的思想在发光?“利万物”也是为了长久,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要造就人民幸福,要想国家周边安定就要给予四邻好处,个人亦是如此,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这是大智。 “水”的第四个特点叫做“以柔克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记得我初中时的历史老师曾说,学历史应当明白:刚则易折,情深难寿。秦王朝的颠覆,楚霸王的兵败都是如此。故孔子也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其实无论是《老子》的智慧还是“水”的智慧都是以守为本,知足常乐,不贪小利,功遂身退,追求长久之道。正如《潜伏》中有一句话:“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水”的智慧,“天下莫不知”,亦“莫能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对于《老子》中的“水”,很多人最熟悉莫过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老子》中最常用的意象之一。那么《老子》希望通过“水”来告诉我们什么呢? “水”的第一个特点是“处下”。《老子》道:“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的“众人之所恶”便指的是低处。俗话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为什么《老子》却教人如水处下呢?这里的“处下”不应是指甘愿屈于别人之下,受别人指使。《老子》是帝王之道,“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所以这里的“处下”即指本身地位、实力或领导关系居于别人之上的人要趋下让人,对人要谦虚而恭敬,猥自枉屈。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刘玄德三顾茅庐、唐太宗广开言路、张子房功遂身退,都是如此。而共产党之所以赢得民心也在于其“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精神。人过于高居,就像竖起靶子等着别人打掉。弯着身子低头走,才能在战场中躲过冷不防的枪炮。 “水”的第二个特点叫“不争”。“不争”也是对本身就具有实力的人而言的。争则生欲,有欲则易贪,贪则终败。“不争”是一种“守”的智慧。争赢了可能会带来一时的辉煌,可没有常胜的将军,争输了就是身败名裂。而道者讲求的是长久,所以不争才能够保有。元朝统治中国不足百年,法西斯二战的失败中都有这个道理。 “水”的第三个特点是“利万物”,这个思想历来就有,是中国智慧的一大亮点。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再到今天的“互利共赢,开放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不都是“利万物”的思想在发光?“利万物”也是为了长久,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要造就人民幸福,要想国家周边安定就要给予四邻好处,个人亦是如此,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这是大智。 “水”的第四个特点叫做“以柔克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记得我初中时的历史老师曾说,学历史应当明白:刚则易折,情深难寿。秦王朝的颠覆,楚霸王的兵败都是如此。故孔子也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其实无论是《老子》的智慧还是“水”的智慧都是以守为本,知足常乐,不贪小利,功遂身退,追求长久之道。正如《潜伏》中有一句话:“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水”的智慧,“天下莫不知”,亦“莫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