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籽话珠宝——玉器欣赏·如是我闻 之 秦汉篇(二十一)
《鬼谷子》曾云:“郑人取玉,必佩司南,为其不惑也。”正是由于司南的这种神奇作用,所以古人把它视为灵物,用玉仿其形,系挂在身,以求不被迷途所误,今天先生就接着和您聊历代玉器的那些事儿,让我们共同感悟器之美、玉之魂。

最早的司南佩发现于汉代,造型略呈长方工字型,中间部分可能是以地盘为基形而稍加变化,指方向的勺形司南为了佩挂方便,被放到了地盘一侧的顶端作鼓凸状,并琢有穿孔,其下端也相应的琢出椭圆形凸面,这种造型的玉器在各地汉墓中多有出土,主要功能就是避邪。在传世品中,司南佩也时有发现,一般玉料洁白,无任何图纹装饰,唐宋以后,司南佩去掉了上下凸出的部分,形成了一种四方工字型的佩饰,穿孔往往设于中间凹进去的部分,或在背部采用斜穿双孔,可能由于形式上的变化,司南佩又常被人称之为工字型佩。随着人们审美的需求,佩面上开始增添了一些花纹,至此,司南佩的原始意义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简单的形式,以供人们作为装饰之用了。

东汉时期的神仙故事座屏也很有特色,河北定县东汉墓所出土的座屏,由四块镂雕玉片组成,两侧支架为二璧相连略呈长方的造型,表面镂空并加饰阴线雕琢出神龙形象,中间的两块玉片,分别琢饰有人物、凤鸟、神兽等图纹。上屏玉片正中为“东王公”他端坐于此,旁边有凤鸟相伴,底端有仙人相伴;下屏玉片正中端坐的是西王母形象,两旁同样有仙人神兽侍奉。整个画面构图巧妙,布局合理、疏密有致,同时装饰线条纤细流畅,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吉祥福瑞的神仙思想,充满着浪漫和谐的幸福情景。这种造型和群体人物故事的图纹,在汉代玉器中极为少见,在中国玉器史和中国美术史上,均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让大家对东汉司南佩、神仙座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有关东汉玉器艺术风格的话题。先生立身于江湖,而非庙堂之上,煮酒、烹茶、论玉,咱们聊的是情怀,悟的是人间正道,玉器清赏,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