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在流浪,可我不曾见过海洋

林宥嘉在他的《残酷月光》里有句歌词“我一直都在流浪,可我不曾见过海洋。”像我这种内陆长大的孩子,可能都对大海有一种迷之向往,向往海边的狂奔和那一片开阔的蔚蓝。于我而言,我喜欢温润的海风吹动飞舞的头发,我喜欢在细软的沙滩上光着脚丫,我喜欢蹲下来寻找那些平凡如我的小生命,看它们爬行、蠕动、挖沙……
每次去超市,都会特意去生鲜区转一转,看看那些在水缸里游来游去的鱼,或者被五花大绑的蟹,亦或泡在水里一丝不动的贝,还有在冰块上被码放的整整齐齐的虾,在周围熙熙攘攘的氛围中感受生活的自由新鲜与活色生香。
长这么大,对水的最初记忆是小时候家门外的水塘,那里也是夏天街坊邻居的聚集地,整个晚上都能听到青蛙此起彼伏的叫声。水塘里喂养了一些鱼苗,经常会有小朋友拿着自制的鱼竿和空罐头瓶去钓鱼。能不能钓到鱼不重要,重要的是湿湿的岸边简直就是一块“宝地”啊!浅浅的沟壑里有成群的蝌蚪游来游去,凹坑里有不停甩动尾巴的小鱼想要找到出口,这些被水冲上岸的小东西自然而然的被装进了罐头瓶里。偶尔还能捡到大鸭蛋,也不知是谁家的鸭子下的,反正拿回家里就能变成一道美味。

岸边的泥也是一宝,用铲子往下挖,能挖出细细黏黏的胶泥出来,大家会比赛看谁挖的多,然后去街上的大碾盘上摔泥巴,捏成飞机、茶壶、炉子或者用模子印出一些图案……就这些泥巴,能够我们玩一整个夏天。水塘,在我的童年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水塘的水越来越少,只有在下雨的时候才看起来像个水塘,后来就干涸了,再后来,就被填平了,现在,已另作他用。
直到最近几年,见到了比家乡的水塘更大的水面,就是海。托周围朋友的福,有幸坐过维多利亚港的天星小轮,捡过三亚鹿回头的石头贝壳,最近一次还跑到巴厘岛金巴兰海滩感受世界上最美日落的壮观。第一次走出国门,感觉原来在自己的所知之外,这个世界如此浩荡和辽阔。
之所以选择巴厘岛,主要是因为免签,中间在雅加达转机办理入境手续,然后再飞往巴厘登巴萨机场。早晨五点多就赶到北京机场,等到双脚踏上巴厘的土地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来接我们的是当地的导游,印尼籍华人,只会说中文,不认识汉字,爷爷是中国人,当年因为国内战乱逃到印尼,从此在这里扎了根。
导游将我们送到一个叫Le Nixsun Villa的酒店,每家住户一个院子,里面带个小泳池。后来的两天又转到Le Meridien,这是一家距离大海100米的酒店。院内有个大泳池连着一层各个房间的阳台,空中也有一层泳池,可惜行程太满只是观望了一眼。
那几天的旅行大部分是与水有关的,阿勇河漂流就是其中一项。我们需要走下一段很长很长的原始雨林的陡坡,才能见到位于谷底的河水,水流不算太急,不时能看到趴在石头上休息的大蜥蜴,像小一点的鳄鱼。中间一段河面特别窄,两边的山像是挤在了一起,只允许一只气垫船通行,穿过去之后,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当时脑海里就突然出现了《桃花源记》中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景象,只是过去之后没有“良田美池”“鸡犬相闻”。

相较于阿勇河的窄流,海神庙则是位于辽阔大海中的“孤岛”,它是巴厘岛最重要的海边庙宇,也是巴厘岛人祭奠海神的地方。这是一座在海水中的巨石上搭建的印度婆罗门庙,涨潮时像一座水上楼阁,漂浮在海平面上。据说是东爪哇最后一个祭司,避居于此,便爱上这片海岸的美景,从此,每天面朝大海,思考人生。这片海域的浪特别大,海水特别使劲地拍打着岩石,激起千层的白色浪花,然后一阵大雨一样打湿了海涯上的游人,换来阵阵尖叫和惊叹。
在巴厘人的心中,万事万物都有神灵,海有海神,树也有树神,因此巴厘的房子都不能超过椰子树的高度。家家户户都有庙,每个街口、胡同口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寺庙。当地人的家门都会修的很窄,因为他们相信恶魔的体型都很庞大,门小就进不去了。此外,走在街上随处都能看到用树叶折成的无盖小方盒,里面装着鲜花、食物、香等一些小物件,这是他们祈求神灵保佑的贡品。一定不要踩到,如果不小心踩倒了,就双手合十拜一拜,否则当地人会认为你对他们的神灵不够尊敬。
与家乡的水塘还有不同的是,这里的水蔚蓝且清澈。在号称“玻璃海”的蓝梦岛海域,船在水中漂着感觉像是悬浮起来的,在船上可以一眼望见蓝色水面下的海底世界。看见大小不一、成群结队的鱼自由“飞翔”,长的、短的、厚的、薄的;看见海底的岩石和高高耸起的海山,以及满山遍野盛开的绚丽珊瑚;看见打着“透明伞”的水母在不太安分、扭来扭去的海草顶端迅速漂游……恍惚间,感觉是脚下生出了另一个世界,和谐生机、自由安详。

此外,还去了情人崖、乌布皇宫、体验了一把当地特色的LULU SPA,还有据说是巴厘岛最豪华的悦榕庄品尝下午茶,在海拔70米的悬崖上,迎面是360度印度洋全景,那种浩瀚和深邃让周围的一切都显得苍白无感、微不足道。就像韩寒在拍完《后会无期》时说的:“当你眼前只有辽阔海岸,当你的耳边只有寂寥海风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多喋喋不休的事情如此遥远和无意义。”
张雨生在《大海》中唱道,“茫然走在海边,看那潮来潮去。徒劳无功,想把每朵浪花记清。”我怀念家乡的那片水塘,但是我依然向往大海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