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气短南昌城
南昌现在简直是一座大工地,全在修。整个城市乱七八糟。或许正因如此,交通规则也不用遵守了,逆行、闯红灯成了理所当然。直行和右拐的绿灯总是同时亮起,我左拐的弧线恰好甩过的车流,在南昌街头走或骑车,我觉得惊心动魄。
住在绳金塔步行街,入口墙上展现老南昌的场景,镶嵌老物件,桌椅板凳、电话、收音机等等,神奇的是收音机还在发声,放的是采茶戏。绳金塔建造时边挖出过金绳,因此得名,始建于唐朝,镇南昌城千年。公园没啥好看的。文庙里供了孔子,两侧是颜回和落脚南昌的澹台灭明。后边还有个馆,名为绳金塔出土文物展,竟然全是照片!
当然,不能不去声名卓著的滕王阁。虽说是景区,但只一阁。为了让门票花得更值一点,内部的六层楼真是五花八门,基本成了江西文化集中博览。一楼展出历代滕王阁模型,东边华夏圣旨博物馆,藏有30张圣旨。西边科举展,及末代帝师朱益藩纪念馆。二楼墙上浮雕江西历史文化名人。三楼弄了些壁画和假青铜器。四楼除了介绍江西名山,有一个厅用全息投影表现滕王阁历代兴废,效果尚佳,可见每次重修形制差异甚大。最近一次重修在1989年,用的是梁思成1942年绘制的草图,因此四墙也用图文纪念大师。再往上就是观景台,赣江平稳而过,沿岸耸立着滕阁附属建筑的青绿屋顶,虽不壮丽,也算端庄。




滕王阁景区稍南,江西省博物馆和市图书馆并肩而立,夺人眼目。后者和滕王阁建筑风格一致,前者却样子奇异。中心未知其妙的雕塑围着三个馆,进每个都要安检一次,麻烦之至。A馆主要展示海昏侯遗址文物。海昏侯墓自2015年正式发掘以来,就成为我国考古界顶级热点,无怪省博特辟一馆展示,直到海昏侯博物馆建好。一层的书店里卖数种鸟人所写的刘贺相关著作,而竟没有辛德勇那本专著。我对海昏侯兴趣不大,跟馆内讲解听了几段,废话太多,信息量太小。三层还有革命史,按城市展示,安源瑞金井冈山等等,乃江西之长。
B馆江西历史。其中震惊世界的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大量青铜器,娃娃头雪糕一样的面具,看着就想乐。二楼临展来了扬州的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雕版居多,为在扬州所未见。临展厅外介绍客家文化。说实话看了这么多次客家文化的资料,我依然没搞清楚客家是什么。C馆自然部分,特地搞一个恐龙馆,力争复原霸主风采,却不伦不类尤其滑稽。楼上鄱阳湖资源厅好得多。除实景的标本外,展柜里还多用一根树枝展示多种鸟类,极富美感,前所未见。
江西是傩文化兴盛的地方,赣江西岸有一座中国傩园,进门广场两侧立着傩面具,都从各地的傩面具中取材。登台阶到顶,是和傩文化不沾边的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虽然馆顶上有一尊巨大的傩面鼎。瓷板画常在遗像中应用,素材以人像为主。馆里先介绍瓷板画六代大师,正好照片也都用瓷板画了。新一代的艺人拓展了创作题材,画花鸟、风景,也画艾弗森、赫本,还有《女巫季节》和《飓风营救》的海报,纸质海报难以长久,画在瓷板上可以永存。然而博物馆里全是作品,连工艺、步骤都没有介绍,仍旧不知道瓷板画是怎么画的。
如果想看点新潮的,可以去城东的699文化创意园。老厂房改的创意园区,和798如出一辙。一对男工女工是其标志,随处可见,身上各种涂鸦。园区人甚少,许多店面都没开门,或者已关门,没几家能进的。






自从1921年之后,南昌最重要的名号就是英雄城,南昌起义纪念馆的参观人数并不比滕王阁少,不过大部分应该是被组织带来的,我就和一群解放军们一起进的。一层介绍南昌起义情况,二楼介绍人民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列出了能查到的南昌起义参加者的姓名。里边有军服、军衔。我对军事向如白痴,从来搞不清其复杂的建制,所以看这种展馆如堕云中。比如我就不懂,南昌起义有一个总指挥部了,为什么每个将领还要有单独的指挥部呢?但纪念馆旁边的总指挥部旧址正在维修,不能进入。其他的场馆可以去。离最近的是贺龙指挥部。屋里除了展板,其他房间里仅几张桌子椅子,没有蜡像,没有乱七八糟的互动,干干净净地就好。
往东到八一公园,东北角有朱德故居,奇怪的是这个地方不管是地图上还是展册上都写成“朱德旧址”,好歹是朱德干什么的旧址吧。里边有个房间睡过郭沫若,大堂里睡过周恩来。我很好奇周恩来这儿那天睡郭沫若的这房间在做什么?里边展品比较扯淡,朱德用过的大蒲扇,还有红烧肉、茄子——因为朱德亲自做菜招待过周恩来!离故居很近的朱德军团讲武堂旧址,校舍如旧,院子里植物茂盛,也和贺龙指挥部一样干净。叶挺指挥部旧址在八一公园东岸的南昌二中里,管理倒是松得出奇,我直接走进校园也没人理。
八一公园北边,离朱德故居一街之隔的佑民寺,原来可以说是南昌的骄傲,大殿里的铜佛用了三万六千斤铜铸成,故有美誉“南昌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斤铜”,文革时熔了,现在的立像是一对夫妻捐赠的,亦有一最:世界上室内最大的阿弥陀佛铜像。公园西南角的小岛桃花洲上还藏着省图书馆旧址,外观修复得差不多了,里边还早,不知是要用作什么。往南孺子亭公园里有“下陈蕃之榻”的徐孺子墓。再往南是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里介绍新四军的发展历史。最远到大北边江岸,方志敏就义的下沙窝,修了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就一个厅。






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城与人”系列是套有趣的书,到过的城市都看了,作者不乏知名如方方、叶兆言之属,没听说过的程维写的《南昌人》却是最棒的。不是相对,而是绝对。这话的意思是,其他几本写的真不怎么样。《南昌人》里将私人纪事与城市记忆熔为一体,既没有敝帚自珍也没有材料罗列,语言鲜明,故事生动。弊在校对极劣,里边好几次写到金宇澄,全印成了“金澄宇”!看着这几本颜色各异的书排在一起,像几位天南海北的老人围坐聊天,每个人都讲着最真最活的故乡。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有一篇《青云谱随想》,写生于南昌青云谱镇的八大山人。一开头“恕我直言,在我去过的省会中,南昌是不怎么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区还有个青云谱。”这让南昌人耿耿于怀,和余秋雨结下了梁子。《南昌人》里提了好几次这公案,一方面它们自己也心虚,一方面说明余秋雨当年的影响力多么大。程维作为江西作协副主席,常遇到类似的讨论。他写陪余光中九月酷热登滕王阁,面对悠悠江水,余光中放言“南昌是中国文化的故乡”,程维立马窃喜小老头识货,“人越有智慧就越是怀有大敬畏”,又暗暗针对余秋雨。
但青云谱好玩是八大好玩,不是青云谱本身好玩。梅湖景区里的八大山人纪念馆,进门八大塑像,未得其神。东边是八大的衣冠冢。西边建筑大而空,展板详细介绍了八大相关资料,没几件真迹。真迹在后边的真迹馆里。不让拍照,反正展出的原作也不算多,闲着大量空间,二楼的展厅里仍尽是复制品。
青云谱离市区挺远,半路还有南昌市博物馆,和省博相比这里就太局促了,仅城门楼里的有限空间,简单介绍了南昌两千年历史,实物少之又少。


看这些英雄城遗迹,不如多吃几顿。南昌原来是这么好吃的。不过这是针对嗜辣者而言。江西几乎无菜不辣。饭馆里旁桌俩不吃辣的大妈点了几个菜,上来全不能吃,完蛋!南昌的大排档有个怪名“两室一厅”,三间屋坐满了只能露天吃,很多人说吃完第二天拉肚子,嫌不干净。我肠胃一向不佳,在南昌吃了几天倒没任何反应,拉肚子大概不是卫生问题,而是受不了辣。
油浸鱼几乎每家店都有,一剖两半过油,上面铺一层辣椒、大蒜、榨菜切碎的料,极其下饭,看着一大盘,一个人吃一条鱼毫无压力。虽是草鱼,刺却不多,嫩肉与辣椒一同填进嘴里,爽!
我向来不喜小龙虾,因为不太会剥,奇怪这么难剥的东西怎么会在夜市流行起来,喝酒都喝不痛快。田螺才应该是夜市之王,在南昌的大排档很普遍,上桌还烫手,个大如蛋,揪着头就能把肉完整旋出,一大条入口,头弹、尾滑,下酒太完美了。
另一道不能不尝的米粉肉,或许我找错馆子还是怎样,我吃到的粉比肉多,比佳者远甚。不知其他人点此菜吃完是不是也剩一屉粉。以前在重庆老惦记着顺风123的粉蒸肉,那要连底下垫的南瓜或豌豆都要拣着吃了。
南昌人爱喝汤,瓦罐煨汤遍地是。从几块钱到几十块钱,每种俱有荤。我喝了几种,都挺咸。再点一个拌粉就饱了,也放了厚厚的辣椒凉拌,很合适夏天。还有更大咧咧的水煮,即麻辣烫,荤素自选,都放一大锅里煮,北京吃麻辣烫蘸麻酱,南昌直接红油,除撒一把榨菜外不蘸料。不算什么好东西,只是过瘾,有上面那些都消受不够,无需吃它。



这个夏天,我在赣、徽、鄂三省,辄有文出,名曰《浴夏图》。
Laik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识粤录·梅州 (9人喜欢)
- 2024国内同志出版年度报告 (292人喜欢)
- 白俄罗斯:远去与归来 (10人喜欢)
- 俄罗斯看世遗 (16人喜欢)
- 莫斯科:赤都纪程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