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咨询师进行儿童工作的感受
一名新手咨询师,至少工作的前五年是对自己的专业工作充满焦虑的。焦虑的工作主要是因为由于专业理论不扎实、缺少临床经验导致。以至于当新手咨询师面对个案的时候会出现:难以通过情绪和行为问题识别背后的心理原因,或是知道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原因,但不知如何通过心理咨询工作进行修通。以我本人为例,虽然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心理学专业,但是实际上专业的心理咨询受训经历却非常少。和我一样决定毕业之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学们,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始为自己找到一些能够实习或者受训的机会,然而这样的机会并不太多,累计的个案量也比较少。这就使得我们开始自己从事咨询工作的时候仍然对在咨询室中将要发生的事情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这种感觉带给我们深深的焦虑。
在我实习期间,我主要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和为数不多的已经工作的年轻人。在和他们工作时我发现,他们非常想从我这里要到一个答案,而且这样的感觉几乎是从咨询一开始就延续着。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凡是走进咨询室寻求帮助的人,就是觉得自己出现了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或者调整。就像我们不了解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拿它和一个我们了解的东西进行类比,以此帮助我们认识它。我猜想还不了解心理咨询如何工作的人大概是用以前上学的经验“遇到问题请教老师”和生活中的经验“身体出现状况了就去看医生”来和心理咨询进行类比吧。所以大家太想要咨询师给出“答案”和“解决方法”了。对于经验丰富的资深咨询师来说,这可能并不会引起他们的焦虑,更有可能作为咨询的切入点和契机。然而对于经验尚浅的我来说,在咨询的开始就被这样要求,我往往只能想到“怎么办,我该怎么回应?”好像如果自己没能满足来访者的要求,就是一个非常不合格的咨询师。而刚开始工作时也恰恰是胜任力不足的时候。
当我开始真正成为一名咨询师时,我的工作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在和儿童和青少年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我有了很不一样感受——儿童和青少年不会问我要答案。在和儿童工作时,我会采用沙盘游戏和游戏治疗的方式进行,在和青少年工作时,我会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如果儿童和青少年是愿意来到咨询室中的,那么他们往往会很容易投入在游戏或是谈话当中。我仍然时常陷入“我究竟给他们带来了多少帮助?”“我的工作是否有效?”的怀疑中,但是他们的表现却常常能够给我鼓励。有一次,当一个儿童想觉得太累想请假时,我在想是不是因为他觉得我的工作对她帮助不大,想要放弃呢?但是当我给他提供两个方案选择,一个是一周一次(原来是一周两次),一个是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提前通知我,他选择了后者。那么她一定觉得咨询对他是有意义的,所以我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还有一次,当我觉得我对一个青少年的工作也没有什么进展时,这个青少年来访者问我,暑假是否还会继续咨询,我说是,他显得非常开心。这时我也能感觉到,每周一次的见面对他来说是重要的。
源自我自身的焦虑,似乎在和儿童和青少年工作时,可以暂时放一放。因为儿童和青少年在咨询中,他们更需要的是有一个人能够看到他们,听见他们,在一段安全的关系和一个安全的空间里,展现真实的自己。他们不需要“答案”,因为他们也没有“问题”。温尼科特说“当你看到婴儿的时候,一定同时看到照顾他的母亲。”所以,在同儿童和青少年工作的时候,他的问题一定不是单独出现的,一定是和他的主要养育人,以及背后的家庭系统、乃至社区系统有关。这些问题反映在儿童身上,导致儿童出现了情绪和行为问题。所以我认为“看到”和“听到”儿童和青少年在咨询室如何呈现反映他们遇到的事情,比告诉他们怎么做更重要,也更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