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属于你自己
说归说,做归做,“理”上的明白,并不能代表“事”上的把握。
命由心造。你的命,是你心的倒影;你眼中的世界,也是你心的倒影。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命;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当你的心由小变大时,你的世界才会由小变大。没有心的改变,绝不会有命的改变。
执着是痛苦的来源,没有执着便没有痛苦。
很多时候,我们的记忆和当下对那记忆的解读,决定着我们的当下和未来。
世界的本质是苦的,也正因为人生是苦的,我们才需要一种能让我们乐的精神,这便是佛教的世间法意义。当我们实现了这一点时,我们就能从苦中解脱出来,进入清净之乐,从而实现出世间意义上的自由。世间法的乐是有条件的,出世间的乐是无条件的。
当他认知了世界那幻化无常的真相时,就会明白,一切都是执着不来的,包括爱情。
香烟美酒无法稀释生活的苦,彻夜狂欢无法排解生活的苦,一时得意无法掩盖生活的苦,连爱的甜蜜都无法弥补生活的苦。无论能不能得到追求的东西,生活的苦都没完没了。苦,才是生活的本质。为什么生活会这么苦?因为人们的欲望在不断膨胀着。
后悔,是修行的大敌。
你必须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发愿,发誓达到某个目标。然后你要像热恋中那样,把正法、真理当成你一辈子的热恋对象,发誓跟着她走,天涯海角都追随她去。无论你睡着还是醒来,无论你在做什么,都要拥有这样一种热情,这样一种专注,这样一种激情。有了这种目标、专注与激情的时候,你就不会轻易对自己的选择后悔。
世界是无常的,是个巨大的幻象,无常一旦袭来,除了信念,什么都靠不住,因为什么都是因缘聚合之物,是不断变化的。
野心,是超越了本有位置和身份的某种心性或胸怀。当我们不再满足现状,有了更高追求的时候,就有了野心。野心有两种,一种是利己的野心。一种是利众的野心,也就是雄心,也就是所谓的菩提心。
利众是最大的利己。在利众的过程中,我们完善的是自己的人格,升华的是自己的心灵。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从普通的俗世人成长为一代大德,从凡人成为佛陀。
利众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要有相应的行动,才有意义。
福报也罢,功德也罢,都由你的行为构成,你的行为造了福才有福报,不造福哪有福报?
修行,修的是行为。没有行为的体现,所有的修行都没有意义。
利众的野心,就是慈悲,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就是对任何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你仍然非常慈悲。
同体大悲,是说你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一切有情众生都和你是一样的,是一体的,因此对他们产生一种慈悲之心。
是不是炒作、作秀,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因为他的行为得到了帮助。只要具有善的效果就可以了。行善本身就是一种熏染。
当行善成为习惯的时候,人便会拥有菩提心,便自然会明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善行能否带来福德、功德或其他的好处,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人生观也罢,世界观也罢,都仅仅是观点和看法,你在它们的指导下去做了,它们才成为方法论。所谓方法论,就是为了实现人生观、世界观所做的一系列行为。
命由心造,大善铸心。
一切都由行为引起,行善得善果,作恶得恶果。
善有善的反作用力,恶有恶的反作用力。也许他们不太明显,但确实存在,并且会影响人的一生。
当你行善的时候,内心清净,就会生起功德,不清净就只能得到福德。
福德多带有功利色彩。心不清净,因为有各种欲望和执着。
功德生起的外观是:1.执着少了
2.贪、嗔、痴、慢、妒少了
3.心清净了
4.利众的慈悲心增长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1.智慧变得越来越清明;2.定力逐渐增强了;3.不会再让世间的东西诱惑心灵
真正的功德就是执着的破除。
以世间福报的形式出现的是福德。以出世间形式的出现的叫功德。
善的行为,过程重于结果。当我们不能改变某些结果时,我们就首先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
事物本身没有永恒不变的意义,意义往往是通过它所产生的价值来体现的。
你被这个世界所需要,往往是因为你所带来的附加值。
任何前途,都是自己奋斗努力而来的。
红尘中的所有事情都如梦如幻,变幻莫测,执着于它,只能平添痛苦烦恼。
当你真正明白万事万物虚无缥缈的本质,又不否认它们现象性的存在时,你才真正明白了生命的真谛。这时,智慧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你的人生才会有大的改变,你才不会为眼前的一切感到迷茫与痛苦。
世界和人生都是巨大的谎言、巨大的梦幻,它们没有实质,没有什么能够永恒。你想留住的那些东西,都留不住。当你接受这一点的时候,反而坦然了,对生命中的一切都不再执着了,因为你明白了它们的真相。
我们要从生活中开始修行,要借事炼心。
所谓的苦和受苦的我,都是幻象,由心而生。
无知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而无知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无知。
当你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蒙蔽住自己的眼睛,无论做什么事都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衡量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和世界分隔开。
要消除痛苦,从去除无知入手。若是把痛苦归咎于他人,只能加重这种无知。
放下时常计较得失的念头,专注于当下,把事情做得更好。
当你的心里没有规律、技巧、瞻前顾后时,真心、真情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你的心要像明镜一样,虽然能照出一切,但镜子本身是不动的。
放下,不是让你啥也不做,而是让你做事的时候不要执着于结果。
凝神观察,看着万物的发生与结束,不要管太多。来的时候,你就任它来,不要贪图或执着于眼前的一切;去的时候,你也任它去,不要牵挂。
不怕念起,唯恐觉迟。
真正的行者,必须既明白教理,又能生起智慧,更能在日常行为中生起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