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有什么能覆盖人生悲凉这个底色”
首发于个人公众号T-有如走路的速度
那天有个朋友问我“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吗”?我想了想,说“我会在现实里生长,有一部分是理想主义的”。这个问题一直盘踞在脑子里。马东做客《十三邀》
马东这一期我看了很多遍,因为我是《奇葩说》的粉丝,这个节目从第一季海选我就追着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喜欢高晓松,然后追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嗯,马东简直太优秀:控场能力满点,看问题独特的角度以及单刀直入的花式念广告,都足以让我路人转粉。

他坐在一帮年轻人里,变着花样的念广告,极其敏捷地接梗、说段子,背景色是大片大片的夸张大撞色,他坐在里面丝毫没有格格不入的不适感,你会不由得感叹他的机智、风趣。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他心态上更加包容,他也坦言,最初做互联网内容的时候就是由于好奇,因为那有不懂的东西。他基于历史坐标的思考,达观,大众传媒让他更加敏锐同时更加开阔,不去计较对错,而在乎色彩的多样性,这一点在《奇葩说》里被很好的放大了,和90后一起去辩论,思考,碰撞。他对新鲜事物的态度很开放,猎奇也好,求知欲也罢。我甚至觉得他割双眼皮也只是为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拓宽新鲜的边界,体会到一点乐趣而已,因为像他根本不需要靠脸吃饭啊。


他身上有商业的机敏同时又有文人的智慧和情怀,继承了父亲强大的语言天赋,说话滴水不漏、逻辑缜密,许知远频频发力,他毫不费力顺势接过,每一个回合都游刃有余,反客为主之下反倒让许知远频频语塞。在电视行业做了这么多年,知道底线在哪里,所以《奇葩说》尽管尺度空前,频频触到大众G点,引起广泛讨论,关注度有了,借此,他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都说了。这是一个极其智慧的入世者,在世俗里能够生活得很好,但是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的鲜明,是心里还有理想,但是看透了,知道底色是悲凉的,无从反抗,所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地热闹着,能爽一会儿是一会儿。
许知远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谈话间你能明显感觉到他那种知识分子的隐忧。


对技术的怀疑、担心文化粗鄙化,喜欢崇高、壮丽,批判性的看待这个时代, 充满理想主义的,很矛盾,有些拧巴,同时我又喜欢他的自持,那种近乎孩子气的天真,甚至是面对俞飞鸿时那点小小的害羞。他自己也说,他是个不合时宜的作家,带着偏见看世界。我喜欢他这种偏见和怀疑,但是我更想在世俗里很好的活着,看他对谈李诞那一期,我特别有感触。

不要轻易被虚头巴脑的主义所捆绑,生活得好一点有什么不好的。
想起那天法国电影节上看的罗曼嘉里的自传影片《童年的许诺》,希望我们能在生前大放异彩,不要像梵高贫困潦倒。最怕一生被虚名所累,到头来皆是黄粱一梦,所以务必及时行乐,去完成想要完成的,去争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