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籽话珠宝——玉器欣赏·如是我闻 之 大唐篇(五)
唐代的装饰玉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由于当时人们思想观念与审美意识的改变,玉器装饰品中的图案花纹,一改过去那种神话瑞兽风格,出现了大量新兴的、以花鸟为装饰内容的作品,真实的反映了人们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今天先生就接着和您聊历代玉器的那些事儿,让我们共同感悟器之美、玉之魂。

玉簪花是唐代装饰玉中出现的新品种,它是在唐代贵族妇女佩戴的簪子上,嵌饰玉质花片,一般器体较薄、制作精美,器面上擅用阴线,琢饰出各种花卉和禽鸟,有象征吉祥富贵的海棠、石榴,有象征爱情的鸳鸯、凤鸟等。其中的鸳鸯海棠纹玉簪花,是该品类中的翘楚,它以白玉琢制,器体造型为一束枝叶繁茂的海棠花枝,在花枝前端最大的一朵海棠花上,雕饰着一对比翼双飞的鸳鸯纹,形象生动、别具匠心。自唐以降,鸳鸯纹成为了玉器装饰的常见题材,反映了盛世之中那情深意长的生活气息。

玉镯、臂钏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发现,是历来古人喜用的装饰物,玉镯内壁平整,外壁去地碾磨出整洁利落的凸棱弦纹,臂钏在唐代又称臂环,它们制作精美,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可以开合的作品,器体多以金或镶金的合页将三段弧形的玉,连接镶嵌在一起,其玉色洁白、材料上乘。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予曾见一臂钏,两头旋转开,可以屈伸,合之令圆,反于无缝,为九龙绕之。”沈括所见当为唐代遗物,这种臂钏在唐代壁画和雕塑中常有发现。


飞天是东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除了大量绘制在寺院的墙壁上,还用玉琢出其形,佩挂在身上,以求神仙保佑。玉质飞天始于唐代,造型多作昂首飞舞状,肩披彩带、随风飘荡,身着长裙、手托花苞,身下浮游着朵朵祥云,神态慈祥和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玉飞天,那大朵的云头、流动的线条,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和令人神往的浪漫情怀,唐代的玉飞天大同小异,犹如当时雕塑绘画中的“曹衣出水”,身下的流云纹像一组盛开的莲花,独具特色。

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让大家对唐代装饰玉有个初步的了解,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这一话题。先生立身于江湖,而非庙堂之上,煮酒、烹茶、论玉,咱们聊的是情怀,悟的是人间正道,玉器清赏,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