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奇装异服,你不了解的张爱玲

7月14日,有水晶蓝和艳阳点缀的午后,高温天里也依然抵不过书友们的热情。下午两点,一场跨越时空的时尚之旅在百草园广电店内上演,来自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邵悦为书友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张爱玲的形象艺术、物我关系与生命哲学”的讲座,带领大家一起重回上个世纪,感受张爱玲对美的坚持和对自我的认知。


邵悦从分析张爱玲的服饰装扮入手,为大家解读这样一位具有话题性的传奇女子,以及属于她自己的个人形象和生命哲学。

张爱玲的个人形象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瞩目的,这与她的母亲以及自身家庭环境都脱不了关系。在张爱玲的印象中,母亲的形象是非常摩登和考究的,是她想要模仿的对象,尽管张爱玲和母亲的关系一直很淡漠,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张爱玲对美的追求。

在张爱玲的成长岁月里,因为在穿衣的诉求上没有得到满足,让她对衣服有了很深的执念,也埋下了“clothes-crazy”的种子,一件太小而穿不下的衣服甚至成为了她的终身遗憾,由此可以看出张爱玲对衣服的敏感。

去香港大学求学期间,张爱玲把得到的奖学金一部分给了母亲减轻生活负担,剩下的一部分钱拿来做衣服并沉溺其中,和她贵族的同学一起穿着华美的衣服出席不同的场合,甚至在战乱时,她都还在意出门要穿什么。

张爱玲对衣服是痴狂的,她尤其偏爱浓厚、刺激、有吸引力的颜色,甚至是反差强烈的颜色像是红色配绿色或黄色和蓝色这样有对比的颜色。

她特别喜欢蓝、绿色,在她的很多作品封面上都用到了这样的颜色。

在张爱玲的遗物展中,她的很多衣服都出现了大胆的配色,她尤其偏爱桃红,桃红色的口红也多次出现在了她的梳妆台上。

到了晚年时期,尽管生活有些落魄和歇斯底里,但张爱玲对美的追求依然存在,即便生活再艰辛,她也仍把自己打扮成想要的模样。

不管在什么时候,张爱玲对颜色和文字的喜爱都是极其相似的,她喜欢高饱和度的颜色,喜欢看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更喜欢有烟火、有生命气息的人事物。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里,邵悦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作家身份以外的张爱玲,一个引领民国时尚的张爱玲,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张爱玲对美对物质对社会的认知。活动结束后,书友们积极与邵悦讨论交流,期待未来可以听到更多关于张爱玲的主题分享。
活动现场精彩回顾







图/文:无锡百草园书店 | 编辑:小慢
欢迎来稿:wuximanshenghuo@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