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艰苦卓绝的地方度过帅气的三天?
超难的
方法就是只呆三天😂
(文末有实操技巧)

这次去西藏的旅行的理由很简单,一个超级细心的好朋友组织的旅行,走阿里环线,前前后后都安排的周密妥当,去到就是赚到。
不想到了拉萨,大家一个一个都倒了,还没有启程就回程了😂。
先丢一个同行朋友剪辑的视频,里面有我非常尬非常尬的露出...
八廓街
耍帅寻找诗里的忧伤和哀艳

六月的拉萨,明媚到什么都值得被原谅。
天蓝得通透,云白得彻底,阳光肆意。
漫步在八廓街中,循着仓央嘉措曾经走过无数遍的路,感触被时空凝固的、阳光下的哀艳。想象这个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成为世间最美的情郎。他,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六世达赖喇嘛,肩负着西藏政教最高统领的使命,却断不了尘世间的情缘。抉择于红尘与净土,平衡于荣辱与斗争,但终究只能叹息“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若干年前的一天,在羊卓雍措湖畔的浪卡子,当五世班禅为其剃度后授予沙弥戒,他的俗名从此不复存在,仓央嘉措的名字登上历史舞台。转世灵童的身份给他最高的荣誉,却也是最坚固的枷锁。出身于自由宽松的红教家庭,由于命运作弄,被推上黄教的至高位置,而他只希望做高墙之外的宕桑汪波。他的一生传奇,故事的最后,仍是一个谜,有人说他圆寂于青海途中,亦有人说,他云游中土各地,他是唯一 一位在布达拉宫中没有设灵塔的达赖。

不经意间,就来到“玛吉阿米”门口,这栋东南角的黄色小楼在林立的酒吧茶馆间格外醒目,因为仓央嘉措的故事,“玛吉阿米”成了一个来到拉萨务必来打卡的景点。那句“我从红尘中率先早退,你却在因果之间迟到”在耳边徘徊。终究,离经叛道的环境注定了这段凄美的故事,道不尽的缱绻与无奈。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 ……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相对高深的佛法义理,谁不喜欢醉人的情歌。相对权力之巅的统治者,谁不喜欢放浪形骸的痴情种。
大昭寺一俯一仰间的虔诚

看着他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再到眉心,落于胸前,顺势俯地,匍匐而下,身体重重地划过。
一吸一呼间,时光静止,一俯一仰间,光明豁然。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是一辈子。

大昭寺前,有无数的信众磕着长头,衣衫褴褛,眼神却坚定虔诚。想到《冈仁波齐》中的情节,每个长头的背后又有一段怎样的朝圣之路,经历过怎样的跋山涉水,承载着多少祖辈的心愿。前情回顾:《冈仁波齐》观后感
藏民心中有一个“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可见大昭寺的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精神层面的。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包括进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藏语为“觉康”,是藏传佛教信徒朝圣的终点,大昭寺之神圣,并不逊于布达拉宫。是当年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人们常说“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有“内、中、外”三条转经道,都是围绕着大昭寺为中心而进行,每天都有圣徒来这里转经。

所以慢步在八廓街,你会擦身而过很多或是磕长头而行,或是转经而行的信众们。这条通往大昭寺的石板路经历了千年风雨洗礼,承载着无数虔诚的灵魂叩拜,原本的纹路已被等身的长头抚平,干燥的石缝被信徒们的血气滋养。怀着敬畏虔诚,不敢有丝毫亵渎,顺着人流前行,有一种神威力量的加持,有超凡灵气的涌动,诵经声回旋耳际,响起生命轮回的乐章。
大昭寺最大的看头当是当年文成公主入蕃时带来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拉萨之所以被称为“圣地”,就与这座佛像有关。15年第一次来拉萨的时候,有幸看到给这尊金佛刷金身。朋友推推我,这稀世难得,非有累世的福德因缘所不能见呀。也是那一刻,我看到藏民眼神中流露出的虔诚和敬畏,一下子怔住了,莫名感到一股神奇圣洁的力量。
来到大昭寺,别忘记登上三楼平台,这里是遥望布达拉宫、俯瞰大昭寺广场好地方,也可以静静感受这座经典的千年藏族建筑带来的美学冲击。

这里,盛满了人间烟火,却也得到一方空净。
“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仓央嘉措
布达拉宫多少人事被锁进历史的风尘

来到拉萨,怎能不去布达拉宫,这座恢弘的建筑坐落于拉萨的红山之上,顺山势拔地而起,屹立于高原之巅,见证着雪域高原千年的历史变迁。整体宫殿群以红、白、黄、黑四种颜色主,分别代表着权利、和平、繁荣,以及对“黑年神”的崇尚。它的主体建筑由红宫和白宫两个部分组成。白宫是达赖喇嘛起居之地,红宫主要用于供奉达赖喇嘛灵骨塔,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寺庙错落于其间。
布达拉宫的名字源于梵文的音译,可以翻译为“普陀”,其原意是“观世音菩萨的所在之地”。布宫最早兴建于吐蕃王朝时期,由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修建,当时共修建了999间宫殿,还有一间宫殿是修行室,所以总共1000间宫殿,这13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有许多宫殿和建筑群遭到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并经历反复修复才有幸可以看到这座伟大的宫殿。这也要归功于五世达赖喇嘛在1645年,为巩固宗教权利,开始重建布达拉宫,并倾其一生于此。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布达拉宫一直屹立于红山之上。没有钢筋泥土,没有现代化的建造工具,布达拉宫不可不谓人类史建筑奇迹,藏族建筑巅峰。看到厚达数米的承重墙,紧密见识,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挑战人类体能极限的辛劳。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都充满着故事。虽然这次是第二次来,还是充满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参观完红宫,沿阶梯下山,一路便可俯瞰拉萨城,远方的重峦叠嶂,在蓝天白云之下,给人厚重踏实之感,宽阔的视野,顿生一种豁达。松赞干布于此迎娶文成公主,五世达赖于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仓央嘉措于此留下雪山足迹,弥弥梵音,缕缕佛烟,颂经中的灵气,缭绕中的精华,缘来花开,缘去花落,止与观之间,佛意绵绵。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一路缓缓下山,隐隐参透了些许。放下便得自在,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甘丹寺——蓦然听见诵经声中的真言

远离喧嚣,矗立于山间的寺庙,我最喜欢的景点了,自然和人文一网打尽。从拉萨驱车两小时路程就能达到。六月的高原还是有些凉爽,山间有些绿色了,平地上郁郁葱葱,有些三月江南的模样,但要粗犷好多,让人心生欢喜。一路上风景都不错,就不要睡觉啦。


甘丹寺算是黄教寺庙中最特殊的一座了,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在旧西藏,三大寺的权势经常凌驾于政权之上,甚至拥有自己的僧兵武装,鼎盛时期,各寺的武装喇嘛数量甚至远超过驻守拉萨的藏军。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甘丹寺遭到了严重的毁坏,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
1419年,宗喀巴大师在甘丹寺圆寂,灵塔内尚存他的肉身灵塔。说到宗喀巴大师,在藏传佛教中不论绘画艺术,还是造像艺术,题材最多的便是宗喀巴大师,可见他在藏民中崇高的地位,宗喀巴大师更被誉为“第二佛陀”,甘丹寺在藏民心中也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或是远离了喧嚣的市镇,人相对大昭寺少了好多。大概由此,甘丹寺才显得特别的传统圣洁朴素虔诚神秘庄严平静祥和(真的好爱这个地方)。
最美的智慧在民间,看红黄白设计三联,举起相机,定格就是好照片。



蜿蜒山路而上,便是一席红衣修佛心,一度红墙隔红尘。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红砖白墙,明亮到内心。进入殿内,正值僧人们诵经期间,双手合十,静静地顺时针绕着走,在佛音青烟中获得身心的宁静,浸染在浓郁的宗教氛围里,放佛唤醒了前世的佛缘。

在寺庙广场上一排藏族老人看到我对着他们拍照,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对着我的镜头摆出POSE,煞是可爱。我双手合十,“扎西德勒”,用微信回报微笑,快乐瞬间扩大了几十倍!

不好吃的斋饭后,便整装开始转山(海拔4+KM徒步),陡峭的山路很危险,随行的朋友一步一喘地慢行(我依旧活蹦乱跳✌)。不少藏民常来此以转山的方式祈福,我便以此鼓励队友坚定地踩下每一步。
行至最高点,眼前的风景瞬时让我语塞,耀眼阳光之下的高天厚土,在蔚蓝和洁白的背景之下,广袤、辽阔,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有什么可以耿耿于怀,有什么可以放不下。

“Smell the air, feel the sunshine & wind, get engergy from the nature”, 吸取天地之灵气就是了。

羊湖群山环抱的绿松石

本来此趟西藏行是走最艰苦的阿里线,无奈我们一行五人有三人被高反折磨倒下。同行的一个朋友发烧,一个头痛欲裂,安全起见,决定即日返程。在我的墙裂坚持下,离开之前去趟羊湖,不然着实遗憾。
三年前,在羊湖的观星营地,见到了这辈子最为璀璨的星空,羊湖也晋升为了我最爱的一个地点。好期待见证羊湖夏天婀娜的风姿。


既然已是最后一天,那就尽量忘记要高反,放开怀玩耍吧。Live the day to the fullest, 我这样对小伙伴们讲。
给大家看下,出师未捷的非常不争气的大家。

在去羊湖的途中,岔道欣赏了雅鲁藏布江分支的美景。

去羊湖的路途并非坦荡,一路上盘山而上,九九八十一曲两百零一弯。转弯转的我都要晕了,一路上我特别担心,别把队友弄得更蔫了...

反正最后一天么,马上回平地了。一直默默如是安慰自己。
直到羊湖跃然眼前,蓝天白云下,蓝出整个PANTONE(潘通)色谱,蓝蓝蓝蓝蓝蓝蓝!全然忘记要关心朋友,堤防高反的事情。

羊卓雍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意为“上面”,“卓”意为“牧场”,“雍”是“碧玉”之意,“措”在藏语中是“湖”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湖”。藏人形容羊湖是仙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散落是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能看清它的全貌。湖水蜿蜒曲折的流淌着,有种支离破碎的美丽,如长长的蓝色飘带,环绕山间。名不虚传,诚不我欺!

好想让时间定格在此刻,眼前心中都是净澈的蓝。

西藏旅行搭 配 指 南
相信古人的智慧,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大家看到了西藏的建筑,只有四色-黑白红黄,加上大自然的三色-(天)蓝(草)绿(地)黄。一共是六种颜色黑白红黄蓝绿。
所以去西藏衣服带什么颜色?答案有了吧,学习大自然的搭配。
红+黄:
在宗喀巴冥想修行的地方有一面黄色墙面,天气好光线棒,我穿了红色衣服,浑然天成的自拍,根本不用美颜,大自然的打光就能帮你美颜。

红+黄+绿:
在甘丹寺看到红黄墙面交汇处,绿油油地杵过去,颜色很好的撞击在一起了。虽然五颜六色像调色盘,但是主色调一致,也无任何杂乱之感,人物也突出,所以回来我就换了这张做了头像,嘿嘿。

绿+红:
在任何时候拍照切记不要让自己埋入背景中。去甘丹寺路上,一路盘旋上升到了寺庙脚下,背后是悬崖,是青山旷野,是滚滚白云。95后中国有嘻哈,走起,咔嚓~

蓝+黑+白+黄:
在羊湖上,站在马路墩子上,旁边大爷一直提醒“小伙子,侬要当心点~”,我就站在上面瞎比划逗大爷大娘,被朋友记录下来了,还挺好玩。黑色衣服在蓝/白/黄的背景衬托下也很醒目。黑色永远不会错。

绿+白:
布达拉宫山脚下,有很多漂亮的藏族院落。白墙红门,颜色饱和度很好,也是很适合拍照。我穿了绿色夹克和白色T恤,简单杵过去就可以拍照了。颜色和谐,构图合理,就算你再僵硬,再怎么不会摆POSE,也不会是差的照片。白色也永远不会错。

以上都适用于任何人,不是非要帅成金城武没成范冰冰才能拍出好照片。认识一些基本摄影规律,学习一些简单的摄影知识,包你帅出新高度美出新境界。下次专门辟专题讲,敬请期待。
西藏旅行答!疑!解!惑!
作为一名高原热爱者,出入青藏高原N多次。身边有太多朋友去高原前,都会问一些系列问题。
这里王老师坐诊,全部写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Q:工作族第一次去西藏,🚄去,✈️回,这样是不是会好一些?
A:坐火车去拉萨,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随着海拔上升,身体慢慢适应,到了拉萨就不会高反了。因为随着海拔上升,火车会增加氧气供给,所以坐火车去拉萨,并不能让你能慢慢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相反,坐上一天一夜的火车,舟车劳顿,更容易高反!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佳组合方式是,✈️到拉萨,🚄回。飞机上可以俯瞰高原,各种雪山湖泊草甸;回程火车,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欣赏羌塘高原的壮阔景色,幸运的话还能看到藏野驴、藏羚羊等珍贵濒危动物。还有回程时,大家都是见过世面的是人了,不会像去程时都挤在窗边一惊一乍(是的,第一次去时我们都这样的😂),独享一个观景窗这样的事情只有回程时会有哟!
2
Q:是不是身体越健康耗氧量越大越容易高反?
A:大错特错!高反确实因每人的身体条件不同而异,但是高反与耗氧量是没有关系的,而是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相关。也就是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越差,越容易高反。有很多个子不高/体重较大(很友好了哦)的人,耗氧量比较小,血液中的携氧也够用了,这就是通常“胖子不容易高反”说法的来源。而,什么样的人血液携氧能力好呢?当然是身体健康有运动习惯的人了。
所以,去西藏前,不用特意去做一枚安静的美男子美女子,该干嘛干嘛。提前吃红景天,并没有卵用。
3
Q:到了高原,应该怎样防范高反?
A:到了高原,请做一枚安静且不拘小节的尽量美男子尽量美女子。务必要休息好,休息不好就很容易高反了。很多导游会建议第一天不要洗澡不要洗头,这条从来没有遵守过,不过也活碰乱跳挺好的,并没有高反。第一次去西藏,还是建议遵循,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4
Q:万一高反了,怎么办?
A:如果只是轻微头痛这样的症状,也不要太过担心,是人体正常的适应反应。注意休息,尽量不要剧烈动作(更不要说剧烈运动)。高原安对缓解高反有一定的作用,不过不要过分依赖药品,最好让身体去适应环境。如果你是呼吸困难,头痛欲裂,无法入睡,上吐下泻这样的症状,请停止一切活动,好好休息,可以适量吸氧(到处都有卖,不用担心)。如果还得不到缓解,请及时去医院就医。
5
Q:高原上,如何防晒才能不黑?
A:再好的防晒都不如不晒!所以,围巾、墨镜、帽子、口罩统统用起来,能遮着就不要露着。不得不露的地方,防晒霜涂起来,用最高指数的防晒,每两小时补一次。
务必做好保湿工作,可以随身携带补水喷雾,干了就拿出来喷喷喷。晚上回酒店了面膜敷起来。这样防护要是黑了,你来找我。
从西藏回来后,每天加班回家后写一点,稀稀拉拉写了这么多,终于写完了,隔~
Hope you had a good day~
欢迎你关注“折腾”
这是一个分享生活方式和旅行的个人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