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为ins而生的展览: 你愿意为了体验而买单吗?


伦威客美术馆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伦威克美术馆本是座门可罗雀的收藏美国手工艺品的机构,却通过重装开馆后的第一个展览《奇妙》吸引了无数观众,这座距离白宫只有5分钟路程的博物馆一时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多的是愿意为了“体验”而买单,因而观众可以与展品互动的浸入式展览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这类的展览和装置作品不但可以满足人们拍照分享的欲望,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和朋友、家人社交的空间。然而浸入式的展览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呢?

《没有观众:火人节的艺术》展览
今年夏天伦威客美术馆的新浸入式展览《没有观众:火人节的艺术》灵感源自每年在内华达州布莱克罗克沙漠举办的艺术装置节。在一周的时间里,原本空旷的布莱克罗克沙漠会突然“涌现”各种形式的艺术装置品。这种运用沙漠作为新空间的形式打破了人们对艺术展出空间的常规看法。而在为期一个礼拜的艺术节过后大部分的装置作品都会被烧掉或撤掉,一切仿佛像没有发生一样在沙漠中消失。艺术节想要表现的就在于人们可以建设自己想要的社会,不必拘泥于形式。本次展览也是第一次将沙漠中装置艺术节的作品搬到位于首都的伦威客美术馆。展览中运用了一系列科技的声光手法展现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展览体验。

展览中雕塑家David Best的作品《神庙》中所有的材料都是用木头制成的,设计错综复杂。观众可以在这个神圣空间中参与反思和祈祷,也可以在作品的表面刻下自己所想的有纪念意义的话。作品在沙漠中展出时最终会燃烧掉以鼓励治愈及社群。


在伦威客博物馆中展出的《真相是美丽》雕塑是由不锈钢制成的,18英尺(约5.5米)高,是在沙漠中展出的雕塑大小的三分之一。Cochrane制作这件雕塑的意图是为了表现妇女的力量,引起人们对妇女暴力问题的关注,并展现女性可以做任何她们想做的事情时候的样子。这座雕塑的模特是音乐家和舞蹈家Deja Solis。

艺术家Yelena Filipchuk 和Serge Beaulieu通过这件装置作品探寻了数学和几何模型对于艺术及人类发展的影响。通过张力和光线对艺术品表面的影响营造出了绚丽的色彩。而这样的装置作品除了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外,也为他们提供了拍照的好机会。站在几何图形的任一角度,都可借助光线拍出美丽的照片。博物馆工作人员也会在博物馆的墙上写上各种简介的标签鼓励观众在社交媒体中应用,这也无形中通过观众帮助博物馆宣传了展览。

浸入式展览与观众互动
近年来,博物馆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浸入式体验展览,观众与艺术品的关系不再只是冷冰冰的距离感,而是博物馆有意识的鼓励观众与作品的互动,特别是在装置作品中体验,邀请观众们用ins等社交媒体参与到展览之中,他们获得极佳体验感的同时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朋友及大众宣传了展览。看似是一种双赢的策划却也引来了一些批评的声音。

一些人认为这样的浸入式展览让博物馆变为了人们拍照晒照片的场所。无数个手机聚焦作品,欣赏作品的观众经常要给等待照相的观众让路,所以也有些人期待博物馆中可以禁止照相以保持良好环境,但是这样一来也同时令博物馆丧失了宣传的最佳途径。



除了传统博物馆的浸入式展览外,还涌现了一些专门适应社交媒体而产生的快闪博物馆,如在纽约兴起的快闪冰激凌博物馆,这里的每一个展厅的布置都是ins迷们的天堂,几乎没有任何传统博物馆所带的教育功能。但就是这样的博物馆在洛杉矶的快闪展览门票仅用了18分钟就售罄,正体现出人们对于这类空间的需求。





浸入式的展览是人们所乐见的,即使是传统的博物馆通过一些互动活动,如在屏幕上回答问题、游戏等等也可以提高公众的兴趣,但是如果仅仅有体验却不可以利用相机记录博物馆还会吸引到这么多观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