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车

鸡公车
关于鸡公车,与诸葛孔明或者古代的战争相关联,后来平时亦成为乡民的运输工具。80年代的中国乡村,仍然是有点原始而怡然的世界,虽然不是富裕,却是平和的田园景观,乡里人背向天,低头耕种的日子是常态,没有所谓的打工潮,纯朴的风情依旧。
那是放寒假的日子,我跟母亲到外婆家,住在东街民建路一个大而气派微派屋宇里,有许多的房间,有太师椅,正厅被舅妈用来弹棉花,事实上一个好点的家在民国可能是用着会客的地方,49年后基本不再在意这一点,成了当下门面的功能。房子上面还有一层不住人,放的此许杂物,房院后面也有房,被公家占去了,在所谓的大公无私的年代 ,私产是不保护的,随时有被占用的危险。
我们后来去了一次乡下老姑父家,在很远很远的深山里,当时不通公路,没有公共汽车,更不用说今天的这种私家车,靠的就是鸡公车,老表不知从哪里借来一部鸡公车,载着我与外婆,另外母亲步行,四人上路,向老姑父家进发。
当时应当是寒冬有雪,路况不是特别的好,坐在这种车上一晃一晃的,而且那车吱吱哑哑的叫的欢,仿佛是一个打鸣的公鸡一般,这大概是车的名称来源吧。
路上的景致是迷人的,这种慢生活的视觉感觉,较之走马观花更悠然,行进中的森林与田园交错地扫过视野,因为时间的久远,细节是无法清晰,只存下一种梦境。
老姑父是乡村普通的村民,他那里有一片茂盛的竹林,他们把冬笋拨来,给我们下饭菜,记得他有一个小一点的儿子,还没我大,也跟在老姑父后面,拨冬笋(后来在深圳的南山区见过,此时的他加入打工的队伍了,这是后话)。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又是老表推车,外婆与我坐在车上,母亲步行,一路的梦境又重温一番。
这已经是快四十年的经历了,记忆不是特别的清晰,纵是如此,仍然会成为我的一段曾经的梦境。
老表后来去了美国,先是在密西西比,后来是华盛顿,现在也应当是六十岁左右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