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我唤作“妈妈”的女人
所谓婆媳关系,其实很微妙,尽管喊她作“妈妈”,但彼此之间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交融,嫁为人妇前的20多年里彼此过着不相干的生活,你不了解我的为人,我也不清楚你的个性,结婚之前有限的接触大多是以餐桌会面为主,一起吃个饭,顺便聊聊天,笑脸相迎再笑脸相送,彼此是彼此的客人,迎来送去只是客套的寒暄和你来我往的礼数,你看我还算顺眼,我看你也不算讨厌,于是彼此谦和地迎来了一场盟友般亲属关系的结合,然后带着各自的习惯挤进了彼此的生活,她听我生疏地唤她“妈妈”,我看她别扭地接纳了这个称谓。
一个小品很巧妙地描述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一个男人年过七旬,尚未娶妻,人问原因,他神回复:“我看上的我妈看不上,我妈看上的我看不上,看上我的看不上我妈。”因为一个男人而牵起瓜葛的两个女人其实在这个男人的生命里上演着很重要的戏份,如果这两个女主角之间不调和,那么男人也很难唱好自己的这台人生戏。见婆婆之前,老公就曾说过:“我肯带去见我妈的女人,才是我将来要娶的女人。”听起来好像是要去见第一主考官,仿佛她的态度才能主宰我们两个人未来关系发展的可能。还好,婆婆看完我觉得还能接受,我看完婆婆觉得也挺好的,于是就有了我和老公后来关系的推动。
老公家里条件一般,结婚需要各种硬件,我又比他年长,因此,女方压力不小于男方,不是愁嫁,而是父母担心一旦这桩亲事不成,我将缺少更多的选择权,换句话说,我耗不起。为了赚钱他去了南方,一年只能回一次家,漫长的等待也是对两个人耐力的考验,任何一方走神换来的可能都是彼此关系的终结。渐渐地电话少了,再渐渐地短信也少了,之前我会主动打给他,但因为掌握不好他作息的时间,于是我也不再主动和他通话,两天没接到我的电话后他有了些许的不安,开始问我原因,说话态度也舒缓了很多。新工作的磨合以及新生活的开始都会使一个人莫名地兴奋又莫名地焦虑,他忙不迭地去适应这种新节奏,而我还在老地方试着适应他不在身边的生活。我去上培训班、约朋友吃饭、唱歌、逛街、猜他此时正在做什么……就在我的思想即将要动摇的时候,他妈妈打电话给我,嘘寒问暖后热情地约我去他家吃饭,于是我的生活中又多了一项内容,和他妈妈约饭。他妈妈很会做饭,每逢周末都会呼朋唤友地招呼一行人来他家吃饭,其中就包括我,她的热情让你盛情难却,于是即便他不在家的日子,我也成了他家的座上宾。吃饭的时候自然会说话,她大方地把我介绍给一众亲戚朋友:“这是我儿子的对象。”然后她主动拨通她儿子的电话,来一个三人会谈,把我从即将要偏离的位置一把拉了回来。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年半后老公终于决定离开南方城市。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两家人的事,由于硬件条件不具备,因此每每和老公谈起结婚的事,老公总会头疼,他觉得还不到时候,还需要时间用于各项条件的储备。但每当他后退的时候,他妈却总是冲向前,一方面装修房子,一方面到处筹钱,一方面各种采买,并乐呵呵地畅想我们大家共同的未来。如果不是她的乐观和主动,或许我们只能原地踏步,只能在一麻袋的问题和困难前一筹莫展。
婚后,婆媳关系确立,因为有着太多不和谐的先例,所以我们立志做一对不挑剔的婆媳。生宝宝之前,我们的作息时间是一三五去我妈家蹭晚饭,二四六去他妈家蹭晚饭,周日晚上自己开伙。蹭了两年多饭后,宝宝出生了,为了照顾宝宝,我们从蹭饭升级到蹭住,一周娘家,一周婆家,于是我和她多了更多的时间相处。很感谢她在我生完宝宝后住院治疗的这一个月里独自帮我照顾宝宝,虽说那是她的孙女,照顾自己家孩子看似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很多婆婆会在儿媳生孩子之前就已提前表明态度:不管照顾孩子,无论出于情分还是本分,都应该感激她。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婆婆会主动要求帮我们带孩子,住在婆婆家的日子里,无论孩子还是我们,一日三餐,餐餐安排地有条不紊。隔代亲的原因,她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宠爱,有时看她们祖孙两人腻在一起的样子连我这个当妈的都会不由生出一点点的小嫉妒。
婆婆会骄傲地列举出孩子的诸多优点,在这些罗列出的层层叠叠的优点后不忘补充:“和她爸小时候一样。”他小时候什么样,反正我也不知道,但我看得出她在隐晦地夸自己儿子的时候脸上会熠熠放光,仿佛她看到了她儿子的优秀基因正在她孙女的身上施展着魔法:她长得漂亮是因为随爸爸,她脑子聪明是因为随爸爸,她想法灵活是因为随爸爸,她善解人意也是因为随爸爸,总之她孙女身上所有的优点都会让她不经意地穿过岁月的隧道撞见了那个早已不由她摆布的臭小子小时候讨人喜的样子,或许她在感慨基因学强大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忽略了孙女她妈的存在,让我不自觉地认为我不过是一个载体,好像我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她儿子在起作用,但我只是默许地听着她说,不去打扰,点头微笑。偶尔她也会语气埋怨地对她那做事慢吞吞的孙女说:“和你妈一样磨蹭。”好吧!看来我还不完全是载体,谢谢你承认了我的付出。
在带孩子的模式上,我们不总是意见统一,也会存在诸多分歧,她有她的理念,我有我的想法,我们都是妈妈,只是我做妈妈的时间比较短而已。婆婆性情强势直白,她会因为一些带孩子的问题和我们火冒三丈,但在她火气大的时候我只负责填沙子,而不是浇油。烟消云散后,我们再把事情摆在桌面上静下心来分析,然后最大程度地去理解和包容对方的态度。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尽可能去明确各自的角色,她是奶奶,我是妈妈,她可以把孩子宠上天,我也可以把孩子拽回地面,我们都有言语权,但在彼此面前尽量做到不拆对方的台。
偶尔,她会和我夸朋友的儿媳妇会挣钱:“她的买卖越做越大,而且又开了一个分店。”偶尔,她会和我夸同一个小区里外地来的小媳妇会过日子:“两口子真能存钱,买了新房,还准备要二胎。”我会附和着她一起夸:“真好!都开分店了!”“真好!都买新房了!”“真好!都要生二胎了!”真好!但都是别人的儿媳妇,我既不会做买卖,也买不起新房,更不敢要二胎,不过我会坦诚地告诉她,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自己和自己比,今天比昨天过得好,明天比今天过得好,这样其实也挺好。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但是没有比较也没有进步,或许这是她对我的另一种期许和督促。
婆婆爱说,她会把高兴的事、烦恼的事、大事小事一起和我和盘托出,我能给意见的给意见,我能出力的出力,什么也做不了的就给对温柔的耳朵。
婆婆很会过日子,她的精打细算10个我加起来也比不上,但她也是个女人,也爱美,也喜欢打扮。她不希望我们乱花钱,但我认为逢年过节找个小理由给她买几样东西应该不叫乱花钱,因为我看见她在嗔怪我们又花钱给她买东西的时候内心像个小女生般欢喜着,所以这钱我觉得不白花。不管老公是否理解,我都会这样做,因为这是女人的事,男人不用懂也不会懂。
婆媳关系的确很难拿捏,和妈妈在一起时,说到不愉快的时候可以互怼几句,彼此生顿气,但乌云散开后天会晴,我可以继续厚颜无耻地和她使性子,她可以毫无芥蒂地把我的厚颜无耻当成是小孩子的不听话。而婆媳之间如果相处不愉快的时候互怼几句,估计关系会就此僵下去,那些有心无心的话就会成为彼此心中永远都化不开的梗,足以让两个人结仇结怨,所以说到不愉快的时候如果需要有一个人提前闭嘴,我尽量首当其冲,先闭上自己的嘴,少说两句也不会死人。在气氛僵硬紧张的卡口,婆婆也会及时捏住闸,因为她清楚地明白,如果不及时刹车,受伤的会是两颗心。
我和婆婆是两路人,长时间的相处中,我们似乎已习惯了彼此的脾气,尽管我们有各自的一套理论,但我们不会去改变也不会去塑造彼此,她永远都是大大咧咧和大嗓门,高兴时笑得可以清晰地看见牙床,不高兴的时候会骂得很大声,做事一向麻利,决定做的事从不拖延;而我仍然是各种小心谨慎和各种碎碎念,高兴时心情明朗得像个小孩儿,不高兴的时候一言不发地用沉默来回应一切,做事之前必须要有周全的考虑和计划,想好后才启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和平相处,我们偶尔会站在同一立场上诉说男人的不承担和不负责,也偶尔会在同一件事情上达成共识,还会彼此安慰彼此调侃,在问题面前帮助对方做透彻的分析。婆媳关系不应是永远的对立面,不应充满阶级斗争的仇恨,应该是相谐相生,互相提醒着督促着成长,然后再一起携手去塑造和教育好一个家庭。
这个被我唤作“妈妈”的女人,她是我的婆婆、我老公的妈妈、我孩子的奶奶,也是这个家庭中挑起大梁的女人。如果不是因为我的老公,或许我不会认识她,但如果不是因为她,或许我和老公也不会是今天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