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罗生门随处可见
大学的电影评选课上,老师放过一部黑白片子《罗生门》。当时看完这部电影,很是感概。事件本身只有一个,但是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之后,俨然已经是好几个故事了。人真的能够完全客观地描述一个事件吗?随着每个讲述一件事的人的目的不同,都会给事件添油加醋,就算没有被生动化,但是也会让被讲出来的事件,尽量最贴近所讲的人的目的。这也许就叫作趋利避害。
而最近回家,有更多时间和家里人唠嗑说闲话,其中跟妈妈在说到一件事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感悟,觉得生活中的罗生门也是处处存在的。
回到家里,跟妈妈闲聊,妈妈问起那几个闺蜜的情况,都大致跟她说了情况。话题扯到闺蜜之一C的舅舅。
因为之前C因为她舅舅离婚的事情,苦恼了好一阵子。她舅舅有一个儿子,今天也就6、7岁,C一家都很疼爱这个小孩,闹离婚,女方强烈要求要那个小孩,C一家都很不舍。她又气愤又悲伤,说那个女人(C她舅妈)不是个好女人,就是因为她出轨,才离婚的。而如今,离婚了,还要求要小孩,脸皮也是很厚。
对她舅舅和舅妈并没有什么印象,只是一直听说,她舅舅是一个很风趣的男人,讲话很搞笑。而她舅妈,就更没什么印象了。但是由于经常听C唠他们家的事,所以对她舅妈,也有了一个比较不好的印象,觉得应该就是一个很不本分的女人。自己有家庭有孩子了,还不收心,出轨的话,就真的是得离婚了,而且如果是出轨离婚的,那再敢要孩子,也是很没有脸了。
C说当时闹离婚,她舅妈强烈要求要小孩,她舅舅都哭了。而且,有好几次,她舅舅还带着孩子到厦门去玩。所以在心里的一个印象,就是觉得她舅舅是很爱孩子的,而且,加上她们总是她舅舅很风趣,应该是个挺好的爸爸。
这一次,跟妈妈说到她舅舅,才知道,原来我妈认识他。我妈说,他长得矮矮的,说话的确是很搞笑。但是不是个好男人。因为从小在一堆姐姐里长大,在家中又是最小的,所以从小便被宠坏了。成年之后,也是各种吃喝嫖赌的恶习都有。而且更恶劣的,还是会打他老婆。
一时觉得震惊,说,他们现在不是已经离婚了,还要走了孩子。妈妈说,她之前曾经跟她舅妈是同事,所以对她的事情知道一些,才知道C她舅舅会打她舅妈。孩子还很小的时候,C她舅舅就不怎么管家里,有钱就拿着钱出去在外面挥霍,家里不管,孩子还小也不管。她舅妈只要一说他就被揍,她经常白天盯着被打伤的脸去上班。说这些的时候,妈妈还有点气愤,说这样的男人,就是该早点离婚的。
现在离完婚,她舅妈已经回了娘家。但是不知道最后孩子到底是判给C舅舅,还是给了她舅妈。但是现在孩子是经常在她舅舅家的。
同样的人,同样的事,但是从C那里了解到的,和从妈妈讲述的,听起来都安全是不一样的。那是C的舅舅,可以理解她当然是会偏袒她舅舅,所以在讲述的时候,就会有所偏向。而C她舅妈曾经是妈妈的同事,并且同样作为女人,会比较同情她的遭遇,也是可以理解。
每个人出于各种厉害关系,在讲述一件事,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都会有所偏向,这固然可以理解。但是这也说明,想要完全客观地讲述一件事,评价一个人,也是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