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乙方(二)
1998年
过了几天吃午饭的时候,我爸对我妈说,我听后勤老王说(就是王小石的爸爸),以后院里是不分房了,说是上面下文件了,取消福利分房。
我妈问,那现在住的这房子怎么办?要退吗?
我爸说,那倒没有,老事老办法,只是以后不会分房了。新来的大学生没赶上好时候。
我妈说,我听说,老张(张晓敏的妈妈)准备去外面买房呢,他们家可是攒了不少钱。据说没少拿药品回扣。
我爸说,没影的事别乱说,回头让人家知道多不好!
我妈没吭声。
我忽然想起来,昨天听小石头说,张晓敏她爸爸去什么大望路看房子,什么现代城。我听了一个糊涂。于是,我问我爸,大望路在什么地方?
我爸一脸惊讶,大望路?那多远啊,我都没怎么去过,荒着呢!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我说,我听说张晓敏他爸爸去那里看房子,好像准备买呢!
我妈笑了,他们家准是吃错药了,有钱没地方花了。我知道,张晓敏他们家经济条件挺好,我妈有点嫉妒。
不过我们也就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接下来的几天,一切恢复了平静,只是我妈会经常郁闷,换不成大房子了。我说,妈,我们住这里不是挺好的吗?
我妈说,你懂啥呀?你好好念书吧,别的你也别操心了。还有些话,欲言又止的样子。至于她究竟想点啥,我也不清楚。
但我对大望路这个地名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因为我们大院在西三环,平时去趟天安门都觉得特别的远,我专门在学校地图上查了查,大望路在东三环外,也就是说如果从我们家去大望路,要从西三环到东三环,这地方估计我爸我妈都没去过。张阿姨他们在这里买房子,是要搬过去住吗?那就是说张晓敏以后不住这里了?想到这里,我不知道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我隐隐的知道,自己有一点喜欢张晓敏,虽然见了面也没什么话说。
过了几天,放学后,我正往家走,迎面来一个人,是张晓敏的爸爸,我和他爸不太熟,只是知道他爸早年是在我们研究院工作,后来辞职下海去了,具体干什么不清楚,听说不怎么常在家,所以见面也比较少。打了个招呼,各走各的路,我撇见张叔叔手里拎了一个纸袋子,上面印了一个座大高楼,红红绿绿的,很扎眼。有几个字母很引人注目,SOHO。
到了家门口,我发现门上贴了一个纸条,是妈妈写的。纸条上写着,“妈妈有点事去姥姥家了,你爸外出,回家比较晚。你去小石头家吃饭吧,或者去食堂也可以,饭桌上有饭票。”
我用钥匙打开家门,忽然我不太想去小石头家吃饭了,因为感觉最近他们家总是有很多客人,因为小石头他爸是我们院里负责后勤的,具体管啥我不知道,但是听说有很多人去给他爸送礼,好像我们家分目前这套房子的时候,我爸我妈也去找过他爸。小石头他爸,我叫他王叔叔,人很和气,总是笑眯眯的,和大家关系都不错,不过有一次,我听说,因为分宿舍的事,有一个新来的大学生和他吵起来了,还说要去找院领导啥的,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我从餐桌上拿了饭票,去院里食堂打饭,食堂不太大,所有人多的时候有点挤,这里也是八卦信息的来源之一。中午因为大家时间比较紧,打饭的人比较多,晚上人就少多了。食堂二楼,还有一个独立的小餐厅,卖小炒,单收钱,有时候简单聚会在这里吃,不过新入院的大学生常来这里,喝喝啤酒。
我站在一楼的橱窗前,正琢磨着吃点啥,忽然有人叫我的名字,小亮!怎么来食堂吃饭啊?我抬头一看,认得是李一凡。他是前几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院的,是我爸他们办公室的,叫我爸于老师。人挺精明的,我有点不太喜欢他,不过我爸说,小李脑子灵,挺有才的。
我说,爸妈都不在家,我就来食堂打饭。李一凡说,于老师外出汇报方案了,本昨天我熬夜准备的材料。正巧,我和几个同事约好了在楼上小餐厅吃饭,一起来吧,食堂饭不好吃。
我不太想去,但是他很热情,一定要我去,说要照顾一下老师的公子什么的。我也就只好跟他上了二楼。
我们在一张靠窗的方桌前坐下,已经有两位叔叔先来了,我也认识,刘哲,李嘉,好像他们几个是同一年毕业进入我们院的,具体工作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他们也都认识我,因为都认识我爸。我们这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里,大家几乎都彼此认识,即使叫不上名字,也会感觉很眼熟。
李一凡问我喜欢吃什么,我说吃水煮牛肉,然后他又点了几个其他菜。我只听得他们说的都是些工作琐事,和我不相干,只是埋头吃饭。他们几个大概比我年长十三四岁吧,因为我听刘哲说他二十五还没有女朋友,我估计他们几个年纪都差不多大。
李嘉说,杨军怎么还没来?饭都吃一半了。
刘哲说,据说今天他女朋友过来了,估计他不会来了吧。
正说着呢,楼梯一阵响动,走上来一个小伙子,但是垂头丧气的,没什么精神。李一凡招呼他过来,原来这就是他们说到的杨军,我不认识。
看到杨军这副样子,大家问他怎么啦?杨军回头叫服务员,要了一瓶啤酒,自己倒了一杯,一饮而尽。
刘哲喜欢说笑话,问道,怎么啦?吹啦?
杨军说,是。大家都很惊讶,后来我才知道,杨军和他女朋友是大学同学,感情很好,都是从外地考到北京来的,毕业一起留京,只不过女朋友在另一个民企工作。
李一凡问,为啥呀?
杨军说,还不是因为房子!其实我们因为房子吵过好多次架了。我本来想等分到房子再考虑结婚,可是她不愿意等了。她说,等你们单位分到房子,那得什么年代了。而且现在也取消福利分房了,只能自己买房了。可是,买房?我哪有钱啊!可是没有房子怎么结婚?就散了。说完,又一杯啤酒灌下去。
大家听的也很沉默,毕竟同样的问题也会迟早发生在自己身上,大家都是从外地经过千辛万苦考到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才就此有个安身之所,开始为了事业生活奋斗。但是在北京并没有什么基础,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这些情况,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
后来大家就散了,李一凡要送我回家去,到家后,我妈已经回来了。我说,李叔叔请我吃晚饭了。
我妈说,又麻烦一凡了,快进来坐!老于还没回来呢。
李一凡说,师母,您太客气了!时间不早了,我就不进去了,师母再见!说罢转身就下了楼。
我进了家门,以往要有此类事情,我妈总会详细问问我,吃啥了,都有谁之类的。今天一反常态,只是问我,作业写完了吗?我说还有一点没写完,这就去。
我妈也没有理会,进了卧室,我偷眼看了一下,她坐在沙发上琢磨事呢。
大概八点多,我听到钥匙响,就跑出卧室,我爸回来了,一身酒气。我妈也出来了,说,又喝酒啦?
我爸一边脱外套,一边说,没办法呀!甲方非要请吃饭,说是方案做的很好,感谢我们,就喝了几杯。
我又一次听到甲方这个词,不过这次我没有再问。
我爸问我妈,今天你回你妈家去了?
我妈嗯了一声,过了一阵,自己又说,还不是因为郑建国两口子?因为个房子闹得不可开交。
我爸说,还没解决呐?
我妈说,要我说,郑建国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前几年在海南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学费交的还不够?还不死心?三天两头的作妖。
我爸听了表示也无奈,洗洗睡吧。
郑建国是我妈的弟弟,我的舅舅。原来也在一个事业单位,据说也是个什么骨干,后来去了次海南跟别人做生意,那时候我还很小。前几年回北京来,和我舅妈总是吵架,听说是因为他想把他们家的钱去做什么投资,我舅妈不同意,但是我舅舅又不甘心,说是耽误他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