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为什么就不能只是发给自己看的?!
微信,日渐成为人们所依赖的社交工具,朋友圈也称为了每个人的“自媒体平台”,在朋友圈发布的、转发的每一条内容都可能应该身边人对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人会很在意出现在朋友圈的内容。
但是,往往忘记了一条很重要的属性:记录生活——朋友圈,是可以发给自己看的。
生活是自己的,评论可以是别人的,这是可以被区隔的,没有必要令自己被无限捆绑。
1
“现代人,太没意思了,时时刻刻都让自己处在“社会人”的角色里,就担心某一秒摧毁了自己精心维持的人设,连发条朋友圈都小心翼翼。”
现代人,本来就自带紧张体质,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每一条朋友圈都得发得“胆战心惊”或者“小心翼翼”,其实还不如关闭这一项功能,让世界清净:
生活的方式本身就是开放式命题,我们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2
关于那些对于朋友圈谨小慎微的人,除了几声唏嘘其实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试问:要对自己的朋友圈谨慎至极的人,恐怕往往对别人的朋友圈评头论足,否则,担忧从何而来?猜想下,刷一次朋友圈能记得多少信息,每一条内容都会令我们留心阅读?难道朋友圈儿里就不能有几个真朋友嘛?你是什么B数他们会全然不知?
活了这么些年,还不能讲一些随心的话,做一些随心的事儿了!
3
当然,也确实有一些在朋友圈很坦然的小伙伴,有一些甚至塑造出了“不务正业”的模样,哈哈哈,我曾经问过他们:“你就不怕人家真觉得你们天天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啊?”
“怕啥!那些在大半夜天天发加班的人也未必就是模范员工啊,有哪个学霸分分秒秒端着课本目不转睛?有趣的人,才值得交往。”
好像也没错。
4
回头想想我自己的朋友圈,其实属于爱发啥发啥,有工作有游玩,有放诞不羁有专业装逼,哈哈哈哈。试问我这么干的初心,我不知道。但是唯一我的小心是会回过头来翻看之前发的内容,过于负能量或者太过装逼的内容,时过境迁之后会被我关闭或者删除。
尽量保持一个回过头来看时,干净的朋友圈,哈哈哈哈。
这么说,其实我是不是也是有病,哈哈哈哈。
5
当然,朋友圈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和日记一样的作用:是自我反省的工具。记录去过的地方,记录曾经有过的念头,置于当下,嘲讽嘲讽当初,对照对照当下,然后再心安理得地继续向前。
我还给自己的这种行为找了一个很强大的理由:一日三省吾身。
6
总结一下:对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心有一些必要的考量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做法,但是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便是对自己加以不必要的束缚。
朋友圈,不是完全的社交属性者,它还是生活记录者。
愿你的朋友圈,有趣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