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文 关于自律
居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人们总是抱怨身心不够自由,总想着冲破重重茧缚,去过无拘无束、真正自由的生活。
却不知道,这看似诗意的想法,正拉着你悄然滑向一个观念的陷阱。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
“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
缺乏自律的人,连自信都很难拥有,更别提自由了!只有学会自律,你才能理解自由真正的内涵。
01
在最近热映的电影《邪不压正》里,除了廖凡、姜文等大咖的精湛演技,最吸睛的还要数彭于晏那身健美的肌肉。
面对他惹火的身材,连导演姜文都忍不住惊呼:“哎哟我去!”“很性感啊!”
这爆棚的荷尔蒙气息,难怪引得女生们尖叫连连。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少年时期的彭于晏,曾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墩?
早在成名前,彭于晏就接过不少作品,可惜都没有什么名气。而不少跟他合作过的演员,却都能够迅速蹿红。
很长一段时间里,彭于晏的心情都非常糟糕,他总在想:为什么人家有那么好的戏演,有那么多粉丝,能赚那么多钱,拍那么多广告?
好在,他并没有为此一蹶不振。彭于晏很清楚,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就像他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一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得知有个片子非常不错,但是要完成大量体操动作,难度很高,没人敢接,彭于晏当时就想,自己是不是可以,为什么不接。
为了胜任角色,彭于晏拼尽全力,花费八个月时间苦练体操,几乎每天都要进行10小时以上的练习。
为了保持八块腹肌的身材,他只吃水煮餐,而且从不添加任何调料。
若没有高度的自律精神,根本做不到这种程度。
终于,他的艰苦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凭借这部《翻滚吧!阿信》,彭于晏入围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电影《翻滚吧!阿信》截图
外界的关注随之而来,但一时的喜悦并未冲昏他的头脑。接下来的每部作品,彭于晏都凭借刻苦与自律做到了极致:
拍《激战》,他和真正的拳击手练打三个月,练到体脂只剩3%,学会了综合格斗、巴西柔术和泰拳;
拍《我在垦丁天气晴》,他学会了冲浪;
拍《海豚爱上猫》,他拿到海豚训练师资格证;
拍《听说》,他练了三个月手语,每天练到手抽筋;
拍《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他学会了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
拍《破风》,他每天骑行六七个小时,把全香港的山骑了个遍,考到场地专业赛车手证;
拍《湄公河行动》,他学会了泰语、缅甸语、射击,还参加了泰国皇家御用保安的特训......
为了让效果更真实,彭于晏从不使用替身,无论多难多险的戏都坚持亲自上阵。
从2002年进入娱乐圈算起,至今已过去16年,现年36岁的他身材不但没有走形,反而越来越健美。
正是高度的自律精神,给了彭于晏最好的工作状态。
自律,就是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坚持锻炼、保持身材的过程,正是在学习克制和自律。
一个人只有保持高度的自律,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极致,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02
还是电影《邪不压正》。在前几天的首映礼上,许晴一身黑色魅惑装扮,不知吸引了多少观众的目光。
很多人不禁心生疑问:这个肤白貌美的女人,真的已经49岁了么?
从小在外交学院大院里长大的许晴,俨然是身受万般宠爱的公主,正是这种优越的成长环境,让她始终保持着少女般的心态。
11岁那年,许晴便在电影《铁甲008》中担任角色。后来,她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大三时被著名导演陈凯歌选中,出演电影《边走边唱》。
22岁,她因“跨龄”演绎《狂》中命途坎坷但性格刚强的蔡大嫂而声名鹊起。
刚出道便拥有这么好的资源,让当时的许多演员望尘莫及。邀约越多,片酬就越丰厚,可许晴并未一头扎进钱眼里。
相反,她对待剧本的态度十分挑剔,有时候几年才接一部戏,被她拒绝的戏远要比拍摄的多。
对于剧本和角色的严格要求,正是一个演员自律精神的体现。
如果一心只关注片酬,放低甄选的标准草草演完,那么出来的作品,绝不会有多高的质量。
2013年,许晴参演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扮演传奇女子顾香兰,这成为她在话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
《如梦之梦》一直演到现在,不少演员的身材、仪态悄然发生了改变,但许晴却依然婉约如梦、丰盈动人。
话剧《如梦之梦》许晴扮相
她说:“我每天都在体验,每一天我更能加重自己的一个信念:我必须相信,我必须融入到她的生命体,饱满到我觉得没有任何一秒的空白点,我才能站得住。”
对角色全身心的投入,对表演效果的不懈追求,使她的演技日臻佳境、炉火纯青,也极大程度地延长了她的艺术生命。
而在日常生活中,许晴非常注意饮食、锻炼和外貌保养,每天坚持跑步,从不熬夜。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在舞台上焕发出惊人的光彩。
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个人的身材,就能大概知道他的修养。
只有专注身心状态的女人,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减肥、塑身、运动,时刻维持内外在的良好状态。
49岁的许晴告诉我们,到了一定年龄,女人的美好和魅力,都是由自律决定的。
03
白岩松说过,没有一个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其实,把“青春”换作“人生”、“成功”等词,也一样讲得通。
曾有记者问著名篮球运动员科比·布莱恩特:“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
科比反问:“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是什么样子吗?”
记者摇摇头:“不知道。那你说说,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究竟什么样儿?”
科比挠挠头,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
说到这儿,科比笑了,他接着道:
“每天早上四点,整个洛杉矶仍处在黑暗之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街道上。
“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
“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
“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任何一名伟大的运动员,都需要十几年如一日的高度自律,才能保证身体时刻处在最佳状态。
科比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非凡成绩,正是其艰苦训练和高度自律的结果。
我们总是羡慕那些伟大的人物,却常常忘了: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一样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勤奋和自律得来的。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凌晨四年半开始发邮件,紧接着就去健身房。
脸书CEO马克·扎克伯格每天跑步一英里,每个月读两本书,坚持学中文。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坚持每周至少锻炼六天,每次大约45分钟,只有星期日才会休息。
作家卡尔维诺说:
“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
“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
“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就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凡是站在世人面前,经得起无数目光检验的人物,都必然凭借高度的自律,走过了那段不为人知,艰苦卓绝,而又意义非凡的岁月。
说到底,不是成功的人才会自律,而是自律帮助他们取得了成功,并且始终屹立不倒。
04
很多人羡慕作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觉得瘫在沙发上就能把钱赚了,真爽!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大多数作家之所以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自律。
像前文提到的那些成功人士一样,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有早起的习惯。他自称:“写长篇小说时,基本都是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从来不用闹钟,泡咖啡,吃点心,就立即开始工作。重点是,要马上进入工作,不能拖拖拉拉。”
对村上春树而言,每天只有23个小时,因为他把一个小时分给了跑步。这个习惯,他坚持了数十年,雷打不动。
当然也会有厌倦、想偷懒的时候,可村上春树的思维方式是:“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
他这样形容跑步对自己意义:
“人本性就不喜欢承受不必要的负担,因此人的身体总会很快就对运动负荷变得不习惯。而这是绝对不行的!
“写作也是一样。我每天都写作,这样我的思维就不至变得不习惯思考。于是我得以一步一步抬高文字的标杆,就像跑步能让肌肉越来越强壮。 ”
正是得益于严格的自律,村上春树才能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笔耕不辍,终成一代文学大师。
另一位作家严歌苓则说:“我发现这些文学泰斗们——无论男女——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美德或缺陷。比如说,他们都有铁一样的意志,军人般的自我纪律,或多或少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越是看起来自由的工作,就越需要自律。
因为人总会疲乏,缺少外界的监督和鞭策,就很容易松懈、得过且过,最终一事无成、碌碌余生。
哲学家康德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世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彻底跳出框架,肆意挥霍年华和精力,到头来只会荒废人生。
越是自律的人,越会觉得自由。因为说到底,自由是一种主宰自我的信念感,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自如状态。
高度的自律,能让你获得身心的健康和愉悦。它让你的思维更精准、行动更高效,让你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和生活。
学会自律,是帮你走向更好人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