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上海博物馆 历代绘画馆 2018夏
完全摸不到规律的上博绘画馆据说最近又换东西了,于是一放暑假我就赶紧跑去瞅了瞅。虽然上博的布展一向很套路,但这次貌似拿出来不少没见过的货(和2014年的陈设重复比较多,但也就一半吧),尤其是元代的有好几件,明清倒还是熟脸居多。
这期还有一个印象是松江/华亭/云间的作者特别多,超有地域气氛,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以下记录为主,以前展出过的就不放图了,其余我仅拣些感兴趣的略作一观。
01 唐 佚名 释伽牟尼涅槃像 页

02 五代 佚名 星相仕女图 卷
03 五代 佚名 闸口盘车图 卷
这一件绝对是本期展览之光啊。好久没有见到了——以前看的时候只觉得画面繁复,但未曾细究;等到回过头来想起它的好了,却总不见上博再拿出来展,这次终于又见着了。整个画面感觉和《清明上河图》有几分相似,大概是年代相近、还都是风俗画/界画的缘故吧,当然它的结构远没有后者复杂,只能算一个片段而已。不过这个片段,刻画得实在很生动。比如下面这个彩楼欢门,大约相当于用脚手架搭出来的一个极尽夸张的广告牌?

《清明上河图》中也出现过类似的,从故宫官网上挖了个局部,对比一下,是不是更复杂?

酒楼门口的红色杈子后面钻出来半个人,让我想起了宋金时期非常流行的墓室壁画主题:妇人启门。。。

补记一:磨坊的部分。

上层左边看不清有什么机构,中间是粮斗和轮碾,右边横卧的方形部件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水击面罗。

下层的两个卧式水轮均由左后上方引水槽中的水流直接驱动,可惜画面中没有直接描绘取水装置,不知道是不是如图名所述用水闸来贮放水。水轮是上层水磨和水击面罗的动力源。

读傅熹年根据《千里江山图》而做的宋代建筑类型分析,看到里面有一个局部图画的是水磨(作者的线描图)。虽然相对来说简单了些,但毕竟这个题材比较少见,所以也不失为一个参照。可以看到此图中的下层卧式水轮由其左侧的立式水轮供水进行传动。
参考:傅熹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 》

接着我又从故宫官网找到了原图(顺说千里江山特展官网居然已经挂了。。。),原来这画里有一个更牛的细节:立式水轮并不是直接供水到卧式水轮(其实看上面的线描图时我就有点在意,这个卧式水轮不像《闸口盘车图》那样仅高出水面一点点,而刻意建在一处隔水的平台上,是出于什么目的这样配置呢?),而是在这个大型立式水轮右侧同轴安装了一个小型立式轮(线描图没画出来),然后通过类似现代的圆锥齿轮配合,来完成传动——所以严格来说卧着的不能称作“水轮”——这样做大概能够避免水流对卧式轮的冲击吧。
参考:史晓雷《从古代绘画看我国的水磨技术》

人,车,牛,船……

牛车,可与北宋朱锐的《盘车图》同观,也是上博藏品,以前出来过几次(拖家带口、小桌板也绑在车顶上,估计是逃难play)。余辉曾有一文详论“盘车”题材时提到此画,他从亭中官员长长的硬角幞头(就是帽子上那两根水平的天线啦= =)推测应是绘于北宋中后期。
参考:余辉《画史解疑》(书不在手边,篇名不详)

补记二:有趣的是,阅读石爷爷的《有关地狱十王图与其东传日本的几个问题》一文,说到此图亭中官吏与下方百姓的位置关系,与十王图中冥王审判的场面非常类似,尤其以一长方桌作为两者之分隔,不知是风俗画学宗教画呢,还是反过来的?——帽子不太一样,也许可以做一下服饰考。


山石的画法是廓线粗深,但描绘其表面的部分没怎么看到明显的笔迹。

这次看的时候还发现本幅卷末有“宣和七玺”之一部分,而卷首却没有;仔细看卷首的楼房,开始得颇为突然,让我不禁有些怀疑是不是卷首连着徽宗题签以及其它几枚印章被裁了一刀?总之,依据徐邦达对宣和七玺的规律总结来看,这里好像是有点问题的。
参考:徐邦达《宋金內府书画的装潢标题藏印合考》

从卷尾的印章来看,印文不完整,估计上下也都被裁过了。

拖尾贉纸上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王守仁。欸??话说题跋写在这个位置,好像有点贱贱的啊……

04 南宋 佚名 诗经陈风十篇 卷
05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 页
06 南宋 佚名 腊咀桐子图 页
07 南宋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页
08 元 任仁发 秋水凫鹥图 轴



这画右上角有陆恢原题“春水凫鹥图”,不知馆方据何而改?感觉不太合理。
按:图上所绘当是垂丝海棠吧,花期应在春天;又,右下一丛不知是马兰头(花期比较长,横跨五至九月),还是狗娃花、紫菀(这俩的话花期在七至九月,勉强算夏秋之际)之类的;难道改题的人是觉得海棠叶子枯黄了所以是秋天?——我倒觉得这不是落叶秋黄而是病娇啊。。。好多叶子上面不是还有虫洞嘛。。。至于果子,显然不是新的而是前一年结的啊,所以有些枝头已经只剩果梗了,而花朵含苞却是一点不含糊的。
此画可以和后面的边文进作一对比,两者题材基本一致,也都很工细,但显然是有精巧和工整的微妙差别。
09 元 吴镇 松石图 轴
10 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 轴


11 元 张中 吴淞春水图 轴

据容庚《倪瓒画真伪存佚考》,倪瓒有一件《吴松山色图》,绢本墨笔,著录于《墨缘汇观》和《寓意录》。其诗云:
吴松春水绿,摇荡半江云。岚翠窗前落,松声渚际闻。潘郎狂嗜古,容我醉書裙。鼓柁他年去,相从远俗氛。辛丑歲五月廿日,为?茂異画吴松山色图,并赋五言以赠。倪瓒。
这首诗亦见于《倪云林先生诗集》卷三,题为“画吴松山色赠潘以仁”(《清閟閣集》卷二题为“吴淞山色图”)。则此画仅将该诗“潘郎”换作“张君”,诗后“辛丑歲”一句又省略。
12 元 张渥 雪夜访戴图 轴
13 元 华祖立 玄门十子图 卷
14 元 张远 潇湘八景图 卷

这个部分就很马夏了。

这张《潇湘八景图》曾在2010年千年丹青展出过(为什么我丝毫没有印象),同台竞技的还有来自日本的牧溪和玉涧《潇湘八景图》残卷;当然风味完全不同了。
15 元 佚名 罗汉像 轴
16 明 林良 古木寒鸦图 轴
17 明 边景昭 花竹聚禽图 轴

18 明 吴伟 松荫小憩图 轴
19 明 汪肇 拐仙图 轴
20 明 孙龙 花鸟草虫图 册



21 明 戴进 春山积翠图 轴

22 明 谢缙 云阳早行图 轴
远景的山看起来是学得挺到位的高克恭了。

看了戴谢比邻而陈的两幅画,我不禁有些疑惑:他俩这水平,谢犯得着给戴穿小鞋、让他从画院滚蛋吗?绝对不至于啊。风格不同,追求也不同吧。。不过这个故事本来就有点传说的意思了,不要深究不要深究╮( ̄▽ ̄"")╭
23 明 沈周 仿大痴山水图 轴

24 明 唐寅 渡头帘影图 轴
上博到底藏了多少唐寅没拿出来晒过啊。。。可怕。。。


25 明 仇英 右军书扇图 轴
画得挺(看)一(不)般(懂)啊。。。 据吴湖帆说,这画是仇英为大土豪项元汴所绘的四幅巨轴之一,另外两件是故宫的《蕉阴结夏图》和《桐阴清话图》,钤印一色一样;还有一件听说在吴兴庞氏(虚斋?)处,今不知所归。
26 明 杜堇 仕女图 卷

27 明 文征明 石湖清胜图 卷



好久不见!细得。。。简直毛骨悚然,不知道为啥,我当下想到的是沈周的《九段锦》。
按照卷后题诗来看,文征明至少去石湖玩了9次。。。(什么游石湖啦、再游啦、中秋游啦、人日游啦。。感觉他都该写得词穷了。。。
28 明 周臣 春游闲眺图 卷

29 明 谢时臣 武当霁雪图 轴
30 明 文伯仁 花溪渔隐图 轴
31 明 文嘉 虎丘图 轴
32 明 陆治 桃源图 轴
33 明 钱穀 停舟闲眺图 轴
34 明 陈淳 山茶水仙图 卷
35 明 徐渭 花卉图 卷
36 明 蓝瑛 秋壑高隐图 轴
37 明 陈洪绶 扑蝶仕女图 轴
38 明 丁云鹏 洗象图 轴
39 明 周之冕 花鸟图 轴
40 明 孙克弘 花鸟 册
我感觉不管是谁画的螃蟹,看起来永远都很欢乐……

这幅秋葵也蛮好看的!就是这个花青没调好,有点俗。

41 明 沈士充 长江万里图 卷
42 清 王时敏 为至翁作山水图 轴
43 清 王鉴 溪山深秀图 轴
44 清 王翬 翠嶂瑶林图 轴
45 清 王原祁 仿高房山云山图 轴
46 清 龚贤 木叶丹黄图 轴
47 清 吴历 寿许青屿山水图 轴
画家为好朋友许之渐(字青屿)祝六十寿辰。
48 清 樊圻 雪景山水图 轴
49 清 邹喆 松林僧画图 轴
50 清 戴本孝 黄山莲花峰图 轴
51 清 法若真 树杪飞泉图 轴
52 清 郑旼 黄山图 轴
53 清 袁江 观涛图 轴
54 清 髡残 溪山无尽图 卷
卷首这段很棒啊,后面的部分感觉就差了口气。。

55 清 石涛 山水花卉 册


56 清 朱耷 荷花翠鸟图 轴
57 清 华嵒 金谷园图 轴
58 清 李鱓 墨荷图 轴
59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轴
60 清 金农 幽兰图 轴
61 清 李方膺 风竹图 轴
62 清 罗聘 婴戏图 轴
63 清 高凤翰 清华富贵图 轴
64 清 高其佩 指画松鹰图 轴
65 清 蒋廷锡 群仙献瑞图轴 轴
66 清 禹之鼎 婴戏图 轴
67 清 张宗苍 万壑千崖图 轴
68 清 邹一桂 碧桃海棠图 轴
69 清 叶欣 梅花流泉图 卷
70 清 弘仁 山水 册

71 清 恽寿平 花卉图 册
72 清 郑燮 兰花竹石图 卷
73 清 任熊 人物图 册
74 清 虚谷 杂画册
75 赵之谦 花卉 册
76 清 改琦 逗秋小阁学书图 轴
77 清 费丹旭 纨扇仕女图 轴
78 清 蒲华 蒲塘并蒂图 轴
79 清 任颐 羲之爱鹅图 轴
80 清 吴昌硕 桃实图 轴
81 清 陆恢 秋山晚翠图 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