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大风起兮云飞扬,群雄逐鹿旌旗飏。六合劲扫待时日,纵横捭阖西风狂。春秋再写摩云笔,挥洒成骚赋国殇。
秦,矗立在距今2千多年的时空里,仿佛黑色大纛旗至今仍旧随风飘扬。有人纵横天下,千古留名,更多人湮没在历史的的大潮。那是一幅瑰丽又悲壮的史诗画卷。
自幼懵懂接触历史起,书本里、影视作品中都把“秦”等同于“暴”,重徭役、高赋税、烽烟四起、荼毒天下,唯一正面评价的也只是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作为华夏文明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真如我们意识中默认的那般么?抑或我们没有真正的读懂她?
种种疑云,孙皓晖所著的6部《大秦帝国》为我们打开一个新视角,在他的文字间我看到了一个与以往认知不一样的“秦”,这里也有暴,但更多是闪耀着那个时代独特的光辉。
故事从秦献公的儿子嬴渠梁展开,此时曾经强盛而今衰落了的秦国,被山东各国视为蛮夷,谁都能踩上几脚。嬴渠梁即位后,称秦孝公。正是从他开始,秦经六代至秦始皇嬴政,终一扫六合,统一天下。那是一段160多年的时光,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如同白驹过隙般短暂,对于华夏文明而言,我们的根在这个期间扎实地固定在了这片土地里,最终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埋下种子的人有许多,孔子、老子、墨子......等等,这时灌溉的人叫商鞅。
商鞅变法都耳熟能详,但怎么变,结果如何,不甚了解。书中用了很大篇幅来写商鞅变法,罗列了过程、结果以及风险。这才了解那是一次规模不亚于把社会制度从资本主义转换成社会主义的大手笔。整个变法围绕一个字——法。商鞅推崇法家之学,真正在秦国建立起依法治国的体系,而摒弃了以往以仁义道德治国的人治。通过奖励耕战让请穷困的秦国在二十年间不断富强,最终扳倒其时出于霸主地位的魏国。战国一举进入烽烟四起的时期,天下大争的齿轮开始转动,历史的步伐推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